李超鋒
【摘 要】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自我監督、自我調節的一種有效途徑,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高校整體辦學實力上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教學質量評價作用為切入點,結合當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實際,扼要分析了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教學質量評價 現狀分析 優化策略 高等院校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校逐漸擴招,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和社會的人才需求,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需要進一步改革與優化。為此,應當立足當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分析與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優化策略,從而建立一個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積極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的增強。
一、教學質量評價及其作用
教學質量,指的是教學產生的結果、培養對象的素質發展水平等與主修專業、教學課程以及培養目標和規格的相符程度。由此來看,教學質量評價是指基于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技術,判斷教學過程和教育結果是否達到預期質量要求。
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評價的核心內容,能較為客觀地反映高校教學水平與實力的真實情況,從中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然后以此為依據提出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優化教學現狀。由此可以知道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的有力依據,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是高校自我監督、自我調節的重要手段,對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和教學改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現狀分析
(一)評價標準的科學性不足
就目前來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強調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考核。這些內容固然是教學質量評價的核心內容,但是忽略了教師的教學個性、人格因素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很多教學指標是一些表面的、易于量化的單因素評價指標,各評價指標之間缺乏互動效應的關聯性,不利于從海量的評價數據中挖掘出各項評級指標與教學質量之間的關聯規則。而且各專業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大同小異,評價指標無明顯區別。這種按照統一標準建立起來的評價指標過于程式化、固定化,不能切實體現各專業的特征和教學現狀,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不具備導向作用,限制了教學質量評價作用的發揮。
(二)評價方法的有效性不夠
新一輪高校教學改革開展以來,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視教育評價調整工作,倡導實行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采用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同行評價、領導評價等評價方式,力求形成一個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使評價體系更權威、結果利用效果更好。然而實際效果卻不如想象中的好。例如在學生評價中,不少學生以自己的喜好對教師進行評價,使評價結果缺乏權威性。再如教師在自評過程中存在自我保護的思想,往往“報喜不報憂”,自我反思程度不夠,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此外,同行評價中一些人礙于利益糾葛、人情面子,無法真實客觀地進行評價,使評價流于形式。各種亂象叢生,造成教學質量評價的權威性、真實性、客觀性大打折扣,無法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三)評價結果的利用率不高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反映的是主體的需要與客體屬性之間的關系。就教學質量評價而言,了解教學現狀、教學質量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宏觀調控和自我調節提供科學依據是高校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的主要目的。但是,由于教學評價指標的確立缺乏科學性,評價過程的權威性、真實性、客觀性不夠,造成評價結果無法反映真實情況,嚴重降低了評價結果利用率。調查發現,不少教師認為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與教學活動沒有直接關系,對教學的促進作用不大,對自身心理的影響也不大,從側面反映出了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利用率不高的現實。
(四)教學質量評級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是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有序、高效進行的基本保障。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學評價制度,如教學督導制度、教學檢查制度、干部同行聽課制度等,但是相應的配套制度卻不夠完善。部分高校缺少教學信息員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教學信息反饋制度等。由于配套制度更新不好,為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執行帶來一些困難,影響了教學質量評價作用的發揮。
三、高校現狀質量評價問題的優化策略
(一)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教學質量評價工作進行的基礎和依據,指導著教學評價工作。為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首要工作就是搞好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應當符合以下要求:1.既要反映靜態的、易量化的教學因素,也要有各因素互動生成的動態的、難以量化的指標,如教師的主體性(創新精神、學術品格、科學精神)等,形成基本動靜結合的指標體系,以符合高校教學的特殊性;2.不僅反映各專業教學的共同規律,也要體現各專業教學的個性特色,貼近各專業的實際情況;3.能夠較為全面、真實、客觀的反映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要根據評價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側重,這樣才能處理好評價指標的權重關系。
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后,可以利用數據挖掘其中的關聯規則來驗證評價指標建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滿足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需求,方可以采用這一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通過數據挖掘可以從大量的評價數據中提取出各項評價指標與教學質量之間的潛在關聯性,科學地掌握每項評價指標對教學質量影響的重要程度,指導課堂教學改革工作。
(二)采用靈活多變的評價方法
高校教學質量評價主體缺乏廣泛性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教學質量評價過程和結果權威性、真實性、客觀性不足的主要原因。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應當采用靈活多變的評價方法。第一,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事物的量和質進行評價,從根本上反映教學質量的真實情況;第二,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把教學質量評價貫穿于整個學期,形成一個動態的評價鏈條;第三,定期評價與隨機評價相結合,可以增強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
(三)提高教學評價結果利用率
在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靈活多變的評價方法支持下,盡可能地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真實性和客觀性,避免評價流于形式,這是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得以利用的前提和條件。在此基礎上,把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利用與教師的工作考核、職稱評定、進修學習等聯系起來,提高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作用。
(四)完善教學質量評價的配套制度
為提高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執行力,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體系外,還應根據教育評價和教學管理需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配套制度,如教學信息員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教學信息反饋制度等,加快教學評價信息反饋,提高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結束語
總之,教學質量評價在高校教學改革與教學水平提高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應當針對當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中的問題采用相應的改善措施,以優化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切實發揮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生華.高校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5.
[2]韓馳.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10):45-46.
[3]曹陽.高校教學質量內部評價的反思與優化對策[J].社科縱橫,2010(12):141-143.
[4]任艷紅.高校教學評價制度的反思與重構[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