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傲慢與偏見》對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相對保守和閉塞的英國鄉鎮生活進行了描述,反映了當時英國鄉村女性的婚姻生活,也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于愛情和婚姻的思考。文章結合《傲慢與偏見》中提到的四段婚姻,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婚姻觀念。
【關鍵詞】現實意義 婚姻觀念
一、前言
作為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從女性獨有的視角以更加細膩的情感,對英國鄉村幾個普通女孩的婚姻經歷進行了描述。在作品中,作者始終堅持感性與理性的結合,立足當時的女性地位卑微的社會現實,描述了她們的愛情和婚姻觀念,也引發了人們一系列的思考。
二、幸福婚姻的基礎:愛情
從作者本身的角度來看,一段婚姻是否美滿幸福,關鍵需要看彼此之間是否存在愛情。雖然婚姻一直都會受到諸如社會習俗、物質條件等的影響,但是最為基礎的因素仍然是愛情。只有彼此之間相互愛慕,相互尊重,才能收獲一段幸福的婚姻。例如在小說中,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現實利益的基礎上,兩人之間并沒有共同的感情基礎,婚姻對他們來說僅僅只有責任,并沒有幸福;又如威科姆和莉迪亞的婚姻是建立在外表和情欲的基礎上,兩人之間的婚姻是盲目的,有的僅僅是一見鐘情和情欲,缺乏穩固的感情基礎,因此在結婚后,莉迪亞經常會以淚洗面,顯然也不會幸福;與之相比,賓利與簡的婚姻雖然遇到了許多的阻礙和誤會,但是有牢固的愛情基礎,最終沖破重重阻礙,獲得幸福美滿的婚姻[1]。與之相似,小說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婚姻同樣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雖然最初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以及達西本人的傲慢導致了許多矛盾沖突,但是經過長期的相互了解,最終彼此相愛,收獲了完美的婚姻。由此,愛情可以說是婚姻幸福的基礎。
三、幸福婚姻的保障:財富
在《傲慢與偏見》中,作者的觀點是:幸福的婚姻必須有基本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單純的愛情是不夠的。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鄉村。在當時人們普遍認同的婚姻,都必須有物質財富的保障,甚至許多人會將物質財富作為衡量婚姻的唯一因素。例如小說中的夏洛特,其與柯林斯之間的婚姻并不幸福,因為缺乏愛情基礎,僅僅是關注柯林斯的財產,希望可以過上安逸的生活。這種婚姻選擇實際上符合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也是能夠使自身獲得更好生活條件的理性選擇[2]。而與之相比,主人公伊麗莎白的婚姻之所以完美,一方面是由于具備了良好的愛情基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達西具有足夠的物質財富。否則即使達西改變了自己的行為,伊麗莎白放下了偏見,也并不一定會答應達西的第二次求婚,甚至在結婚后,如果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兩人的婚姻能否完美幸福終結,還是一個未知數。從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中,作者認為物質財富是實現婚姻幸福的重要保障。
四、幸福婚姻的紐帶:性格
雙方的性格對于婚姻的影響同樣非常巨大,是聯結幸福婚姻的重要紐帶。在小說中,簡·奧斯汀指出,婚姻雙方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一些特定條件下,決定著婚姻能否順利完成以及婚后的生活是否幸福。賓利與簡的婚姻具備良好的愛情基礎,賓利雖然一表人才,但是性格上卻顯得優柔寡斷,兩個人在舞會上一見鐘情,賓利本身的性格卻使其在面對抉擇時無法做出果斷的決定,也因此使兩人的婚姻經歷了諸多的磨難。雖然最終走到了一起,獲得了幸福美滿的婚姻,但是也從側面證明了性格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3]。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同樣如此。最初,出身名門而又英俊瀟灑的達西之所以沒有獲得伊麗莎白的認可,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潛意識里的優越感,在面對伊麗莎白的家庭時不自覺地表現出了一種傲慢;另一方面,伊麗莎白較強的自尊心使其對達西產生了一些偏見,這就在兩人之間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沖突,也造就了第一次求婚的失敗。歸根到底,就是性格因素導致的。后來,更加看重感情的達西放棄了門當戶對的婚姻,忠于自身的感情,改變了自身的思想和立場,也放下了自己的傲慢,而聰慧且善于思考、敢于追求愛情的伊麗莎白也在經過對達西的長期觀察后,放下了自己的偏見和誤會,最終成就了一段幸福的婚姻。由此可以看出,雙方的性格是維系幸福婚姻的紐帶[4]。
五、《傲慢與偏見》中婚姻觀念的現實意義
在《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汀通過四對年輕人婚姻的描寫,反映出了當時英國鄉村的社會現狀以及人們對于愛情、婚姻的看法,同時揭示出了愛情、財富以及性格因素在幸福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從客觀上對婚姻觀念進行了闡述,發人深省,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首先,財富并非婚姻的全部。在現代社會中,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人們的愛情觀念和婚姻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選擇的余地也越來越大。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部分人產生了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將財富看作是婚姻的基礎甚至全部內容,在談論婚姻時總是離不開“車子、房子、票子”的話題。而從《傲慢與偏見》中四種不同的婚姻結局可以看出,財富實際上并不是婚姻的全部,單純的財富也買不到幸福的婚姻。因此,在當今社會,女性在選擇婚姻對象時,不應該一味將目光放在物質財富上,而應該認識到,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應該去努力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其次,純粹的愛情并非純粹的婚姻。就目前而言,部分人將愛情與婚姻完全等同起來,認為其不能摻雜有任何其他因素,包括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但實際上,從簡·奧斯汀的觀點來分析,缺乏物質財富支撐的婚姻同樣不會幸福。這一點從小說針對達西財富的大量描寫以及伊麗莎白對于財富的向往就可以看出,其對于現代婚姻的選擇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即應該在愛情的基礎上,適當考慮物質財富。這樣,無論是婚姻的質量,還是雙方的婚后生活,都會更加美滿。然后,性格因素也是必須重點考察的內容。經濟的發展以及觀念的變化,使人們對婚姻的認識出現了很大的改變,“閃婚”現象越發普遍,但是卻往往由于雙方的性格不合而產生矛盾,最終離婚,在給雙方造成精神創傷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事實上,在《傲慢與偏見》中,四對年輕人婚姻的最終結局也揭示了性格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為當下青年人婚姻的選擇提供了有效借鑒。人們在選擇婚姻對象前,必須深入了解和考察性格因素,看是否可能影響婚后的生活,從而最大限度保證婚姻的幸福。
六、結束語
在英國女性作家簡·奧斯汀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中,通過對四段婚姻的描述,揭示出了愛情、財富、性格等因素對于婚姻的影響。而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是非常微妙的。愛情是婚姻的基礎,離開了愛情的婚姻僅僅是一種責任;財富是婚姻的保障,沒有財富的支持,幸福的婚姻也就無從談起;雙方的性格則是婚姻的紐帶,是確保婚姻幸福的重要條件。小說中所表達出的這種愛情觀念,即使是對現代社會的婚姻抉擇而言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友華.論《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與婚姻觀[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12):150-151.
[2]陳二茹.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11):38-39.
[3]呂曉鳳.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芒種,2013(13):120-121.
[4]韓敏.論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6(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