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魯佳
【摘 要】文章提出將統籌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明確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所承擔的培養目標和責任,完善當前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解決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存在的脫節、斷層或重復問題,并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做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嘗試。
【關鍵詞】中職 高職 課程銜接
一、引言
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是健全與完善職業技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繼續發揮職業教育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要解決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和溝通問題,培養目標的銜接是前提條件,課程銜接與專業銜接是核心,招考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銜接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突破口。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探索剛剛起步,各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遠。本文針對機電專業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造成的中高職學校分布的格局進行具體而有效的統籌規劃,在培養目標銜接、課程設置銜接的基礎上,持續進行了教材建設的銜接、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銜接、師資隊伍建設的銜接等,使中高職教育的銜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從而走入穩步協調推進的軌道。
二、研究主要內容
(一)制訂統一的課程標準計劃,解決課程重復設置問題
制定并出臺國家課程標準,是應對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困難和挑戰。它不僅有助于解決中高職課程銜接、協調發展中的問題,而且“在改善教育質量的實踐中發揮著導向、診斷、基準等作用,是連接教育質量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和紐帶”。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國家或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層面,應組織專家從宏觀高度和頂層設計上,制定中高職貫通的分類的課程標準體系,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內容框架、改革要求等,為課程設置明確畫線定界。二是中高職院校應在教育主管部門組織下共同商討制定中高職銜接的課程標準,制訂教學計劃,尤其是中高職學校的五年一貫制院校更應如此。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課程避復、教材選用、內容銜接上進行統籌規劃,一體化設計,形成連貫有序的有機整體,可以較好地避免課程設置的重復問題。
三、準確定位和整合教學內容,避免課程內容重復
課程內容重復是中高職課程問題的“頑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第一,要準確定位中職和高職課程內容。要依據教育大眾化和門檻降低的現實,從兩個層次教育人才規格入手,研究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應性,確定普通技能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不同分界,然后再根據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崗位目標的要求,配置相應的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的確定更加科學、合理。第二,要按層級和梯度原則甄選和細分課程內容。毋庸置疑,中職和高職兩個不同的學歷層級,所學的課程內容在難度、深度和廣度上都是有區別的。應該有明確的學段界域和邏輯梯度,盡管作為相鄰層級它們又是聯系貫通的。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根據層級和梯度邏輯關系來認真分檢、細化、定位各自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層級,再據此編寫出各自應知、應會的教科書。
四、編寫分類明確的中高職課程教材
編寫分類明確的中高職課程教材,是實現中高職課程銜接的重要環節。做好這一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中高職的教材編寫應依據國家統籌協調制定的統一分類的、具有對接屬性的課程標準來編寫。這樣從源頭上把握各自的編寫尺度,厘定內容要求,編出的教材就會定位明確,區分度高,避免內容上的交叉、重復、混亂。第二,中高職教材編寫要打破學科化的編寫體例,按照項目化或模塊化的體例編寫。項目化或模塊化教材是中高職教材改革的趨勢,其特點是根據項目或模塊重構教材體系,它以項目或模塊的難易程度來編排其先后順序,以項目或模塊為邏輯紐帶,重組或鏈接完成項目所需要的“必需、夠用”的理論點、知識點。當前一個項目介紹過的知識在后一項目再次出現時,就可以不必再次編寫教材。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內容重復。第三,要重視教材運用的整合創新。“剔除艱深的,摒棄無用的;歸并重復的,刪減多余的;更新過時的,整合相近的;增補先進的,壓縮煩瑣的;提煉關鍵的,保留核心的”,盡量將課程學習重復虛耗的“無用功”降到最低。
五、結束語
本文在建立中職與高職教育有效的銜接模式,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方面,把握整體,著眼大處,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促進中職與高職貫通體系的實現。
本文提出將統籌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明確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所承擔的培養目標和責任,解決當前中高職教育在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等方面存在的脫節、斷層或重復問題,并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方面做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嘗試,為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有效銜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參考文獻】
[1]荀莉.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現狀綜述[J].職教論壇,2012(13):47-52.
[2]李艷霞,何玉宏.機電一體化技術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J].考試周刊,2013(29):170-171.
[3]劉一兵.基于終身教育理念下的中高職課程銜接研究[J].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5(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