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文章從幼兒教師自身入手,結合幼兒園和社會兩方面,針對心理傷害這一現象提出了一系列相關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 師源性 心理傷害 策略
近幾年來,幼兒教育蓬勃發展。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心理傷害并不少見,逐漸凸顯出來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導致幼兒師源性心理傷害問題的出現,并非教師個人單方面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因此,要對抗幼兒師源性心理傷害也遠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所幸的是,幼兒師源性心理傷害是能夠預防的。本文從幼兒教師自身入手,結合幼兒園和社會兩方面,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 針對幼兒教師自身而言
(一)促使幼兒教師專業觀念的建立
在社會急劇變化的過程中,各種世界觀和社會思潮激烈交鋒的時刻,教育必然會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而且這些社會思潮要求我們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以此來適應知識化、信息化的社會發展。相應的教師的教育觀念也要隨之轉變。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須先由教師吸收,掌握并轉化為教師自身的觀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轉化為具體的教育策略,從而來實現教育的預期目標。特別是對幼兒教師來說,不僅要具備廣博的學科知識、扎實的幼教理論,更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技能,才能肩負起幼兒教育的重任。所以,幼兒教師要及時抓住每一次機會不斷獲取知識,也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充實自己,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比如說不同園所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或者在所在的年級中不定期地開展“專家講堂”。每位教師都有自己最為擅長的領域,都可能是某方面的專家。讓教師開“專家講堂”,由此提升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樹立正確的專業觀念。
與此同時,還應注重團隊建設對自身發展的影響。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每個班級由3名教師組成,這本身就是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中如何實現其教育目標,3位教師首先要團結一致,分工要明確,相互之間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在團隊建設過程中,每一個個體都會發現自身不足,都可以從對方身上學習長處。可以說,團隊建設是促進自身發展最有效的途徑。
除此之外,新教師還要從已有的心理傷害案例中進行自我對照和反思。可以說,基于案例的反思是新教師專業化進程的核心所在。當教師把眼光再次投向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就意味著他會對“舊我”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行為的揚棄,也意味著他會對未來發展藍圖重新規劃,這就會促成自我超越。
(二)幼兒教師學會心理調節,緩解壓力
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會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刺激反饋到個體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松情緒、調整心態對緩解壓力是非常有用的。我們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心理培訓,讓幼兒教師們學會清楚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視自己的喜怒哀樂,不自我為難;要培養積極的自我意識,悅納自己,不過分苛求外部環境對自身的要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理想和現實中找到最佳結合點;要學會正確釋放不良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幼兒教師之間可以互為傾訴和傾聽的對象,將自身的心理壓力在起始狀態就得到調節,得到釋放。這樣,職業倦怠就不會產生,還能促進幼兒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象,避免出現對幼兒的師源性心理傷害。
(三)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幼兒教師職業本身就要求幼兒教師要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例如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行為矯正等)和技能技巧(如繪畫、舞蹈、唱歌、鋼琴等)。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應講話清楚明了、發音準確、聲音柔和動聽等等。而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更為重要。比如,有些幼兒教師濫用批評和懲罰,選擇在公開場合批評、懲罰幼兒,讓幼兒當眾出丑,長期如此會使有些幼兒喪失自尊心;還有的教師頻繁使用批評和懲罰,會使幼兒失去信心;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教師甚至使用諷刺、挖苦、嘲笑的言語批評幼兒。這樣就使內向的孩子可能會產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而外向的孩子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對抗等不良心理。這些教育教學方法的不當使用導致了幼兒心理創傷。
由此可見,幼兒教師專業素養對其職業極其重要。所以,幼兒教師的選擇也就是職業的入口,領導要嚴格把關,選擇那些師范類專業畢業的品學兼優的教師,選擇那些專業素養強的教師進入到幼兒教師隊伍中來。另外,對于已經進入到教師隊伍中的有不良心理的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意識到自身的病態,通過專業進修、心理調適等方式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便更好地開展本職工作而不被行業所淘汰。
二、從幼兒園園所建設入手
(一)營造寬松、積極、民主與開放的園所文化
如果幼兒園管理者能給幼兒教師創設寬松、積極、民主與開放的工作環境,那么教師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僅僅是工作的辛苦與壓力,還有自己專業成長的幸福、工作的樂趣。幼兒園可以定期召開座談會,多聽聽一線教師的心聲,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可以創設園長信箱、教師園地等欄目,讓教師集思廣益提高教師主人公地位;給教師們多一些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提升教師們的歸屬感。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課程綜合化的趨勢,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每一個幼兒教師的發展。
(二)給予教師客觀、公正的評價
在以往的評價體系中,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結果等都掌握在園長手里,教師只能被動接受。這種方式無法激起教師的熱情,他們對待評價工作的態度是消極的,有時候甚至是排斥的。我認為園長應該先和所有的教師共同來制定評價標準,然后讓教師都對照共同制定的標準進行自評,促進教師在自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改進教學行為,再輔之以他評。這種評價方式,不僅降低了教師在量化考核時的心理壓力和排斥心理,而且還能幫助教師監控自己的教育行為,及時發現優缺點,明確評價的真正意義,讓教師正確地對待自己的職業。
三、從社會角度來看
(一)做好宣傳與引導
每一次的師源性心理傷害事件之后,社會上都會掀起不小的風浪。電視、報紙、微信、微博等大量的媒體都在轉載,轉著轉著,事件不免會失真;轉著轉著,沒有了下文……其實,事件發生后人們更想知道客觀的事實,公平的處理,圓滿的善后工作以及如何預防等方面的信息。可惜,在很多的事件發生之后都沒有后續報道,有的只是虎頭蛇尾。我們的宣傳沒有起到引導的作用,這種宣傳只會增加人們的恐慌。
另外,不是所有幼兒園教師都在“虐童”,而我們的社會媒體只傳播了這些負面信息,那些幼兒園教師認真給孩子們洗屎褲、尿褲的,你可曾見過?那些手把手地給孩子喂飯;一整天地抱著生病的孩子的,你可曾見過?有多少教師,自己都還是個孩子,每天都要照顧那么多孩子;有多少教師,無微不至地照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家等待……而這些,我們的社會媒體卻關注甚少。用正能量的實例引導我們的大眾,大眾才會更客觀地看待幼兒教師這個行業。
(二)重視女性,弘揚母性文化
女性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中堅力量,推動著社會的發展。而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是由女性來完成的。女性的層次關系到了幼兒發展的層次。社會則是孕育女性群體的大搖籃。社會應該重視女性,提倡和弘揚母性文化。我們可以多制作此類影片、圖書,在人們身邊樹立良好的榜樣。多褒獎女性,有成就的廣大母親。在社區開展講座,重視歷史上偉大母親案例地宣講。我們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讓人們提升對女性,對母親的關注度,也是對幼兒的關愛,幼兒教師心理健康了,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總之,幼兒師源性心理傷害對人、對己、對社會都是負面的。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幼兒教師,應該努力避免此種傷害的出現,以更加健康的心態去肩負起促進幼兒發展的重擔,把幼兒教師的工作變成關愛、摯愛、真愛、深愛、母愛的境界,讓幼兒園變成寬容、理解、歡樂、自由的樂園。
【參考文獻】
[1]張俊珍.專業化:教師教育的必然走向[J].山西教育,2004(4):4-5.
[2]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0.
[3] 張玉敏.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感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