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蕓
摘 要:網絡輿論監督是傳統監督方式的有益補充,在反腐敗中凸顯了其便捷功能、威懾功能和揭露功能。但同時,網絡輿論監督因其匿名性、娛樂性、公開性等特點,提高了腐敗甄別的成本,增加了腐敗查處的難度。因此,要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的主動作為機制、以網絡為主體的合作協調聯動機制、以網民為主體的教育培訓機制加以引導,使其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反腐敗;網絡輿論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3-0189-03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的講話中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對互聯網監督上善意的批評,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還是忠言逆耳,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對于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等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從現實情況看,依靠干部的教育約束和道德自律是很難根除腐敗的,只有把權力置于監督之下,權力的使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制約。網絡輿論監督是傳統監督方式的有益補充,是新時期權力監督的創新形式,是群眾輿論監督的有效工具。網絡讓監督無人不能、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孔不入,在反腐敗治理中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網絡輿論監督的反腐敗功能
互聯網之所以成為反腐敗的利器,在反對腐敗和黨風廉政建設中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這與它的便捷功能、震懾功能及其揭露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1.網絡輿論監督的便捷功能。一是參與方便。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互聯網使用人數的迅猛發展擴大了網民監督群體,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基礎,使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到腐敗事件的揭發舉報中。二是成本低廉。人們對腐敗問題的監督舉報,完全可以打破傳統的上訪、信件舉報、電話舉報等方式,省去舟車勞頓、輾轉多個部門的復雜程序,只需要擁有暢通的網絡、電腦、手機等日常通訊設備,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論壇、微信、微博等方式參與到網絡監督中來,不受年齡、身份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三是隱蔽性強。傳統的舉報方式,監督者難免會有畏懼位高權重、打擊報復的思想負擔,而網絡監督具有匿名性的特點,不需要擔心身份的暴露,互聯網為監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隱蔽的平臺。另外,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都設立了自己的監督舉報網站,通過技術手段生成舉報編號和密碼,建立網絡加密服務器,防止舉報內容的截獲、泄露和篡改,增強了舉報的安全性也調動了普通民眾通過網絡監督揭露腐敗問題的積極性。
2.網絡輿論監督的威懾功能。互聯網的開放性使輿論監督發揮出它前所未有的威懾力,形成了全天候的監督環境。一是公眾輿論引發的威懾力。在網絡使用如此便捷的時代,一位普通民眾的不滿和心聲都可以在網絡中進行宣泄,他可以指名道姓,可以公布事態發展的經過和細節,事件不僅能夠迅速蔓延開來,還會在短時間內使本不熟識的網民團結起來,形成強大的輿論威懾力,被舉報者將體會“人言可畏”帶來的嚴重后果,再也不能置身事外,不敢對民眾意見坐視不理。二是制約公共權力的震懾力。十八大以來,通過網絡曝光落馬的官員為數不少,那些被網民搜羅起來的貪腐分子的相關視頻、圖片、文字立體直觀,遠比反復言說的廉政宣傳教育活動更有警醒、威懾作用。網絡監督猶如懸在頭上的利劍,使很多官員患上了網絡恐懼癥。他們擔心自己的不良形象和行為在不經意間被曝光,無論在公眾場合還是私人會面時都增強了對個人儀表、言行、作風的自我約束,因此對手握公共權力的領導干部帶來無形的威懾力。
3.網絡輿論監督的揭露功能。網絡監督為貪腐案件的揭露提供了線索,成為傳統監督方式的有益補充。十八大后,僅一個月內就有十多名官員落馬。源于網絡,微笑“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撤職調查;源于網絡,重慶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在被爆出不雅視頻,從被舉報到其落馬僅用時63小時。源于網絡,《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公開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后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包養情人等涉嫌嚴重違紀問題被調查。源于網絡,山東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德增為情婦寫的“離婚承諾書”在網上曝光后被立案調查。源于網絡,女記者實名舉報黑龍江雙城市原人大代表孫德江作風問題、以權謀私等問題,經調查核實其在處置國有資產問題上有違規違紀問題被撤職。源于網絡,廣東省英德市原副市長、原公安局長鄭北泉被爆出充當販吸毒團伙保護傘,后涉嫌徇私枉法和嚴重解決問題被調查,等等。
二、網絡輿論監督對反腐敗的負面影響
事物都有兩面性,正如網絡因其匿名性、開放性、交互性、自由性為腐敗治理提供又一路徑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新的矛盾和問題。
1.紛繁復雜的網絡輿論提高了腐敗甄別的成本。人人手持“麥克風”的客觀實際必然導致短時間內網絡信息的大量涌現,這些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真假混雜提高了腐敗甄別的成本。網絡作為公眾輿論的平臺從來不缺少追隨附和之人,那些虛假言論將被以訛傳訛,無限擴大,成為別有用心之人借題發揮、窺探隱私、發泄不滿、博取利益、賺取眼球的工具。甚至出現網絡推手進行幕后煽動、操控,致使更多的網民裹挾其中。政府相關部門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調查、甄別和取證,不僅給無辜受舉報者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也增加了反腐成本,造成了有限反腐資源的浪費,并給社會穩定帶來極大危害。
2.內容單一低俗的網絡輿論帶來了反腐的局限性。通過近幾年網絡反腐案例不難看出,貪腐者的東窗事發多與生活作風聯系在一起,在網上被曝光的內容大多指向單一、低俗,造成了反腐的局限性。當前,一些干部腐敗墮落,類似“不雅視頻”“情婦”“艷照”、有幾套房、有幾輛車、帶什么手表、背什么包,抽什么煙,穿什么衣服成為其落馬導火索的不在少數。而生活腐化墮落只是腐敗問題其中之一,我們還要著眼全局,把對干部的監督放在“盲點”領域和更深層次的腐敗問題上。如果舉報人只有依靠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打出“花邊牌”才能夠獲得舉報的成功,不僅一定程度反映了網民的素質,長此也必然對政府的公信力產生質疑。
3.公開可操作性的網絡輿論增加了反腐查處的難度。利用網絡的公開透明特點和個人身份、能力的優勢,干擾事態發展,增加反腐查處的難度。網絡的開放透明為舉報人揭發腐敗案件提供了便利的平臺,也同時讓被舉報人在短時間內了解和掌握了事情發展的經過和舉證材料。被舉報人會迅速對自己不利的相關物證進行轉移或銷毀處理、對相關的人證轉移或串供、對自己或家人安排外逃、對舉報人威脅報復甚至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人證、物證的損失必然增加查處的難度,舉報人不僅處于被動位置,案件查處也可能無果而終。利用網絡資源,依靠“網絡水軍”,人為操控和調整網絡輿論走向,增加反腐查處的難度。比如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原縣委書記胡藝珍瀆職和受賄案,在接受調查取證后,其女兒吳芳宜在網絡上為父親“喊冤”,舉證父親的清白為人,對“不法”辦案程序質疑得有理有據,在網絡推手的幫助下成功地把輿論導向引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引起很大社會反響,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司法審判,增加了腐敗案件查處的難度。
三、網絡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的構建
1.以政府為主體,建立主動作為機制。傳統監督模式程序運行煩瑣、處理問題時間長、行政過程缺乏公開透明,這些消磨了群眾監督的積極性和耐心,早已不能滿足監督的需要。網絡的興起讓政府的執政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對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轉換觀念、主動作為才能應對已經到來的網絡輿論監督和挑戰。一是排除抵觸情緒,積極主動應對。在網絡上所有的信息都是開放的,對人們關注的熱點事件決不能采取“拖、捂、推”的方式對待,要敢于、善于接受網民的監督,利用網絡聽取民聲、集中民智、化解民憤,將人民對政府的監督轉化為政府與人民的溝通,為政府提升執政能力搭建更加廣闊的舞臺,贏得話語的主動權、行動的主動權。二是積極主動挖掘大案要案,加大查辦力度。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利用網絡資源在反腐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搜集和掌握的線索還是太局限,與建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差距太遠。我們要充分調動網民積極性,主動拓展線索資源,讓人們通過網絡參與到反腐敗中來,查辦對社會影響壞、損失大、危害重、教育深、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并做到抓大不放小,用實際行動證明黨和政府懲治腐敗的堅定決心。
2.以網絡媒體為主體,建立合作協調聯動機制。腐敗案件的查處涉及多個環節,眾多部門,是一個復雜的處理過程,它需要網絡輿論監督與體制監督的有效對接,多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一是網絡輿論監督與體制監督雙向互動。一方面,組織監督要積極回應網絡輿論監督。面對網上繁雜的輿論信息,組織監督需要及時收集、甄別、研判,并在短時間內通過網絡對網民進行回應,公布事件進展和調查階段成果,使體制監督作為網絡監督的堅強后盾。另一方面,網絡輿論監督對體制監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網絡監督作為體制監督的重要補充,要逐步規范化、法治化。提倡實名舉報,優先辦理實名舉報,以降低反腐成本,節約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對惡意傷害他人的虛假舉報,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求責任,嚴格懲處,網絡監督的嚴格篩選盡可能地為體制監督掃清障礙。二是促進網絡媒體與政府、網絡媒體之間、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協調合作。網絡媒體運營商要積極與政府監督部門的溝通,確保網民舉報的貪腐問題在網上得到及時回應,并引導輿論的正確導向。加強網絡媒體之間的相互協調。網絡媒體作為公眾媒體,要有社會責任感,遵守行業自律,避免為了爭搶“頭條”誤傳信息,追求事情本貌,客觀真實報道,口徑一致,做好黨和政府的宣傳員。加強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合作。網絡媒體公眾參與廣泛,信息發布傳播速度快。傳統媒體權威性、真實性、公信力優勢明顯。雙方各有所長,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推動我國輿論監督的發展。
3.以網民為主體,建立教育培養機制。網絡信息質量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網民素質的高低不同,要提升網絡輿論監督水平,使網絡治理腐敗真正發揮積極作用,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擁有高素質的網民隊伍。一是加強網民基本素質教育。網民要通過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在網絡參與中充分認識輿論監督的嚴肅性,強化社會責任意識,用理性的思維判斷問題,以正確的方式討論問題,不跟風、不隨意、不盲從,不虛構。有些網民之所以敢肆無忌憚地在網上傳播謠言,他們認為網絡是虛擬的,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也無須承擔任何后果,這是缺少法律常識的荒唐想法。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只有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自由才能得到保護,社會才能在有序的環境下運行。培育網民理性運用監督權利,不僅拓寬了維權者伸張權益的渠道,更為引導凈化網絡風氣貢獻了重要力量。二是注重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所謂:“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年輕人既是未來網絡監督的主力軍,又是廉潔社會的建造者,對他們進行網絡倫理和“貪污可恥”的價值觀教育尤為重要。讓教育走進課堂,既是對年輕人未來的成長負責,也是為建設清正廉潔的社會種下了健康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