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珩 朱佩娟 龐哲 周可婧
摘 要:在我國老齡化快速推進的特殊時期,社區與老齡人口的關系日益凸顯,亟待從社區角度出發,研究適老性現狀,歸納其影響因素,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基于長沙市中心城區社區適老性分布特征,從歷史繼承、政策經濟、養老模式、需求意向與交通資源五方面總結出影響適老性特征的因素,以期促進社區養老政策的實施與落實。
關鍵詞:社區;適老性;分異特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3-0043-02
一、問題的提出與相關的調查
20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時間推移,呈現速度快、數量多的特征,養老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1]。社區憑借地緣優勢與對家庭養老的彌補作用,逐漸成為養老的重要載體[2]。因此,本文順應目前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趨勢,構建了適老性評價指標體系,其中包含社區安全性、出行便捷性、環境舒適性、社區交往性、社區服務度五個準則層及若干要素層,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同時依據長沙市空間結構將中心城區劃分為3個圈層,于圈層內選取8個不同屬性的典型社區。通過專家賦分與問卷調查計算適老性分值,歸納了長沙市社區適老性分布特征:(1)社區安全性總體由中心向外呈圈層式遞減、局部拼貼;(2)交通便捷性評價受社區內部交通環境影響較大,形成了由內至外波谷狀遞減的分布特征;(3)環境舒適度圈層空間分異程度低,受地理位置與建設年代影響,適老社區集中分布于自然環境優美地帶;(4)社區交往性由中心區至遠郊區圈層遞減,單位制小區交往滿意度較高;(5)社區服務程度呈現逐層遞減趨勢,安置小區呈現弱勢。基于以上結論,從五方面歸納了影響適老性特征的因素,為社區適老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二、適老性特征影響因素
1.自然與歷史繼承。長沙市特殊的“山水洲城”格局,對社區適老性特征產生重要影響。長沙市是在湘江與瀏陽河交匯的河谷臺地上發展起來的,周邊為地勢較高的山丘,不同地理位置覆蓋不同的自然資源,加之老年人對環境敏感度高,由此產生的社區感知迥異;另外,長沙市中心城區目前存在的舊住宅,或文化氛圍濃厚,或設施老化,對適老性產生正或負向作用。
2.政府政策與市場定位。政府政策對城市社區適老性格局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從根本上推動著老年人口在社會及物質空間上的集聚,作用于開發商市場定位,對相關老年產業起基本調控作用;同時,社會經濟發展背景反作用于政策,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研究支撐。一個適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區建設,自下而上無不需要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自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出臺的保障政策與相關法律均成為各地區養老的重要原則。另外,老年住宅建設、老年基礎設施布設等各項標準均來源于國家普適性設計規范。換言之,政府政策導向就是適老性出現差異的關鍵。住房體制改革以來,地產開發成為活躍的市場因子,投資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為滿足老年人需求提供條件,促進住宅市場的細分和多樣化,政策導向相同程度作用于在房地產項目中,通過對這些新建社區的建設與提質,提升適老程度,改變整體格局。
3.養老服務模式。不同于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依托于地緣優勢,能夠吸引來自社會各界的資源,籌措多方資金,形成多層次、多途徑并存的投資運作體制[3],社區養老服務的開展以社區的建設和運營為平臺,以養老設施建設、組織管理、資金運作和信息化管理等“元素”為主。由于各社區間存在實際差異,因此在養老服務模式這一層面具有自我針對性,不同屬性社區對養老服務的重視度與傾斜度不同,進而產生適老性差異。
4.老年人需求意向。高齡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受與生活質量受經濟因素和社會支持影響[4],即能夠滿足其生理上對設施的要求與心理上對愛與陪伴的需求。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身體機能在不斷衰退,其中視覺聽覺以及肌肉骨骼系統越來越遲鈍,表現為視力和聽力的下降,腿腳越來越不方便;心理方面,由于身體的衰老,老年人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包括:缺乏安全感、抑郁、焦慮等。但老年人生活經歷迥異,在共同的需求下又存在個體差異,因此社區受需求意向影響,政策細節落實存在差異,表現出的適老性亦不同。
5.外部交通資源。城市主導交通軸線是活躍的經濟增長軸線,因此社區外部交通資源直接影響著社區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到適老性社區的建設進程。長沙市完善的交通網絡為附近社區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出行,同時也帶動經濟增長,一定程度上為政府主導引進老年服務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老年人的出行以步行為主,街道能否提供“健康—有氧”的交通環境一定程度上也對適老性存在影響。
三、結論
通過長沙市適老性特征影響因素的梳理,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地理位置對社區適老性特征存在客觀影響,歷史傳承因素作用于社區適老建設的全過程,引起屬性差異;第二,宏觀養老政策從根本上推動適老性特征的形成,與經濟發展相互聯系共同發揮重要作用;第三,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傾斜度通過影響適老性建設過程與成果,進而影響老年人對社區的感知和評價;第四,老年人需求意向具有相同特征但又存在個體差異,微觀層次上影響社區內部政策制定與細節落實;第五,城市主導交通軸線與社區外部街道交通環境通過影響經濟發展進而影響社區適老性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