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逐步走向集團化和全球化,促進了財務共享服務在我國的推廣和應用。本文探討了財務共享服務在人民銀行應用的積極意義和必要性,并在論證了可行性后,探索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的模式,并對流程再造舉例闡述。
【關鍵詞】人民銀行 財務共享服務 基本模式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國際化、多元化及信息化的普及,財務共享服務已成為現代大型集團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必然趨勢,在我國部分大中型企業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民銀行無論是從需求性和可行性上都具備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可能。
一、財務共享服務
共享服務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由美國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概念,通常是指將分散在企業各個部分的業務職能整合在一起,由專門機構來提供統一服務,消除重復作業、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資源整合。財務共享服務是共享服務最典型、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通常也是共享服務建立的起點。財務共享服務是依托客戶需求作為其導向,以流程再造和流程管理理論為依托,憑借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將分散的財務資源和業務統一到一個專門的財務機構進行整體化流程化處理的一種財務管理制度,達到簡化財務管理步驟,提高流程規范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980年,美國福特公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把內部不同事業部之間相同、重復設置的財務流程集中到獨立的共享中心處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強了內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迅速得到了集團企業的認可,隨后殼牌石油、雪佛龍、保潔、強生、索尼電子、微軟、可口可樂、匯豐銀行等各行各業世界500強中的企業都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其遍布全球的分公司提供服務。隨著我國企業跨國業務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2003年中興通訊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之后四川長虹、萬科、中石油、中石化、蘇寧、寶鋼等集團企業也紛紛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二、人民銀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積極意義
財務共享服務是為了解決企業集團規模不斷擴大,分公司、子公司等會計主體不斷增加,帶來的信息不對稱、決策效率低、管理難度大、重復投入多等問題,形成的汲取集中式管理優點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對人民銀行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一)提高集約化程度,節約費用開支
1.節約人力資源,降低人工成本。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各個分支行甚至營業網點都不得不配置一定的財務人員,而建立財務服務中心后,各個基層行不再需要配置專業的財務人員,降低了人力資源的要求同時減少了人工開支。
2.共享財務信息,節約費用開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各報賬機構的信息集中,統一識別、審核和處理,不僅能夠準確、全面、快速的掌握區域內收支節奏、結構、流向,可以統一規劃資金的使用,同時也可以實現集中采購、資產調配,實現規模經濟,減少重復浪費,節約費用開支。
(二)財務流程標準化,有效遏制風險
1.再造財務流程,統一財務制度。再造財務流程后,基層機構繁雜的財務核算由兼職的財務人員集中后上傳或送至財務共享中心,由財務共享中心嚴格的按照制定的、統一的財務制度進行處理,可以規范財務核算操作環節,實現財務核算標準化,提高核算的準確度,降低業務差錯率。
2.改變財務授權體系,降低財務風險。原財務管理模式中,通常財務權限額度通常層層授權,層層負責,財務共享中心模式將使限制財務權限上收,減少基層機構對非日常項目的財務審批全向,集中到上一級或上幾級,也就將風險管控關口提升至較高的層級,嚴控審批關、核算關、付款關等風險關口,減少了主觀隨意性,降低財務風險。
3.提升財務預算執行力度。財務共享中心是根據審批過的財務預算進行執行,針對預算外的例外情況有嚴格的審批手續,督促各機構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執行力度,提高了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減少和避免不合理的費用開支,提高了財務資源使用的有效性,維護了財務預算和管理的嚴肅性。
三、人民銀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迫切性
集團企業的規模擴張和全球化經營帶來的分散管理的信息不對稱、資源配置的浪費、效率低下促進了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現行的人民銀行財務運行狀況同樣對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具有迫切性。
(一)縣支行會計人員配置不符合崗位設置要求
近年來,人民銀行各縣支行人員急劇減少,但業務種類和崗位設置并無法削減,導致會計人員大多兼職國庫或發行業務,或出納、記賬、復核和主管交叉兼職,不符合會計崗位和人員配置的嚴格要求。配置足夠的會計崗位專職人員,針對縣支行月平均僅幾十筆的業務量,實屬浪費。財務共享中心將大量降低基層報銷機構的人力資源需求。
(二)財務制度日益嚴格,基層行財務風險加大
隨著三公經費公開、八項規定和厲行節約等財務治理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和嚴格,但各縣支行由于種種原因,認識不到位,屢屢踩線或游走在“紅線”的邊緣,財務風險極大。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實施必然上收財務權限、嚴格審批程序、規范財務行為,是從根源中杜絕財務風險的上佳選擇。
(三)基層行資產購買達不到集采標準
近年來,人民銀行系統根據政府的要求規范采購行為,卓有成效,但在縣支行臨時性、零星采購頻發,而達到需要實施集中采購的項目很少,實施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后,財務需求信息共享,可以由財務共享中心所在級別集中實施集中采購,節約費用。
(四)大型維修項目資金需求無法同時滿足
近年來,由于費用緊張,無法同時滿足基層支行的大型維修或改造項目,需要上級行在一定區域內集中資金辦事,若費用指標下撥,往往效果有限,財務共享服務實施后可以有效的落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果。
四、人民銀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可行性
財務共享服務有益于實現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優化組織結構、降低運營成本、提供專業化服務,集團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追求的目標一般側重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人民銀行作為非營利性單位,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主要目標更多是為了規范財務行為。
(一)人民銀行運作屬于分散式財務管理
財務共享服務多適用于跨國或跨區域的、分散經營的集團企業,為減少重復投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而受到青睞。人民銀行在全國各省、市、縣均設有分支行,機構龐大,雖為非營利性機構,但出于費用開支的合規性考慮也適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
(二)基層機構財務開支日益單一和規范
隨著人民銀行財務制度的進一步細化和規范,各分支機構的財務開支業務大體雷同、相對固定和單一,尤其是縣支行除去基本必備的開支外,例外事項較少,具備財務核算標準化、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可能。
(三)財務綜合管理系統和電子影像系統
2009年,人民銀行系統已推行和使用財務綜合管理系統(網絡版),全國各級機構均在系統內使用同一的會計科目核算,即使在系統中加入各類電子費用開支單據和審批程序,也完全可以承載運行;而ACS系統已正常使用的電子影像系統完全支持費用報銷的各類原始單據的掃描和上傳。人民銀行事實上已完全具備推廣財務共享服務的系統和技術。
五、人民銀行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模式
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一般有四種模式:基本模式、市場模式、高級市場模式以及獨立經營模式。但基于人民銀行屬于非營利性單位,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目標側重有所區別,不能一味地照搬,只能圍繞這些模式設計的原則,構建符合人民銀行特征的模式。比較四種模式,人民銀行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適宜于采用基本模式的基本原則,采用托管式服務,合并日常事務,提高經濟規模,實現程序規范,掛靠于同級會計財務部門。
人民銀行現行管理級次主要為四級:總行、省級分行、地市級支行、縣支行,財務核算級次相同。筆者認為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依托總行建立會導致業務過于集中,為了保證財務支出的靈活性和地域差別,更適合設立于省或地市一級,建立于省級分行能更大程度的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和資源統一調度,但建立于地市級支行卻能更好的減少例外事項審批環節和理解當地財政政策,便于財務執行,也更適用與初期的推廣。筆者以財務共享中心建立于地市中心支行級別為例,探討人民銀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的模式。
(一)組織人員設置和分工
各地市中心支行成立財務共享中心對轄內經費核算和支付的合規性、及時性和完整性負責,縣支行對經費開支事項及票據的真實性、合規性和合理性負責。財務會計部門是財務管理部門,財務共享中心是全行的財務核算機構,歸口由財務會計部門管理。各市中心支行財務會計科編制本級財務預算和審批下級財務預算,縣支行僅需一名專職會計人員傳遞財務單據和編制財務預算,由縣支行領導簽字后上報。
(二)重申財務核算制度
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必須在其統一核算的區域內細化總行現行的財務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適用于本區域的財務細則,建立與財務共享中心相配合的核算規則、核算標準、核算流程和內部控制。
(三)再造財務核算流程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核算流程再造的過程,是對人民銀行整體財務核算流程的再造,明確從費用的事前審批、原始票據的傳遞、費用的審批、記賬和支付等各個環節。針對人民銀行會計科目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分為固定性開支和非固定性開支,固定性開支指計劃內、低于一定金額、固定發生的日常開支,例如工資性支出、醫療和養老保險、公積金、水費、電費、郵電費、網絡通訊費、暖氣用油費等常規行政開支,而非固定性開支涵蓋固定性開支之外的其他內容,或計劃外、或高于一定金額、或非固定發生的、或敏感項目的開支,如會議費、維修費、租賃費、外事外交費等項目開支。
(四)重塑財務授權體系
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通常是將財務指標下分至縣支行,由縣支行根據自己的財務制度進行審批報銷,定期去各市中心支行記賬。建立財務共享模式后,針對日常開支,只要在預算內,待縣支行負責人審批后,由財務共享中心將資金劃賬至相應賬戶,針對項目開支或可能超出預算的開支,分為增加事前審批環節和事后審批手續,由縣支行負責人審批并由會計對預算進行復核(是否有資金安排,是否在費用預算指標內),同時由上級相應部門、會計財務部門對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進行審核,當超過一定金額時,還應同時由相關行級領導審批,甚至上行長辦公會,當項目完成報銷時,縣支行負責人審核后,上級會計財務部門負責人審批,方可記賬支付。
筆者針對固定性開支和非固定性開支,結合人民銀行現行的財務核算制度和流程,舉例如下:
固定性開支以水電費為例:經辦人將水電費發票,交由縣支行負責人審批,由會計人員復核上傳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審核原始票據和審批手續無誤后,將資金劃至相應的賬戶,如若系統提示費用指標已滿,則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退回。
非固定性開支以維修項目為例:經辦人在系統內填寫電子版《費用支出申請單》,詳細列明維修費用支出是由、支出項目、支出標準和支出總預算,由縣支行負責人審批并由會計人員對預算進行復核,再由上級綜合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對項目的必要性、合理性進行項目審核同意;當項目完成,由經辦人根據原始單據填寫電子版《費用支出報銷單》,由縣支行負責人審批后,會計人員復核后將《費用支出報銷單》、原始票據上傳,上級行財務部門負責人審批后,方傳遞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根據《費用支出申請單》審核上傳的會計資料,將資金劃轉至維修服務提供單位。
基于目前財務形勢的日益嚴重,財務共享服務儼然成為當前人民銀行嚴肅財經紀律、嚴格財務行為的上佳之選,但由于人民銀行非營利性性質的特殊性,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選擇必然需要在汲取現行模式的基礎上經過研究和探討,建立符合人民銀行財務共享服務目標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會計研究》2013年第10期.
[2]張瑞君,陳虎,張永冀.《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會計研究》2010年第7期.
[3]黃慶華,杜舟,段萬春,楊鑫.《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研究》.《經濟問題》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