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稅收,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手段的逐漸運用,稅務機關逐漸利用后臺的數據信息分析對企業實施監管,企業也越來越重視識別稅收風險,加強稅務管理。企業在進行稅收風險管理時運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關注和分析企業的涉稅財務指標能夠取得更為良好的效果,因此文章對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稅收風險 財務報表 財務分析
一、稅收風險和財務報表分析的概述
在稅收風險上,對公司的不確定性稅務風險,這種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要承擔的稅收法律風險,由于主客觀原因導致對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理解的偏差,或是在對稅收管理、財務稅務計算和執行上,沒有按照未付稅的執行稅法的有關規定,以至遭到補稅甚至被稅務機關查處而增加滯納金、罰款等,甚至面臨刑法處罰的嚴重情況。二是企業應承擔的稅收財務風險,企業相關涉稅行為因未能準確使用相應稅法或對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缺乏了解繳納完全不必要的所得稅費用,企業稅負有所增加。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即利用分析財務報表,盡早識別和控制稅收風險,從而做出相應的防范便可減少因發生稅收風險而造成的利益損失。
企業財務報表包括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部分,它們能夠進反映一定時期之內企業的財物狀況、資金流動、經濟活動效果等。稅務機關也會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數據整理,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現狀進行了解,并做出相應的評價。
二、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在識別稅收風險中的運用
稅務風險評估是企業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據有關運用數理統計知識,在對稅收風險識別的基礎之上,在稅務機關對企業進行納稅申報評估之前對企業存在的稅收風險進行預測、量化、分析、排序、判斷以及再確定風險等級的管理活動。在稅收風險評估指標當中,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是最為重要的數據來源之一。如: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等數據,都能夠從財務報表當中進行了解和計算。而財務報表中的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比率指標,在稅收風險評估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標。同樣,稅務機關基于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全面掌握,也會運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進行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同時根據征管信息系統的稅款數據,對企業納稅申報的合理性與真實性進行判斷和辨別。
三、案例分析——以A房地產公司為例
(一)公司背景資料
A是一家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和酒店物業,近年來大力推進多領域跨越式發展戰略,成為一家大型企業集團。因此,其稅收風險不僅受企業重視,而且是中國證監會、投資者及行業競爭者所關注的焦點。
關注2014-2015A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并計算其增減變動率,如:“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16.34%、“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1.46%、“銷售稅金變動率”44.66%、“管理費用變動率”11.6%、“財務費用變動率”36.38%、“資本公積變動率”8.82%、“營業外支出變動率”-80.11%、“營業利潤變動率”22.28%、“利潤總額變動率”23.83%。另外,2014-2015年A公司入庫地方稅數據增減變動率為:“營業稅變動率”-0.53%、“城市維護建設稅變動率”-0.54%、“教育費附加變動率”-0.51%、“企業所得稅變動率”0.29%、“個人所得稅變動率”1.45%、“房產稅變動率”1.9%“土地增值稅變動率”-0.3%、“土地使用稅變動率”0.86%、“其他”0.78%。
(二)識別和評估公司稅收風險
A公司發生的業務涉及增值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多項稅費。在此通過年度主要財務指標并借助稅收風險評估,以便從具體方面發現稅收風險。涉及企業所得稅的指標變動率預警值分別為:“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10%、“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10%、“財務費用變動率”>10%、“管理費用變動率”>5%、“營業外支出變動率”>20%、“其他應付款變動率”>10%、“資本公積變動率”>0、“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銷售利潤變動率配比”≈100%、“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配比”≈100%。
將2014~2015年A公司主要財務指標變動率與預警值比較后可發現風險并將其描述為:財務費用變動率超過預警值,公司可能出現稅前列支資本化利息、超金融機構借款利率支付利息等問題;管理費用變動率超過預警值,可能存在稅前多列支管理費用;資本公積變動率超過預警值,可能存在受到返還稅費、接受捐贈、債務重組收益未確認;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銷售利潤變動率配超過預警值可能存在不配比結轉成本或銷售稅金及附加的問題;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配比遠遠超過預警值,表明公司存在虛增收入、少轉成本,或當年建材價格下降、商品房售價卻大幅上漲等現象。
(三)對稅收風險結果分析
通過對A公司稅收風險的識別及簡單的評估,分析得出其可能在以下六個方面存在較大的稅收風險:一是由于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市場的國家宏觀調控,在不斷出臺一些新的利息、稅收調控政策下,可能會加大公司在稅收上的不確定性。二是因為公司50歲及以上的涉稅人員沒有及時更新其原有的稅務知識體系導致錯誤。三是公司內控制度不完善,控制、防范稅收風險的能力不足。四是公司有利用借款利息避繳稅款的行為,關聯交易和不公平的條件等行為的存在。五是由于財務人員缺乏對公司整體性和全面性的考慮和判斷導致公司在投融資及重組過程稅務籌劃失誤,而給公司造成風險和損失。六是公司未采取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的優勢。
四、總結
本文以識別財務風險為目的,探索和強調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對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充分利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著重分析表內數據之間、表與表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及時識別風險,關注財務信息與涉稅信息的異常波動。二是自覺增強企業良好納稅觀,強化稅收通過風險意識實現合理優化納稅,可以地有效避免及降低企業地納稅風險,使其持專業素質,續健康地發展。三是分配專業素質高的涉稅人員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規避稅收風險的能力。四是建立一個能夠合理表達企業需要的與稅務機關良好的稅企關系,積極向稅務機關進行政策咨詢,學習最新的稅收政策,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積極的政策分析、應用,在化解企業稅收風險的同時,為公司謀求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吳曲峰.財務報表分析在納稅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廈門大學,2014.
[2]胡小平.企業稅務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
作者簡介:張夢雅(1993-),女,漢族,河南開封人,重慶理工大學會計學院,會計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