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培養方式,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熱點。在當今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部分學生甚至放棄去高職院校的深造。同時,部分企業以及社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高職院校的學生,這樣無形之中更加加大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壓力了。因此,政府、學校和企業必須合力加強高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創業能力。研究現階段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不僅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的就業創業教育,更對高職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高職學生就業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就業壓力大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政策,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學歷低于高校的學生,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劣勢,高職院校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有時會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一方面沒有本科生或研究生的科研基礎因此就進不了所謂的金字塔塔尖的那一層次,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站到金字塔底層的位置。這樣就導致大批畢業生處于失業化的邊緣。另外,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制造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發展的停滯不前也對就業的形勢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力,部分企業甚至還存在裁員的現象,這進一步加大了我國當前的就業壓力。
(二)高職學生自身存在不足
很多學生剛畢業時自認為自己處于社會的中上層,有文化也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因此選擇的企業就限制一些條條框框,具體包括看中企業的性質、企業的規模、企業的地理位置、待遇福利以及企業發展潛力,一些偏遠的、小的、待遇暫時不理想的企業,部分學生不愿意去,這種想法固然是是好的,感覺給人思想上有很大的抱負,但你想好了沒有,即使給你僥幸進去了你能否勝任好這一份本職工作?安排你的工作你的專業能力能否很快展現出來,遇到問題能否攻堅克難,遇到挫折能否處之泰然。這樣的一系列問題可能就會把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的精神壓垮,最終被企業淘汰了。我想這樣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缺乏就業創業指導
就業創業是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在近幾年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前提下,涌現出了一大批的科技型企業。這里面主要的創業者就是大批高校的在校學生,因此高職院校也要緊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學校的就業創業指導課加強這方面的廣泛宣傳,每一個學生也要積極廣泛的參與,認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準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那一方面進行不斷的調查和分析,從而精準的找好自己的定位點。必要時可以向學校和社會尋求一些幫助。
二、高職高校學生就業創業的對策
(一)轉變傳統就業理念,跟上形勢發展
現在的就業政策不再是以前的統一包分配,而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才也走向市場,而且也非常符合經濟學里面的供求關系,因此每一個學生首先要轉變傳統就業理念,不再是所謂的天之驕子,在整體的就業大環境下也不再是“香餑餑”。因此,就業的畢業生應該主動出擊,尋找最利于攻克的突破口,跟上形勢的發展。哪里有需要,就到需要的前沿去,主動去適應相應的環境。
(二)適時調整專業,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
迄今為止,真正的百年企業真是屈指可數,大部分都是通過不斷的轉型,從而補充新鮮的血液才發展到今天的世界五百強之列。那么,對于高職院校也同樣如此,專業要不斷地適時調整,從而符合市場的需求。具體可以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市場需求量大的,比如目前的計算機、互聯網+、航空航天等未來需求量激增的,現在就可以專業多設置一些,對于一些國家宏觀政策上不支持的或者說即將淘汰的,對環境有影響的、能耗高的行業就可以相應地減少,這樣就可以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從而不斷地促進經濟長期的發展。
(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常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高職院校應積極重視我國社會經濟的人才需求,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開展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習機會,使學生了解企業的運行方式、工作內容及工作流程等,加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自我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樣,學生一畢業就能精準地找好自己的定位。另外,開展校企合作有利于規劃學生的成長路徑,從起始就可以根據畢業生的特長和優勢確定朝哪一個方向發展,進而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高職學生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習總書記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對自己進行一個合理的定位,并對自己的職業制定一個合理規劃。在此基礎上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此外平時還要加強課堂外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固然不行,但只有專業知識也不行,廣大畢業生在課余可以自學一些管理學,心理學,應用文寫作等相關課程,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水平。
(五)加強創新創業指導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院校應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且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為此,高職院校應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積極宣傳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加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重視,這里可以通過馬云的阿里巴巴、俞敏洪的新東方等案例進行視頻或圖片的展示,從而讓他們意識到創業對經濟的發展的促進力是多么大!二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只要有一些想法或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發現都可以提出來討論,進而分析開展下去的可行性,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要敢于去嘗試,失敗并不可怕;三是高職院校應積極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加強輿論宣傳,在稅收和融資貸款方面有哪些支持都要第一時間告知學生,從而引導學生開展創業項目,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培訓。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發展的新時期,經濟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導致高職院校的高校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高職院校畢生就業創業也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發揮她自己的特色,本著重技能、重實踐能力培養的理念,加大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走出一條讓社會認可、讓家長認可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傳言.生源危機下高職院校生存法則[J].教育.2011年23期.
[2]楊威.高職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年19期.
[3]彭陵飛.論高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辦學特色[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年08期.
作者簡介:張成元(1982-),男,江蘇儀征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