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琛+王川+徐海霞+朱智輝+任紅
【摘要】我國網絡劇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的電視媒體進行了沖擊與補充。網絡劇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一部分,分別給國民經濟、意識形態帶來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產業應用理論為依據,分析我國網絡劇的發展及其產業化進程、存在問題以及對其未來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網絡劇 產業化 軟實力
一、引言
網絡劇是“通過互聯網傳送。通過客戶端如智能手機和電腦實時進行觀看的的新的劇場形式”[1]?;ヂ摼W的發展,網絡視頻平臺的興起,最開始的網絡劇多為自導自演的自制劇,經過不斷地發展,一部網絡劇從投資、制作、宣傳、發行、盈利的過程,就如傳統電視劇行業一樣,反映出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周期。產業化的本質是打造產業價值鏈[2]。
本文通過梳理網絡劇發展脈絡,運用比較優勢理論、產業融合理論和“軟實力”理論進一步闡述網絡劇不同時期的縱向發展特點,分析我國網絡劇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對其未來發展提供相關建議。
二、網絡劇的發展及其產業化進程
網絡劇已成為繼電影、電視之后的以互聯網為載體又一種新的視聽綜合藝術[3]。文榮獎(原為金牛獎)自2014年起推出了“最佳網絡劇”這一獎項,更為網絡劇的發展與興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動力。
目前公認的中國第一部網絡劇是2008年在網上首播的《Y.E.A.H》,其成功燃起了各大門戶制作網絡劇的信心,2009~2010年共有10部網絡劇被推上臺前,但并沒有取得任何突破,2011年當年出品的網絡劇下降到只有一部。
如果說《Y.E.A.H》是中國網絡劇的敲門磚,那2012年大鵬的《屌絲男士》則是正式打開了網絡劇的大門,《屌絲男士》一經播出便立刻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追捧,再者2012年我國基本已經實現了網絡的暢通化,為網絡劇的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2013年,大多數的視頻門戶網站已經開始推出自制網絡劇,雖然成績并不都十分突出,但因網絡劇在審核階段只需通過門戶網站的審核,相對松懈,是網絡劇發展的一大便利。這個階段的網絡劇相較于傳統電視劇在成本、制作周期和收益上具有的絕對優勢。2014年與2015年,網絡劇的數量開始成倍增長,但質量也向兩極分化的趨勢發展;網絡劇的來源范圍也變得更為廣闊,包括IP改編,編劇編寫,電視劇延伸等等。制作成本更是由前期的每集幾萬元擴張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一枝獨秀的局面再難相見。
如今的網絡劇發展勢頭依舊猛烈,但已露疲態,出現產業融合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不少門戶網站選擇與電視劇合作,采取先網后臺的方式來共同發展。此階段的傳統電視劇和網絡劇的制作方式趨同,“互聯網+”連續劇的特征明顯,播放終端已經不能作為評判它們的唯一標準?;ヂ摼W與傳統產業的“聯姻”將促進創新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4]。網絡劇發展至今不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卻迅速在影視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現在的網絡劇失去了前期的優勢,審核更加規范化,成本也與電視劇相差無幾甚至更高。
從當前的網劇發展現狀來看,其趨勢為:國家的文化產業發達,則其文化軟實力的滲透力和擴張性較強;國家的文化產業發展得成熟,則其文化軟實力具有較大的優勢[5]。中國網絡劇發展至今,在國內取得的成績不菲,但網絡劇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它對文化輸出的貢獻較少,而我國近年來也一直處于“文化赤字”的狀態,這其中不乏缺少對文化價值的創新和思考,既要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與時代相結合。網絡劇面臨著優勢的減弱以及對自身更高的定位,更需要模式的創新,來促進網絡劇的進一步發展。
三、網絡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網絡劇已經逐漸摒棄了發展初期粗制濫造的現象,經歷了從邊緣到主流的發展歷程,開始走向產業化發展。它已逐漸發展成為具有高品質和精致化特點的視頻網站品牌劇集,改變了傳統電視劇制作理念、話語敘事的模式、產業模式和傳播方式,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自身特點和發展模式,但在其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劇本創作同質化,題材缺乏原創性
就網絡劇的現狀而言,雖然現在網絡劇制片方提高對網絡劇的劇本選擇、演員表演、拍攝隊伍要求,并加大網絡劇的資金投入,但是從我國網絡劇的內容層面看,大量網絡劇暴露出缺乏原創性,出現抄襲現象,同類題材創作存在內容同質化,主要體現在IP劇的大量出現,即從國內國外購買熱門IP版權進行翻拍,以這種穩妥的方式獲利。當前網絡自制劇由于缺乏大膽的嘗試和創新,短期內將會存在較多的剽竊和抄襲現象。
(二)劇中價值觀模糊,無法成為軟實力
網絡劇題材的自由性導致一些視頻網站為在同類型作品中吸引更多關注,不惜利用人物的惡俗造型、動作語言的粗俗和情節上的低智來吸引關注,而對日益增強精神文化水平的觀眾而言,無法滿足其更高的需求。一部網絡劇徒有畫面而無內涵,勢必無法對社會造成積極的影響力。
(三)產業鏈不完整,盈利模式尚需探索
目前,網絡劇存在產業鏈不完整以及盈利模式較單一。從網絡劇的資金投入、制作、宣傳與推廣、發行,盈利,都未做到很好的整合。現階段的網絡劇只注重自身播放平臺的推廣,而未與其他媒體在宣傳上做到整合。大部分視頻網站的盈利依靠熱播劇以及貼片廣告來獲得盈利,未實現真正的市場化。雖然其已經開始注意到贊助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對網絡劇的后期衍生品的開發。
四、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追求劇本多樣化,以創新為驅動力
在當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一味地抄襲借鑒是無法持續發展的。網絡劇的興起和發展都離不開它不斷的進行創新。除了題材,質量持續加強以外,網絡劇還應注意消費人群的擴張,有針對性的對網絡劇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做出適當的改變。網絡劇要想持續發展,就一定堅持原創,堅持創新,不能隨波逐流,應不斷開創確定創作風格,形成特色,實現其多樣化。
(二)注重建設價值觀,增強其內涵
網絡劇受眾者大多為年輕一代,因此一定要重視價值觀的建設。其源頭便是網絡劇劇本更應該致力于核心思想的構建、劇情邏輯的合理、社會人物的刻畫等,努力做到深度與廣度并存。我國的網絡劇的藝術價值、教育意義、社會價值、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是十分欠缺的,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增強網絡劇內涵建設,使其成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一部分。
(三)轉換盈利模式,形成完整產業鏈
網絡劇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盈利模式的不穩定性,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提高以及電子商務模式的建立,其可以大力發展實現前向一體化,利用其影響力推進衍生品的發展;也可以后向一體化,提高網絡劇制作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五、結語
網絡劇從無到有再到繁榮,由低品質邊緣化轉向高品質主流化,形成獨特的風格特色,豐富視頻媒體的傳播途徑,但不可忽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網絡劇發展及其產業化過程,一方面,對于中國媒體文化有著重要的補充推動作用,開拓我國文化產業;另一方面就是對意識形態方面的作用,推動網絡劇成為“軟實力”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錢玨.“網劇”——網絡與戲劇的聯合[J].廣東藝術,1999(1):41-43.
[2]陳衍鴻.網絡劇的發展現狀及其產業化趨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 29(s3):37-38.
[3]張靜.自媒體環境下的中國網絡自制劇的傳播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
[4]黃楚新,王丹.“互聯網+”意味著什么——對“互聯網+”的深層認識[J].新聞與寫作, 2015(5):5-9.
[5]劉軼.政治意圖、文化軟實力與文化產業[J].江淮論壇, 2009(5):105-109.
基金項目:2016年部屬高校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XA201601008)。
作者簡介:董?。?996-),女,廣西桂林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王川(1997-),女,內蒙古赤峰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徐海霞(1996-),女,云南紅河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朱智輝(1995-),女,河北承德人,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任紅(1979-),女,遼寧大連人,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講師,為本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