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鳳,葉麗莎,鐘蕊憶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重度顱腦損傷并發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
梁 鳳,葉麗莎,鐘蕊憶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目的 探討“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減少肺部感染的護理對策。方法 對97例“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嚴格按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結果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有所下降,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上升。結論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重度顱腦損傷;肺部感染;原因分析;護理對策
重度顱腦損傷是指哥拉斯(Glasgow)昏迷評分<8分,昏迷6 h以上;傷后24 h內意識惡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致死率、致殘率占全身各部位損傷的首位。我院神經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重度顱腦損傷患者123例,并發肺部感染36例。針對36例肺部感染患者進行相關因素分析,并給予有效的相應的護理干預對策。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經外科共收治重度顱腦損傷患者97例,其中男性58例,女39例,年齡在17~79歲,平均年齡63歲。發病原因為交通事故32例,高空墜落24例,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22例,腦出血破入腦室8例,腦干損傷7例,其他原因損傷4例;GCS評分3~8分。86例并發肺部感染,感染率29%。
年齡≥60歲者并發肺部感染率顯著高于<60歲者,肺部感染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患者伴有意識障礙、吞咽困難,導致舌后墜,口鼻分泌物被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昏迷患者活動受限,易發生墜積性肺炎,以及顱內壓增高頻繁嘔吐易導致誤吸[1]。患者臥床的時間越長,肺部感染率就越高。侵入性操作如部分患者需要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反復吸痰等,增加了呼吸道黏膜的損傷,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重型顱腦損傷后應激性血糖水平升高,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及傷口愈合不良而增加感染率;高血糖還有利于病原菌生長和繁殖。
3.1 基礎護理
注意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流通、新鮮和清潔,每天各兩次開窗通風30分鐘,并注意保暖,病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1~22℃,濕度控制在50~60%,在套管上通過覆蓋無菌蒸餾水紗布來增加空氣濕度,并保持氣道的濕潤,并予注射器抽取濕化液,以微量泵控制泵速6~8 ml/h,24小時持續均勻濕化患者氣道;加強口腔護理,抑制細菌生長[2],每天氣管切開護理一次,溫水擦浴2次,每2 h幫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保持會陰和全身皮膚的清潔,防止感染。夾閉尿管每2 h放尿1次,3 d后改為夾閉尿管4 h放尿1次,訓練膀胱功能[3]。所有操作嚴格按無菌操作規范執行,每天對病房地板、床頭柜等物表使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減少探視。
3.2 加強昏迷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防止誤吸,對于昏迷的患者宜采用側臥位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順利排出。準確評估吸痰時機,吸痰前后應高流量給氧2~3分鐘。吸痰的動作要輕柔,以免刺激和損傷呼吸道黏膜。如無特殊禁忌,一般病人因注意床頭抬高15~30度。
3.3 拔管指征
如果具備拔管指征,應盡早拔除氣管套管。拔管時主要取決于痰液的多少,當吞咽和咳嗽功能恢復,痰液減少時,應及時拔管。關于拔管方法,我們采取不堵管、直接拔除,臨床證實大部分患者可一次成功拔管[4]。縮短了拔管時間,減少肺部感染機會。
3.4 呼吸機和相關配件的消毒
消毒呼吸機外殼、按鈕、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呼吸機螺紋管、霧化器、金屬接頭、濕化罐等,均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滅菌;不必對呼吸機的內部進行消毒。
3.5 心理和飲食護理
經過治療清醒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預后不了解,擔心預后會有后遺癥,護理人員應該根據其具體的情況給予心理引導。讓其了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由于患者長期不能進食、機體消耗增加,所以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質食物。食物應每4 h喂1次,護士協助由胃管緩慢注入,控制好食物的溫度,在進食前必須抬高床頭30度,防止過快、過量注入流食,避免食物反流。
3.6 培訓和強化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知識
培訓消毒隔離需要全員參與,確保預防措施落實到位。增加洗手及干手設施,床旁及治療車上隨時放好速干手消毒劑,醫務人員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要求。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是外科常見的急癥之一,其病情危急、并發癥多、致殘率、病死率高。通過預見性的護理干預,可以降低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并發肺部感染率。在重度顱腦損傷合并肺部感染時進行及時準確的護理干預過程中,既要加強氣道和呼吸機的管理,也要重視病室空氣的管理;既要加強基礎護理也要重視患者心理疏導和合理的膳食治療,同時也不能忽視康復鍛煉,注重機體完整的護理過程,調節機體的平衡,增加機體的抵抗力,促進肺部感染的治愈。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可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提高患者治愈率、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保障。
[1] 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98.
[2] 周巧麗.重癥老年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觀察[J].健康必讀,2013,12(12).
[3] 劉翠華.重癥老年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
[4] 范丹峰,胡 軍.腦損害氣管切開患者拔管情況的臨床分析[J].中國康復,2011,0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0.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