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瓊瑤,李高峰*,楊壽濤,李園園
(云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18)
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建設模型與實踐探討
關瓊瑤,李高峰*,楊壽濤,李園園
(云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18)
目的 探討總結靜脈治療(簡稱靜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建設的思路與實踐效果。方法 通過輸液現狀調查,分析基地建設優劣,構建基地模型,并加強基地監測和評估。結果 醫院領導重視基地建設,形成了科學可行的靜療專科培訓基地培訓方案,培訓學員滿意。結論 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應以專科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實用型專科護士為目標,在完善基地管理架構的前提下,方可有效落實計劃、保障培訓效果。
靜脈輸液;基地;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靜脈治療領域新的理念、技術、方法、材質、用品、設備等不斷涌現,逐漸顯示出在挽救患者生命、促進患者康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一項基本且應用最為廣泛的護理實踐活動,并發展為一個涉及多學科知識的專業領域[1]。為推動我省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技術向標準化、專科化、科學化發展,滿足各類患者靜脈輸液治療需求,提高患者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2014年我院結合實際向省衛計委申請成立“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并獲得批準。結合國家衛計委頒布的行業規范《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要求,基地制定了培訓方案,采取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開展培訓。目前已舉辦靜療專科護士培訓3期,培養專科護士80余名,促進了各級醫院靜脈治療護理技術的發展。現將基地建設思路總結如下。
靜脈治療護理現狀:靜脈治療隨著臨床靜脈用藥的不斷增多,實施靜脈輸液的病人比例高達85%以上,靜脈輸液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醫療護理質量。在護理工作中,幾乎所有護士都遇到過靜脈輸液的疑難問題,遇到穿刺難題尤為棘手。對一些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腫瘤化療患者、需要長期進行腸外營養治療的患者等,靜脈血管通道已成為他們的生命線。中華護理學會2013年調查全國27個省市147家三級醫院584個科室輸液現狀,結果:在PIVAS配制靜脈藥物、腸外營養(PN)、抗腫瘤藥物的醫院分別占49.7%、51.0%、49.0%,輸液港、中長靜脈導管應用普及率不足40%,頭皮鋼針、靜脈留置針仍用來輸注腐蝕性、高滲性藥物,靜脈藥物配置的安全性有待提高,穿刺工具的選擇不夠合理,感染控制不夠規范,導管維護不夠恰當[2]。2015年對我省9家醫院輸液現狀進行調查,結果:住院患者中靜脈輸液占73.09%(三級醫院75.45%,二級醫院70.77%),鋼針使用率66.92%(三級醫院58.39%,二級醫院83.0%),鋼針輸注腐蝕性藥物占22.52%(三級醫院9.45%,二級醫院13.07%),靜脈輸液導管維護不規范占28.33%(三級醫院24.38%,二級醫院3.95%),輸液并發癥發生率8.37%(三級醫院7.21%,二級醫院1.16%)。2014年國家衛計委頒布了《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統一了全國靜脈治療護理規范。但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我省靜脈治療護理還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成立云南省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培養一批專業的、技術過硬的、規范的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勢在必行。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可有效解決病人的靜脈穿刺難題,及時解決靜脈輸液治療中的各種并發癥,規范、引領靜脈輸液護理操作,全面提高輸液護理質量,減少患者因靜脈穿刺帶來的痛苦,保障輸液安全。專科護士培訓已經成為當前護理領域研究及發展的重點項目。
2.1 基地建設影響因素分析
(1)不變因素分析
醫院正處于跨越式發展、全面提升內涵的快速發展時期,醫院領導高度重視亞專科的發展,提出了專科護理發展的思路。對基地建設有利的、不變的因素如現代醫療護理的主導觀念、專科護理發展趨勢、省內各級醫院對專科護士的需求、醫院護理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已有的教學設備、教學產地、培訓師資隊伍、靜脈治療新技術等,為基地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保障,能夠滿足培訓所需的物力、人力和技術保障。
(2)可變因素分析
醫院雖然已把護理納入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但依然存在一些可變的因素,不確定因素將會影響基地建設規劃的落實,如還未到位的建設資金,可能會延誤新設備的購買;護理人力資源不足,會影響臨床實踐帶教的質量;基地新成立,知名度不高,會影響學員招收等。
2.2 基地建設的優勢與機遇
(1)可持續的優勢
我院從1994年開展CVC深靜脈置管技術,1998年開展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技術(PICC),2011年開展了靜脈輸液港技術,解決了多數患者靜脈穿刺難題,積累了豐富的靜脈輸液護理經驗。2010年,護理部成立了靜脈輸液護理學組,專門負責全院靜脈輸液護理技術的培訓、考核、管理工作。靜脈輸液護理學組由23名護士組成,樹立了“用心呵護,暢延生命”的護理理念,轉變了靜脈輸液觀念,并將組員分為教學組、操作組、信息組和科研組,小組成員除具備一定的臨床經驗、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外均有較高的靜脈穿刺技術和導管維護技巧。2013年,醫院開設了靜脈輸液治療專科門診,負責全院靜脈穿刺困難病例的置管、導管維護、會診、并發癥處理等。該門診的成立貼近了國際靜脈輸液水平,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提升了病人滿意率;規范了靜脈置管技術,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效減少醫療耗材,控制醫療支出,最終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力量和技術保障。
(2)機遇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始關注靜脈輸液治療技術的發展,本省尚缺乏該領域的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我院及省內靜脈輸液治療護理技術的發展,有效保證患者輸液安全,逐步規范全省靜脈輸液專科技術,同時也有利于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的使用,為護理科研提供研究平臺。同時,培訓收費會為醫院帶來一定的資金收益,以支持醫院醫、教、研全面發展。
2.3 基地建設的困難與挑戰
(1)存在困難
醫院目前護理人員緊缺,教學人員的教學工作與臨床護理工作會產生沖突;醫院在護理教學設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部分專科護士培訓設備不能及時購買;同級培訓基地醫院建院時間長,培訓師資雄厚,培訓經驗豐富,社會影響力大,會影響我院的基地招收學員,增加培訓人力成本。
(2)挑戰
要做到臨床護理工作與培訓帶教兩不誤,這不僅對臨床一線管理者及臨床教學骨干是一個挑戰,更是在考驗管理部門對護理工作全方位統籌規劃的能力。基地負責人要具有較好的組織溝通與協調能力,希望通過基地建設工作,加大醫院領導對專科護理發展的認識及重視程度,促使醫院加快投入經費購置專科護士培訓的相關設施、設備,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
通過全面分析,征集醫院領導及同行專家意見,醫院有了基地建設的整體框架,建立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組織架構。
3.1 根據醫院現狀,制定基地建設標準,完善基地信息,明確管理部門與人員分工、職責、培訓目標與功能任務。組建師資隊伍,設計管理組織架構圖表(見表1),完善機構與管理成員的信息登記,健全基地組織管理機構,為基地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

表1 靜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管理組織架構表
4.1 醫院向云南省護理學會申請,成立了“云南省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專業委員會”,我院為主任委員單位,委員由各大醫院護理專家組成,專委會整合了各家醫院人力資源,可邀請委員定期到我院指導基地建設工作,促進我院基地發展。我院成立了靜脈治療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指導醫院靜脈治療專科技術的推廣及使用,管理和研究靜脈輸液治療新技術;組織靜脈輸液技能培訓,開展新業務,新技術;組織申報臨床輸液治療科研課題;考核評估培訓基地的建設、制度落實、人才培養及效果。
4.2 醫院基地建設由分管護理的副院長負責,指導基地辦公室進行基地的管理、組織、計劃與協調工作。首先由護理部牽頭成立了“專科護理管理委員會”和“護士教育培訓管理委員會”,負責完成基地的建設工作,協助基地辦公室制定靜脈輸液操作技術標準及考核標準,定期修改基地教學計劃及培訓內容,滿足學員培訓需求,委員會成員還承擔基地的日常監管工作。基地建設具體工作由基地辦公室負責,辦公室主任在基地主任的指導下開展管理及組織培訓工作。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商議培訓基地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影響培訓的問題,調整并修訂方案。
4.3 委員會通過討論與論證,制定可行的專科護士培訓方案,根據國家《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編寫培訓教材。實施《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可規范護理行為,保障輸液治療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3]。按計劃基地每年舉辦一期培訓班,每期招收學員30名,培訓時間為二個月,一個月理論學習,一個月臨床實踐。組織制作培訓講義資料與操作光盤,收取的培訓費用用于培訓費、教材、光盤、實習帶教、租用產地等日常開支。精心選拔培訓師資,要求負責理論授課人員須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工作認真,在本領域工作10年以上,本科學歷,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或高級職稱;負責技能培訓的人員須具有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或專科護士資格證書,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學員經過理論學習與操作培訓,并完成臨床實習,考核合格后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頒發“云南省靜脈輸液治療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書”。每期培訓結束,由委員會組織召開學員座談會,收集意見和建議,對培訓工作進行評價,以進一步完善培訓方案。
4.4 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如電視、廣播、醫院網站、平面廣告等宣傳培訓基地情況、培訓安排、培訓計劃、專科發展、科研成果等,加大醫院專科技術宣傳力度,提高醫院專科護理的知名度,吸引省內外學員參加培訓,促使基地培訓工作正常運行。在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醫院內部也要加強本院護士的專科技能培訓,培養更多合格的靜療專業人員,推進醫院靜療專科更好地發展,累積經驗,提升專科實力,為以后申請國家級基地打下基礎。
4.5 基地辦公室根據建設方案,有計劃地開展工作。首先進行專科護理技術培訓場地、基礎設施、培訓設備的配置,為學員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同時選派骨干護士到國家級基地學習培訓模式,引入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充實和提升現有師資,提高帶教水平與技術能力。目前已舉辦3期培訓班,培訓學員80余名。通過問卷調查,學員對基地培訓工作較滿意。后期追蹤反饋,學員回到所在醫院后均已獨立開展新技術,并積極組織本區域護士進行專業培訓,起到了引領作用。在基地建設中,我院始終以專科人才需求為導向,整合多方實力,爭取多部門、多學科協作,以培養實用型專科護士為目標,通過全面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保障了基地良好運行。
通過評估我院培訓的專科護士的綜合能力,證明我院靜療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建設模型是科學、合理、可行的,培訓效果滿意,可為其它醫院專科護士培訓基地的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1] 吳欣娟,孫文彥,曹 晶.規范靜脈治療 保障患者安全—《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起草與編制.《中國護理管理》,2013,13(3):1-3.
[2] 孫 紅,王 蕾,關 欣,等.全國部分三級甲等醫院靜脈治療護理現狀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232-1237.
[3] 李艷紅,計敏利.實施《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對保障輸液治療安全的影響.《湖南中醫雜志》,2015,31(5):125-128.
本文編輯:王 琦
R47
A
ISSN.2095-8803.2017.10.187.03
關瓊瑤(1971-)女,云南富民人,副主任護師,碩士,研究方向:從事護理管理與臨床護理。
李高峰,男,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