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結敏,張惠儀,張秋梅,鐘曉瓊,蔣媛媛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廣東 廣州 510220)
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的護理術前訪視在手術中的價值研究
胡結敏,張惠儀,張秋梅,鐘曉瓊,蔣媛媛
(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廣東 廣州 510220)
目的 探討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的護理術前訪視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A組和B組,各100例,A組采取術前訪視模式,B組采取傳統術前注意事項介紹。統計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情況;對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結果 A組術前訪視時、入手術室后、術后第二天焦慮量表評分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對訪視滿意度、手術滿意度、醫務人員滿意度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術前訪視能有效提高病人的依從性、降低焦慮恐懼,使術前準備更充分,可為標準化術前訪視模式的建立提供新思路,值得借鑒、推廣。
護理;術前訪視;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滿意度
隨著影像學技術及肝膽外科的不斷發展和融合,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已在臨床上不斷開展與推廣,我院不斷提高術前訪視質量,并在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患者中應用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1例,女109例,我院研究時段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病例按手術室登記序號,隨機將其分為A組和B組,各100例。其中A組男46例,女54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34.56±11.27)歲;B組男45例,女55例,年齡18~88歲,平均年齡(34.78±13.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疾病類別等)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1)神志不清患者;(2)抑郁癥患者;(3)有嚴重其他系統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
1.2 方法
A組:采取術前訪視模式。具體如下:(1)手術室為每個手術病區備有訪視冊(訪視冊為我院自制,并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說明);(2)步驟:第一步,訪視前一小時由管床責任護士送訪視圖冊給患者及家屬自行閱讀,讓患者及家屬提前了解、獲取與手術有關的各種信息;第二步,一小時后手術室訪視護士正式訪視病人,了解病人對訪視圖冊的掌握程度,詢問病人通過閱讀訪視冊后對自己手術前要準備的項目是否知曉,鼓勵病人提問,互動答疑,直到醫患雙方均對訪視效果滿意。
B組:傳統術前注意事項介紹。訪視護士持本院術前病人訪視單到病房,根據訪視單的項目內容以問話、交待的方式向病人了解相關信息,交待第二天手術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焦慮度評測:采用自評焦慮量表(SAS)進行評測,分三次進行:術前訪視時、入手術室后、術后第二天。共20個條目,SAS標準分的分界值均為53分,其中53~62分為輕度焦慮,63~72分為中度焦慮,73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采用自制調查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進行5級評分。5級評分如下:不滿意(1分)、一般滿意(2分)、基本滿意(3分)、滿意(4分)、非常滿意(5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
A組術前訪視時、入手術室后、術后第二天焦慮量表評分明顯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比較(±s,分)
注:a與B組相比,P<0.05;b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組別 n 術前訪視時 入手術室后 術后第二天A組 100 42.8±5.1 28.6±3.4ab 20.3±4.3abB組 100 41.2±5.3 43.4±4.1 40.8±3.8 P 0.862 0.012 0.010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
A組患者對訪視滿意度、手術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均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比較(±s,分)
注:a,與B組相比,P<0.05
對護理的滿意度A組 100 4.23±0.36a 4.32±0.58a 4.12±0.72aB組 100 3.02±0.34 3.21±0.42 3.28±0.68 P 3.230 3.358 3.074組別 n 對訪視滿意度 對手術的滿意度
術前訪視是將社會、醫學、心理等綜合知識應用于患者圍手術期的實踐過程,國際手術室護理協會明確規定術前訪視是護理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1]。成功的術前訪視可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減輕手術帶來來并發癥及術后的疼痛,對實現高質量的護理和患者的術后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
本研究通過構建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的術前訪視標準化模式,以探討其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可見護士通過與患者之間溝通制定全面的訪視內容,訪視時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心理狀態、術前認知需求,對次日手術患者及家屬集中、系統、全面地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后,鼓勵患者及家屬提出疑問,根據問題涉及的專科由各專科護士予以解答,減少因解釋不同或不清而引起患者不滿甚至護患糾紛。家屬作為患者的照顧者,護士提供的知識對術后照護自己的親人也有很大的幫助。對個別特殊的術前準備在講解完畢后給予額外補充說明,使患者加深印象。
綜上所述,術前訪視正是為了滿足患者多樣化的需求,從不同角度提供手術相關知識。專業的護士提供專業的知識,提高了護士的自信心,贏得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為醫院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1] 余再斌,李向國.規則性肝段(葉)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并狹窄26例的體會[J].肝膽外科雜志,2011,19(3):216.
[2] 張 敏.手術患者術前訪視需求和滿意度調查分析[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6):4019-4020.
本文編輯:劉欣悅
更正聲明
本刊2017年第2卷第8期第157頁《特殊患者核磁共振檢查的護理》一文,作者:劉艷,作者單位為:解放軍第102醫院。
特此更正。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編輯部
2017年3月8日
R473.5
B
ISSN.2095-8803.2017.1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