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芳
(解放軍第264醫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結腸造口患者護理質量中的應用
王燕芳
(解放軍第264醫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老年;結腸造口;護理能力
在現代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背景下,由于各種原因而行結腸造口治療的老年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由于排便方式發生變化造成形象變化,并且受到疾病的嚴重影響,導致患者身心狀態均發生很大的變化。同時由于多數患者缺乏腸造口專科知識及操作技能、抵抗力衰退以及生理素質下降等,使得患者生活質量也逐步降低。針對此課題我科開展了品管圈活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共收治結腸造口老年患者63例,現報告如下:
本組63例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年齡60~95歲;其中:直腸癌28例,結腸癌31例,醫源性結腸破裂4例;行永久性結腸造口54例,暫時造口者9 例。
2.1 成立小組選定主題
我科有13名執業護士,年齡25-39歲:其中本科10名,大專3名,以護士長為圈長,外出學習并取得普通外科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書,臨床護理經驗≥5年的6護士骨干成立QCC年、圈名稱為:“夕陽紅”,設計的圈輝圖案寓意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像夕陽一樣美麗,安寧。圈員從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以及上級政策等維度開展“5、3、1”分的打分模式進行評估,評分最高的則獲選,并定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老年結腸造口護理質量中的應用”為主題活動。
2.2 調查分析老年患者腸造口護理質量問題
通過繪制魚骨圖,共計統計出護士、患者、材料3個方面要因,影響老年腸造口患者護理質量的因素:1)護士自身因素:實際操作能力欠佳,更換造口袋不熟練,對常見并發癥認識不足,應用兩件式造口袋黏貼不緊密,造口底盤圈的形狀與造口不符,造成造口部分開口位于底盤下,排泄物容易滲漏至造口底板。底板粘貼不牢,易掀起造口底盤過大,容易造成造口周圍皮膚外漏。同時一些家屬認為造口底盤越大越好,惡性循環,引發糞水性皮炎,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痛苦,材料浪費,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健康教育不到位,導致患者知識缺乏。2)患者因素:進行造口護理時自身耐受性不佳,缺乏相應的動手能力。患者出院后對于各種造口并發癥的識別較為困難。3)材料因素:護士對于造口所用材料不夠熟悉,加上敷料更換時未能明確做好相關注意事項。如,在佩戴腰帶式造口佩戴器時容易引發各類并發癥的出現,過緊老年人皮膚感覺能力差容易形成局部壓瘡。
2.3 方法
所有的圈員都要對上述原因進行分析,依據相關的二八定律與六何分析法[1]相關內容對就圈能力進行詳細制定,從多個方面進行評估與分析,并依據結果采取相應的措施。
2.3.1 加強護士腸造口護理能力培訓
根據護理人員在護理老年腸造口患者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并逐一改進。通過組織大課、晨間教學、PPT、書面形式等多種方法進行培訓,內容包括造口護理基本知識,患者飲食,老年患者心理特點及心理評估。通過臨床案例實踐教學,指導護士為患者更換造口袋,指導護士正確使用腸造口附件產品。造口術后常見并發癥及處理等。規范腸造口護理流程:造口袋更換前使用造口測量尺確定造口底板大小,對不平整的皮膚使用防漏膏,更換造口袋后,用手按壓造口袋5~10 min,可增加造口底盤的粘性。造口袋應由下而上黏貼,雙腔造口有支架先將支架放進袋內在黏貼造口袋。科室配備腸造口用品專用護理盒,由專人管理,盒中收納常見造口護理用物,要求護士必須掌握用物使用注意事項及優缺點,根據患者情況選出最適合的造口用物,避免材料浪費。
2.3.2 積極培養專科護士解決造口疑難問題
在造口護理過程中往往存在較多造口并發癥,例如造口周圍皮膚問題、凹陷腸造口護理以及腸造口分離等[2]。派護士外出學習在專科造口護理知識,不斷充實護理技術。
2.3.3 健康宣教
加強對患者及家屬造口袋更換技巧的宣教,建立科室圖文并茂的宣傳單頁,定期在病房舉行專題講座,切實讓患者及家屬參與進來,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有形成果
每月固定時間段,護士長都對科室質控小組進行組織,從而依據相關評分細則評估腸造口護理的工作,方法得到優化與改善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的科室腸造口質量平均考核得分為95分,相比于優化前的68.5分差異顯著,P<0.05。
3.2 無形成果
在經過本次研究活動之后,參與的7名工作人員通過QCC手法的應用,在參與管理意識、責任心、協調溝通能力、凝聚力等方面的評分區間為65~75分,相比于之前的20~50分差異顯著,P<0.05。
4.1 品管圈活動(QCC)指的是在相同工作場所的人員自發組織成一個小組后,經過集體的思考依據相應的程序開展活動,通過品管圈的活動形式對工作現場的管理問題進行解決,以及對文化等問題進行改善,進而提升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最終使一線重地成為品質管理的核心[3]。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士護理老年造口患者的護理質量,對患者指導尤為關鍵,依據病人知識層次的差異,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進而使其注意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相關對策,了解當發生突發情況時如何及時就醫。本組63例,無一例發生腸造口壞死、回縮等嚴重并發癥。11例患者由于各種內科疾病完全無自理能力或喪失部分自理能力,需要家屬協助。其余患者完全具備對造口護理的能力。
4.2 品管圈運用群體智慧、集體力量、團隊精神的改進程序,是從尊重人性、以人為本出發,通過輕松愉悅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發參加管理活動而提升護理品質[4]。本研究成立的夕陽紅圈針對“如何提高老年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質量”的活動主題,采用頭腦風暴法,圍繞現存問題展開調研討論,提出切實可行措施,應用PDCA循環進行對策實施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效提高了老年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質量。
4.3 品管圈活動后老年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落實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的心理問題不能忽視,結直腸癌病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腸道病變,盡管不同知識水平的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情況存在差異,但多數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負性情緒,如恐懼、憂慮等,因而在護理時應當引起高度關注,以使患者的治療過程得到保證,并且逐步提升其出院時自我護理的水平。
[1] 張飛雪,于蕓蕓,徐知樓,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2):127-130.
[2] 趙 琦.回腸造口皮膚粘膜分離患者1例護理[J].上海護理,2009,19(1):89-90.
[3] 許晨耘,柯雅娟,等.品管圈活動在手術病理標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20-22.
[4] 王愛娣.“品管圈”在持續改進護理品質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4):73-74.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10.80.02
王燕芳(1985-),女,山西五臺人,護師,本科,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普通外科的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