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邱紹瑜
(廣西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兩種清洗方法對多關節咬骨鉗的清洗效果比較
陳 紅,邱紹瑜
(廣西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 玉林 537000)
目的 觀察兩種清洗方法對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的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熒光技術,對使用自主研制的多關節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和未使用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的骨科咬骨鉗直接放進全自動清洗機清洗,兩種方法比較監測。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各檢測60件咬骨鉗,采用自主研制的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后,清洗的合格率為98%,未使用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的合格率為61%。結論 使用自主研制的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的清洗效果優于未使用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的效果,提高了清洗質量,并對控制醫院感染有積極意義。
多關節咬骨鉗;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清洗效果
手術器械使用后進行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手段和保證醫療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1]。骨科常用的多關節咬骨鉗,其結構復雜,尤其是在軸節的隱蔽處是清洗盲區,極易殘留骨碎、血液、蛋白質或黏液等雜質,可形成一層保護膜對微生物表面產生保護效果,阻礙了消毒液對微生物的殺滅過程。因此,如何改善咬骨鉗等手術器械的清洗效果,確保徹底滅菌,是控制醫源性感染的關鍵[2]。我院是一所骨科專科醫院,使用咬骨鉗的幾率非常高,而使用全自動清洗機無法徹底清洗多關節咬骨鉗的軸節部位處,為確保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清洗質量,我們自主研制發明了一種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
1.1 材料
使用過的污染多關節咬骨鉗、我們自主研制的咬骨鉗關節助洗栓子為“L”型圓形不銹鋼,直徑0.4 cm,長2.5 cm,502型全自動清洗機、含熒光素酶的試劑和BT-112D型ATP熒光檢測儀。
1.2 觀察對象
2016年9~12月,隨機選取本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回收的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120件,然后將它們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份。
1.3 清洗方法
1.3.1 對照組清洗方法
將回收的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進行常規處理后,直接放于全自動清洗機內,按設定程序進行清洗,漂洗,上油,烘干等步驟,然后做清洗質量檢測。
1.3.2 實驗組清洗方法
將回收的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軸節打開插入關節清洗栓子,使其關節處于開發狀態,軸節面充分暴露,然后放于全自動清洗機內,按設定程序進行清洗,漂洗,上油烘干等步驟,然后做清洗質量檢測。
1.4 檢測方法
采用生物熒光技術(ATP)方法進行采樣和檢測。比較相對光單位(RLU)值判定清洗質量。用生物熒光測試管中專用棉拭子,在多關節咬骨鉗軸節處往復涂擦2遍進行取樣。將取樣的棉拭子放入生物熒光測試管中,快速擠入裂解液和熒光素酶,應用手持式ATP監測儀測定相對RLU值。結果判定標準,檢測到關節表面RLU值≤45作為清洗合格標準。
檢測結果表明,兩組咬骨鉗未清洗前的RLU值基本一致,對照組咬骨鉗清洗前平均RLU值為8854,清洗后的咬骨鉗合格件數為37件,清洗質量合格率為61%;實驗組咬骨鉗清洗前平均RLU值為8671,清洗后合格件數為59件,清洗質量合格率為98%。結果提示,使用后多關節咬骨鉗在上機前在軸節處插入關節助洗栓子,可徹底刷洗軸節面殘留的污染物,確保清洗質量。
在骨科手術時,其咬骨鉗是與患者的骨骼、血液等內部組織直接接觸,若清洗不徹底、有病菌殘留,極易導致血源性的疾病傳播或交叉感染。同時,骨科常用的多關節咬骨鉗,其結構復雜,尤其是在軸節的隱蔽處是清洗盲區,極易殘留骨碎、血液、蛋白質或黏液等雜質,可形成一層保護膜對微生物表面產生保護效果,阻礙了消毒液對微生物的殺滅過程。因此,如何改善咬骨鉗等手術器械的清洗效果,確保徹底滅菌,是控制醫源性感染的關鍵[3]。我們在咬骨鉗等器械的清洗過程中,采用了自主研制的關節助洗栓子,有效去除了上述雜質對病菌的遮蓋,在咬骨鉗軸節的隱蔽盲區也可達到充分洗滌、殺菌的效果,提高了清洗質量。清洗質量的監測方法很多,其中較為簡便的是直接目測法,或利用放大鏡進行細微觀測。其中,目測法簡單便捷,但難以清晰排除細微的隱血、污染物或黏液等雜質[4]。而細菌培養法鑒定,則需要長達72 h才能得出結果,其實際可操作性較差。
采用ATP生物熒光法進行清洗質量的檢測,是利用熒光素酶在ATP作用下激活而發出熒光,來鑒別微生物或有機物雜質的含量,其檢測結果直觀、精準、可靠,且操作方便。有學者認為,ATP的含量與細菌數量成明顯的正比關系,若細菌數量越多,則產生越高的代謝產物,ATP的含量也越高[5]。因此,當ATP生物熒光法的熒光單位值越高,則代表了咬骨鉗清洗后的細菌殘留量較高。
[1] 沈 穎,陸國華,姚航平,等.ESAT-6/CFP-10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分析及其對診斷結核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7):1531-1534.
[2] 衛生部衛生法制與監督司.消毒技術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156-165.
[3] 徐月美,陳蓉美,華美遠,等.消毒供應中心器械清洗質量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204-3205.
[4] 陳培琴,郭惜珍,黃旭華,等.手術器械清洗方法的對比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8):2806.
[5] 邢書霞.ATP生物熒光法評價醫療器械清洗質量[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3):245.
本文編輯:王 琦
R472.1
B
ISSN.2095-8803.2017.10.1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