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飛
(南寧市盲聾啞學校 廣西南寧 530001)
淺談盲校體育游戲的創編與運用
何成飛
(南寧市盲聾啞學校 廣西南寧 530001)
在盲校,體育游戲深受盲學生的喜歡,開展體育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廣大盲生的身體發育,更重要的是通過游戲能培養盲生頑強的精神、克服困難的能力、合作和競爭意識、溝通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關注的意識,增進盲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盲校體育教學的現狀是教材空缺,體育游戲貧乏、內容陳舊,難以適應體育教學需求,迫切需要開發創編出適合盲生的體育游戲。要開發適合盲生的體育游戲除了要遵循體育游戲開發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還要根據盲童的特點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則。
盲校游戲 創編 運用
體育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它是通過以發展身心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基本內容,以游戲的形式體現的一種特殊活動。在盲校,體育游戲深受盲生的喜歡,是盲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它不僅可以促進廣大盲生的生長發育,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游戲學會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對融洽同學感情,發展同伴人際關系,促進視障學生智力與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雖然,體育游戲對盲生各方面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但是在盲校適合盲生參與的體育游戲較缺乏,內容陳舊。因此,根據盲生的身心特點創編出適合盲生參加的體育游戲尤為重要與緊迫,這不僅可以豐富盲校體育課堂教學資源,提高盲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還能促進盲生身體發育和人格的健康發展。但是,在創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這是創編出適合體育教學游戲的根本,也是體育游戲質量的保證。
創編體育游戲應遵循的原則包含鍛煉性原則、教育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安全性原則、針對性原則等。在創編盲生體育游戲時不可避免地也要遵循這些原則,但是由于盲生的生理特點在創編盲校體育游戲時必須把安全性原則放在首位。
盲生由于視覺功能的全部或部分喪失限制了他們活動的范圍,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又都或多或少有過不同程度的磕碰、摔跤的經歷,造成了他們怕撞、怕摔的恐懼心理,致使他們一般不愿意多動,也害怕運動。在創編體育游戲時必須考慮到盲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把游戲安全性原則放在首位,提高盲生的安全感,確保他們在安全的前提下參加體育游戲,在體育游戲中體驗感受運動的樂趣,增強他們的信心,使他們樂于參加體育運動。
【游戲課例】
游戲名稱:接力跑。
游戲場地:空曠無障礙的足球場或是籃球場一塊。
游戲方法: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縱隊站立于起跑線后。聽到口令后,第一個學生跑至終點線然后折回,第二個學生在觸碰到第一個學生身體的任何部位后跑出,按照方法依次進行往返跑,先完成的隊獲勝。

游戲規則如下。
(1)隊友未進行觸碰前,不能提前跑出。
(2)向終點跑必須觸碰到事先設置的終點線才能折返。
安全提示如下。
(1)此游戲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游戲前一定要把規則和注意事項講清楚,耐心描述場景并帶領盲生進行實地考察,建立相關的概念,讓他們獲得安全感,消除恐懼心理,樂于參與游戲。
(2)在游戲前,注意兩組學生的搭配,最好是一個低視力學生和一個全盲學生分成一組,或是方向感較差的學生和方向感好的學生一組,這樣可以避免在奔跑過程中撞在一起。
(3)對哨子的聲音做好規定。如,第一次哨聲起跑,第二次哨聲返回,急促多次短哨急停,輕緩哨聲為方向提示等,總之一切都是在保證盲生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游戲。
(4)在終點放置安全護墊,防止碰撞。跑跳類游戲對于發展盲生的速度、耐力、腿部力量以及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提高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和心肺功能等都有很好的作用。在鍛煉與培養盲生的毅力、意志、勇敢、頑強等精神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但是跑跳類游戲相對于靜止類或活動范圍狹窄的游戲存在更多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確定性。因此,在進行跑跳類游戲時要從多方面考慮游戲的安全性,做好全方位的安全防護。例如:在進行“接力跑”游戲時,講清游戲規則、方法、要求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強調思想重視;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游戲場地,描述游戲場景熟悉場地,建立環境安全概念;在游戲場地四周放置體操墊,降低游戲安全風險。只有做好充足的安全保障,保證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游戲,才能消除盲生的心理負擔和思想障礙,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當中,體驗和感受游戲的樂趣,促進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
據醫學研究表明,兒童身高、體重等身體發育的因素,除了受到遺傳、營養、生活環境及睡眠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外,還與體育運動有著密切的關系。盲生由于視覺障礙,活動范圍狹小,以及或多或少有著過碰撞和摔倒的經歷造成恐懼心理,致使他們大多比較安靜,不太喜歡體育運動。長期活動范圍的狹小,活動量的不足給盲童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身體虛弱、動作遲緩不協調、運動技能差等。通過對該校盲生在身高、體重、坐高、大腿圍、肩寬、骨盆寬的測量與普通同齡孩子進行對比,他們各項指標發育均低于正常兒童。為了發展盲生的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增進他們的健康,在創編視體育游戲時,要注重對盲生缺陷的補償,通過發展觸覺、嗅覺、聽覺以補償視覺缺陷,提高盲生身體的靈活性、平衡性和定向行走能力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游戲課例】
游戲名稱:跑過障礙。
游戲目的:補償缺陷,發展觸覺的靈敏性和大腦的分析、判斷能力。
游戲準備:間隔4 m,長30~50 m的跑道2條,每個跑道中間放置兩個倒放的體操墊為障礙物。眼罩2個,盲杖2根、秒表2個,裁判1名。
游戲方法:游戲者兩人一組,各自拿著盲杖,戴好眼罩在起點線后準備。聽到口令后,從起點持盲杖向前跑出,邊探邊跑,直至跑過終點。

“跑過障礙”游戲要求盲生在奔跑或快走的過程中,一邊通過引導員的信息判斷終點的方向和距離,一邊還要通過自身各感覺器官收集到的信息綜合分析和判斷障礙物的位置和距離,選擇通過的方法。通過游戲,盲生的聽覺、嗅覺、觸覺器官得到鍛煉與發展,身體的靈敏性和大腦的分析、判斷能力,位移速度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同伴關系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協作的關系。盲童常年生活在學校,生活環境相同、年齡相當以及同類之間的相互認同感,他們相互之間關系親密,失明對學習和生活造成的障礙,也形成了互相依賴和支持的特性。同伴之間由于更自由、平等,他們更樂于在同伴之間進行游戲,在游戲過程中也更樂于傾訴和分享其中的樂趣。在創編體育游戲時要充分營造合作互助的學習氛圍,根據盲生的年齡、身體條件組成學習小組,讓他們相互觀察、相互幫助、相互糾正,在合作和互助的氛圍中,不斷提高游戲的能力,提高游戲的質量,并在合作互助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的品質,在游戲過程中發展社會交往能力。
【游戲課例】
游戲名稱:螃蟹搬運。
游戲目的:鍛煉動作的協調性,發展溝通交往、合作的能力,體驗合作搬運的樂趣。
游戲準備:長20m間隔8 m的跑道2條,帶響鈴的盲人門球或足球2個,引導員2人。
游戲方法:2名學生背靠背,胳膊勾在一起,組成一只螃蟹,球置于兩人背間夾住球,將球從起點運到終點如下圖所示。

游戲規則:兩人要同時通過終線才算獲勝。
教學提示:可以小組游戲以先到達終點的隊獲勝,也可以隊(組)為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搬運球最多的隊(組)獲勝、每次獲勝的小組積一分總分多的隊獲勝。
盲生在進行體育游戲時的互助和合作體現在很多方面,游戲前同伴之間互相幫助整理隊伍,游戲過程中游戲者之間的合作,非游戲人員的配合與互助:為正在進行游戲的同學鼓掌,既可以給同伴與信心又可以為同伴指路定位、做引導員或裁判等。在游戲“螃蟹搬運”中,將盲生分成兩組進行比賽,學生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游戲比賽。在這類的游戲中,通過同伴互助,既可以提高雙方的配合、協調性,又可以在游戲過程中鍛煉視障學生溝通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盲生對弱者的尊重、關愛與責任,消除盲生孤僻的心理障礙,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實踐證明,體育游戲的創編原則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在創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要運用系統觀點,處理好各原則之間的相互關系,精心創編和合理運用體育游戲,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激發盲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糾正盲生低頭聳肩、弓腰縮頸、動作笨拙、手腳運動不協調等不良體態,提高定向行走能了,促進盲生身心健康成長,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增進社會交往的機會與能力。
[1]《全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專科教材》編輯組.乒乓球、游泳、體育游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2]《全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專科教材》編輯組.田徑[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全日制義務教育1~9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
G8
A
2095-2813(2017)02(a)-005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