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萍萍丁嚴賀
(1.山東大學 山東濟南 250061;2.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曲阜 273165)
“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創新模式研究①
褚萍萍1丁嚴賀2
(1.山東大學 山東濟南 250061;2.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曲阜 273165)
體育公共服務作用能否有效發揮的關鍵之一就是供給模式的選擇。當前供給模式中存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一主多元”模式下,市場作用發揮有限;需求表達傳遞效率低,公眾反饋信息代表性差等不足。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所存在的問題,由于互聯網的參與,能夠達到提高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精準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充分利用市場職能的目標。
“互聯網+” 體育公共服務 供給模式 創新
我國政府職能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創新公共服務管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然而,在改革過程中公共服務仍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尤為明顯,解決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問題也是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體育公共服務作為非應急性需求,并且效果顯現周期較長的產品,相對于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產品,政府早期的投入相對較低。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政府近幾年不斷加大對體育公共服務的投入,顯現的效果和投入卻不能成正比。因此,在解決體育公共服務供需矛盾中,繼續采用現有的供給模式,顯然會由于低效供給而導致資源的浪費。 在2015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文件中指出: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于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互聯網+”的發展,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利用“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進行供給模式的創新,對改變目前日趨尖銳的供需矛盾具有顯著意義。
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是以我國政治和經濟體制的轉型升級為依據而進行變革[1],從開始的政府壟斷型供給逐漸形成多主體服務供給,供給經費由全部靠政府撥款發展成為依靠多元化供給主體多方承擔,準體育公共服務產品也由完全免費提供逐漸發展為部分市場參與后的少額付費使用服務。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不斷轉化是更好地解決所面臨的供需矛盾問題以及更好地發揮公共服務的作用所進行的嘗試與探索。
1.1 當前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和供給方式一直在不斷適應社會的需求與發展趨勢,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由最初的政府壟斷,發展到現在的政府、市場、社會乃至公眾個人參與的多元化供給主體。體育公共服務遵循體育公共服務以均等共享為核心,以重視效率為基礎的價值理念[2],在體育公共產品供給過程中,由政府直接提供或者政府購買和監督體育非營利社會組織進行純公共體育服務的生產和供給,對于準公共體育服務可以由市場化運作進行,人們在享有服務的同時需要支付少額費用,在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同時,可以促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市場化,對提高供給效率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一切的進行必須在相應的規章監管制度和政策法規下進行。目前所使用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見圖1)[3],已經形成了供給主體、供給渠道及供給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1.2 當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中的不足
1.2.1 “一主多元”模式下,市場作用發揮有限
市場參與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夠更加明確公眾對于服務產品的需求。然而,我國目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政府仍然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發揮主導作用[4],其他的組織形態只是在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主體,社會力量與市場力量的限制性較大,因此市場對于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定位作用發揮也有限,使得市場在體育公共服務供需矛盾中無法起到它應有的作用。
1.2.2 需求表達傳遞效率低,公眾反饋信息代表性差
在服務產品的需求表達機制中,通過公眾對于體育服務產品的需求申請,再逐級反饋到供給主體,反饋周期較長,導致傳遞效率低下與信息的不精確;公眾直接對于市場和社會的反饋,也存在反饋信息不足夠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因為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表達,公眾并沒有專門的專業化平臺,反饋信息不具有普遍性與針對性,同時市場與社會對于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不具有最終決定權,所以需求信息的反饋具有很大的限制性。
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對于目前日趨激烈的供需矛盾問題的解決,而根據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所處的階段,市場與社會的力量還不足夠強大,所以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中“一主多元”的模式暫時仍無法改變。為了更好地解決目前存在的供需矛盾問題,我們可以從公眾需求表達的反饋中尋找更加有效的方法,目前“互聯網+”的提出與廣泛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信息反饋的新路徑。
2.1 內涵
“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是服務供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這是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智慧化創新。“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是以互聯網為載體,通過線上與線下互動的方式,提升科學決策能力,提高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精準化水平,依托現有的互聯網資源,打造體育公共服務網絡化平臺,將最新的互聯網通信技術與多元化供給主體相結合[4],實現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的職能轉變以及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創新新模式。
2.2 意義
在國務院出臺的《指導意見》文件中,“互聯網+”益民服務“是互聯網+”的重點行動之一,體育公共服務必然包含其中。文件中指出,大力支持創新和應用智慧化健康產品,鼓勵和推廣全面量化的健康生活方式。鼓勵益民服務機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公共信息平臺,對健康信息數據進行跟蹤、預警、干預與反饋的量化與全面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將此應用到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之中,“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利用云計算與大數據等技術構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信息平臺,對服務供給進行信息跟蹤與反饋,通過數據分析進行公共服務供給,將極大程度上提高供給的精準度,從而使供給效率極大提升,同時能夠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市場更好地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之中發揮作用。

圖1 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構建互聯網信息平臺,由互聯網專業公司運營,通過政府撥款、眾籌以及商業化運營等方式維持網絡信息平臺運作,將收集的信息反饋到政府監管部門及供給主體,選擇合適的供給渠道和方式進行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互聯網的加入、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應用,使得政府在龐大冗雜的信息處理中抽離;在此過程中,可以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得政府在其中更多地發揮監管職能,逐漸淡化供給決策者的角色,交由市場選擇,但是由于體育公共服務存在的特有的特性——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進行嚴格的監管是供給的重要環節之一。“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型如圖2所示。
政府作為監督系統主體,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供給方式等進行監督,建立相應的政策法規及規章制度,保證服務供給的內外部環境。公眾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表達自己的體育公共服務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得出最佳方案,反饋給供給主體和監管系統,供給主體按照反饋方案進行服務產品供給;也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對一些地區的體育公共服務產品使用效率進行調查分析,進而確定供給方案。在整個供給過程中,政府主要擔任監管工作,承擔確保體育公共產品的協調供給的職責,從而弱化了其供給主體的身份,但是政府應該加大對服務供給監管的力度,以確保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健康運行。

圖2 “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型
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國家經濟水平決定的,我國當前的供給模式雖然不能完全實現市場化構想,但是以我國目前的經濟水平而言,市場與政府對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參與應處于平衡狀態。在當前的供給模式中,政府仍然處于絕對權力狀態,無論是直接提供服務還是政府購買,都是由政府決定,失去市場應發揮的作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中的問題亟待解決。在服務供給方面,利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所廣泛應用的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在需求信息反饋、供給方案確定等環節進行干預,提高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精準度,轉變政府角色,讓市場真正地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之中發揮效用。“互聯網+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創新是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改革的重要環節和催化劑。
[1]羅攀.論體育權利與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4):428-432.
[2]劉玉.改革開放30年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轉型與現實選擇[J].體育科學,2013,33(2):11-21.
[3]樊炳有,高軍.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
[4]曹可強,俞琳.國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模式及啟示[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1):11-15.
[5]閆東玲,游英,劉俊,等“.互聯網+”背景下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9(4):325-329.
[6]何繼新,李原樂“.互聯網+”背景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精準化供給探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8):64-68.
[7]霍玉璨“.互聯網 +”公共服務供給創新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5):128-129.
[8]藍國彬,樊炳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及供給方式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27-31.
The Research on the Supply Model Innovation of“Internet + Sports Public Service”
Chu Pingping1Ding Yanhe2
(1.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61, China;2.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One of the key role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is the choice of supply mode. The current supply mode exists the following shortcomings: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one main and multiple" mode, the market function is limited; the demand expressi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s low, the public feedback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is poor and so on.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upply mode innovation of“Internet + sports public service”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cause the Internet is involved, which can achieve that target: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make full use of the market function.
“Internet+”; Sports public service; Supply model; Innovation
G80-05
A
2095-2813(2017)02(a)-015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157
褚萍萍(1992,6—),女,漢,山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丁嚴賀(1992,11—),女,漢,山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