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勇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重回兩位數增長,全年銷量增幅超過13%,讓廣大汽車人的年關平添了幾分喜悅。
數字年年有,但仔細分析2016年汽車產業的市場數據,我們發現不少重大事件已悄然發生。
2016年,中國汽車銷售總量首次超過2800萬輛,達到2802.8萬輛的歷史高位。這個數據意味著什么?不僅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連續第8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且意味著中國的新車銷量超過了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總和。
2016年,全國商用車銷量365萬輛,平均每天銷售1萬輛,乘商比(乘用車和商用車的比例)變成88:12,創下歷史新高。在一個從卡車起步、曾經長期由商用車主導的國度,出現這樣的結果絕對是意料之外的事。
2016年,得益于國家的稅費減免政策,小排量車大行其道,乘用車中1.6升以下排量的占比達到72.2%;當然最熱銷的品種依然是SUV,增幅達到45%,總銷量達到905萬輛,在乘用車中占比達到37%。這個數字又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我國SUV市場正在接近美國的水平,因為美國去年的SUV銷量占輕型車的比例為37.6%。一個合乎情理的預測是,中國SUV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不會持續太久了,也許會快速到達平臺期。
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市場占比上升至43%,其中頭號功臣還是SUV。在SUV銷量中,自主品牌占比高達58.6%,在銷量前十名單中,自主品牌占據六席,確實令人揚眉吐氣。但是,十名開外的榜單,卻被合資品牌密集霸占。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競爭中,自主陣營要繼續保持優勢是很困難的。另外,自主品牌轎車的占比不升反降,到了20%以下,也是自主的一大隱憂。
2016年,二手車成交首破1000萬輛,但與新車銷量的比值只有0.38:1,這僅僅相當于美國的1/10,說明二手車市場潛力仍然巨大,市場爆發說到就到。
2016年,還有許多值得說道的突破性數據,比如豪華車銷量首破200萬輛、上海大眾年銷量首次突破200萬輛、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首破100萬輛、東風本田和奇瑞汽車突破50萬輛等等,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前50名車企中,銷量不足10萬輛的車企多達13家,這些企業的未來在哪里,確實讓人感到迷惘。還有蔚來汽車電動超跑創造了百公里加速2.7秒的成績,新能源車資質頒發了7張牌照,但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的7家企業以及2017年新獲準的3家企業中卻沒有一家是真正的互聯網造車企業。
這些死的數據,描繪的是一個激情澎湃而又意味深長的鮮活市場。對2016年汽車數據更加詳盡的分析,請看本期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