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變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任務的核心本質,設計樣式豐富、變化靈活、思路新穎的表象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和“題海戰術”的雙重打壓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都大打折扣.這些老舊的教學方法背離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和新課程的綜合要求.變式教學作為一種教法創新,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由淺入深地進行自由變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變式教學在化學概念和規律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較多,初次接觸難免讓學生深感晦澀.概念和規律構建了整個“化學世界”,也是學生自主構建化學思維的基礎.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變式教學“對比總結”的思路引入概念的講解,輔助學生建立概念的認知過程,促進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時,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等概念.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知道前兩個概念的基礎性、實質性的內容,然后通過變式教學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發生“變化”的過程,針對具有代表性過程提問式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變化內涵,以對比的方式羅列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在板書上,即化學變化中有新物質的生成,而物理變化沒有.最后指導學生塑造屬于自己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定義,并與教師之前給出的比較,強化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思維中形成了“對比”習慣.教師還可以將“對比”引申,鼓勵學生自主地給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概念下定義.這樣,將課程內容緊密串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學習概念性知識提供了一種思考模式.
二、變式教學在化學例題和習題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科目中部分題型規律性強.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公式、化學方程式的灌輸,往往導致學生對公式“會背不會用”.培養學生的解題思考模式、綜合運用能力是做到“活學活用”的基礎.變式教學中“一題多變”的策略,能夠促使學生對習題的理解以及解題方法的變通.例如,實驗室用100g過氧化氫溶液和1.5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完全反應后剩余物的總質量為98.3g,求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式1:實驗室中一瓶溶質質量分數為6.8%的過氧化氫溶液,欲用此過氧化氫溶液與1.5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并生成不少于3.2g的氧氣,則此過氧化氫溶液需要有多少克?變式2:實驗室用100g過氧化氫溶液和1.5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反應完全后精確計算收集的氧氣的體積為2.24升,求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已知氧氣的密度為1.43g/L,要求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即可)例題本身只需列出化學反應方程式,計算質量發生變化的情況,通過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即可得出結果.變式1,需逆向考慮,引入未知量x,計算需要過氧化氫的質量,再計算溶液的質量;變式2,需學生將氧氣的體積轉化為質量單位,再計算剩余物總質量,最后求出溶質質量分數.這樣的“一題多變”的變式教學,提高了學生對習題的綜合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對多個知識點的掌握.
三、變式教學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化學實驗是學生接觸化學世界、理解化學變化、掌握化學知識的最好方式.通常的課程設計,實驗與理論課程一分為二,使學生很難直觀地通過實驗理解課程內容.變式教學中的實驗、理論“一體化”設計方法,有助于學生在參與實驗的同時直觀地學習相關理論.例如,在講“碳和碳的氧化物”時,關于(1)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二氧化碳的性質、(3)二氧化碳的制取實驗劃分了三個課題內容,以往的教學方法是(1)(2)的內容在課堂講解,(3)另開實驗教學,而一體化的課程設計是開設一堂“一體化”的內容為“二氧化碳及其性質”的綜合實驗教學,課時大約為兩個小時,教室設在實驗室.教學流程:實驗裝置的選取和搭建—二氧化碳的制備原理—氣體制備實驗—收集氣體、開展性質實驗—總結歸納二氧化碳性質.變式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課堂采用半開放模式,學生在實驗操作階段可以自主發問、交流.這樣的課程設計,以勞逸結合的形式,化解了理論教學的枯燥,增強了實驗教學的理論介入,兩者相輔相成.
總之,變式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合理的變式教學過程,能切合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規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有利于促進師生課堂的互動.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變式教學,不斷探索新的變式方法,讓變式教學發揮積極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