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新興的技術革命不僅促進了產業的飛速發展,也對教學帶來長足影響.在傳統的教學中,強調知識的機械灌輸;而隨著素質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層面上,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廣泛.高中物理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不僅是能力上的培養,還有著面臨高考的重要意義.對待高中時期的學習,學生如果僅僅停留在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的層面上,盡管有所收獲,但是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在課前利用微課展開預習
由于前幾個學年的知識儲備,高中生在面對物理學習內容時對于其中很多知識點都有大致的了解.如果方法得當,那么憑借自身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學.有些難點,其實只需要教師稍微點撥,學生就能弄明白.教師應利用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預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前錄制視頻,將教學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教學難點、一些學習任務演示出來,方便學生進行預習.利用微課預習,能使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加速度”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涉及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知識制成微課,在課前幫助學生預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這些知識內容較為枯燥,再加上學生的自學活動沒有良好的約束,如果教師只是根據教材“照本宣科”,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制作“加速度”的微課時,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如“汽車減速”、“高空墜落”等學生接觸較多的現象,一方面牢牢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讓他們根據物理概念進行生活的實際拓展.
二、在課中利用微課深化教學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微課也是大有用途的.由于物理教學的特性,有時需要學生運用自身的思考能力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起來.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是逐步升級的,內容越來越復雜.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進行培養,就會使學生在物理學習的后期感覺到吃力.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微課視頻,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內容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教學內容.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些實驗可以在課堂上完成演示,也有一些實驗因為場地、環境、器材等因素的限制,現場演示的效果可能不明顯.如果教師一味地通過現場演示進行實驗教學,那么具有偏差的實驗結果,可能造成學生的誤解.例如,在探究“平行板電容器上電容大小的決定因素”時,由于平行金屬板的特性,所以它上面的電荷容易跑走.要想進行精準的實驗,必須要保證干燥的環境.在平時的課堂上,這一點的確不容易做到,實驗的成功率比較低.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中完成整個實驗,并制作成微課,然后將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幫助學生進行精準的了解.
三、在課后利用微課鞏固復習
高中物理的學習,一直以來都是讓學生比較頭疼的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教學內容時,下面的學生未必能夠聽得明明白白.細細想來,課堂上的45分鐘,要想消化一個具有概括性的知識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學生總會有不理解的地方,陷入思維誤區,但是教師不可能在課堂上反復詳細地講解.這時,教師不妨將重點、難點的講解制成微課,放到網上.視頻里,可將那些學生不好理解的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課后自行下載觀看,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并及時補充有關知識.當然,針對高中學生,教師的教學重心不能一味地放在教學過程上,對于學生在課下的總結與回顧,也要引起重視.由于課業的繁重,可能有些學生在下課后還未對本堂課的內容進行仔細的回顧,就又轉到另一門功課的學習中.所以,教師要將課堂的講解制作成微課視頻,放到大家的交流群中.這樣,在課下,學生可以下載下來,對自己的知識盲點進行回顧,還可以根據自己在物理課上的表現進行適當的總結.同時,由于便利的溝通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將其中不足的地方大膽地表露出來.這樣,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能夠接觸到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而言,微課不失為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對于教師而言,微課的運用,能夠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蔡凌飛.高中物理“微課程”的設計與實現研究[D].蘇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