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動圖書館的服務主要是拓展圖書館的數字化或者服務理念,在發展迅速或者深入的情況下,客戶端的APP服務更是受到廣泛的推崇。本文主要是集合客戶端APP開發主體的不同,詳細的分析國內各大高校中移動圖書館的具體應用狀況,通過不同應用模式的對比分析,為移動圖書館的APP推行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字化 圖書館 移動APP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085-02
數字化移動圖書館最初是從汽車圖書館上演變而來的,通過汽車等相關交通類工具在上面放置圖書,不僅能拓展圖書的服務類范圍,在針對圖書館主體移動性的前提下。信息服務化理念的今天,移動圖書館主要是指代手機、iPad、iTouch等相關的移動設備,并結合無線網絡的接入方式將相關的圖書信息資源做好整合,讀者在此期間能夠不受到時間或者地點等條件的約束以及限制,可以享受圖書館內的各類不同服務,基于此是針對圖書館客體的移動性探究相關的應用模式。
1 數字化圖書館研究意義
伴隨著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逐年發展,以及人們的閱讀需求逐步加大,并伴隨著智能化手機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廣泛覆蓋,現在手機已經不僅充當著通訊工具,并且手機內部的很多軟件在廣泛應用中呈現多元化發展模式,特別是在數字化校園移動平臺手機客戶端建設的發展進程中,手機已經在高校的客戶端中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目前數字化校園移動平臺APP的建設和發展,能夠在提升數字校園文化體驗的前提下,將計算機設備或者互聯網系統的主導校園網絡變成移動終端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數字化校園的立體服務進程中,靜態網絡系統逐步轉化為動態的網絡系統,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讓靜態和動態之間形成全方位、智能化的網絡發展平臺。
目前數字化網絡系統的建設,能突破傳統閱讀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因素,這樣能夠讓現代人有更多的時間開展閱讀活動。傳統的閱讀需要有書籍,部分書籍由于體積較大攜帶起來不是很方便,但是通過手機App閱讀的發明,能夠把大體積的書全部收放到手機內,只需攜帶手機就能完成閱讀,可謂方便快捷。另外在高校中普及數字化移動平臺的APP建設,讓我國高校教學逐步向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前行,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高校管理效率,更能提升高校的管理層次,讓校園的管理、服務和交流都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目前需了解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數字校園建設,主要的設備為計算機,雖然最近高校中有筆記本的學生數量激增,但是對于偏遠和貧困地區的學生而言,手提電腦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智能手機目前已經成為學生或者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通過智能手機接收相關信息,可以給各個部門公告、通知或者新聞宣傳或者給人們傳遞各類社會消息。移動平臺下的APP建設,主要是彌補計算機平臺建設中的有益部分,通過搭建靜態計算機網絡或者動態的APP客戶端最終構建立體化網絡建設。
2 移動圖書館客戶端APP的應用模式
2.1 一般模式
圖書館信息技術的及時性開發,主要是將讀者看成開發的中心,開發過程中通過移動圖書館服務進行。通常情況下,要求能夠接入到移動圖書館的手持設備為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類的電子產品,目前市面上主要能夠應用到的操作系統分別是IOS或者Android等相關系統。上述設備主要是通過3G/GPRS或者無線網絡流量的具體收費以及限制,在進行無線網絡訪問的過程中為保障圖書館資源的快捷或者便利,需要借助于新的開發技術讓信息技術更為高效。
為保障傳統圖書館的“移動”性,應滿足圖書館內讀者隨時隨地的閱讀性需求,就應及時的轉化圖書館內的各類資源。例如可將圖書館內的OPAC模塊或者數字資源模塊在通過接口調用或者文檔轉換的方式,將其掛接到移動圖書館客戶端上面的APP平臺上面,將原有的圖書館內資源全部轉換為可閱讀的資源。故此傳統的圖書館能夠被分成兩大資源主體,并將原有的靜態圖書資源,變成動態圖書資源,滿足讀者的移動閱讀或者移動學生的最終需求。
2.2 超星移動圖書館系統模塊應用分析
OPAC:該系統與傳統的圖書館有異曲同工之處,細節的模塊中主要包括與圖書館的新聞資訊、館藏的查詢或者借閱等管理。讀者在移動終端上APP要通過“借閱信息”了解當前借閱的歷史,這樣就能根據借閱狀況辦理續借或者了解當前的圖書借閱狀況。
學術資源:要求在學術資源內整個電子圖書館內的各類相關資源,在提供一站式索引的情況下,做好圖書、期刊或者學術論文等相關的標簽,并運用“書架”、“我的收藏”等相關欄目做好閱讀、下載或者文獻傳遞等功能性操作。
我的訂閱:目前由于超星公司附送的電子資源,包括與教學的公共課程、各地的報紙以及各類學科視頻,通過提供查找、播放或者下載等相關功能,讓訂閱的信息更準確,這樣能夠方便讀者使用。
互動:超星客戶端中的APP“意見反饋”欄目中,要求讀者將相關的建議全部發送到技術類部門內,這樣能夠推進技術類改進。用戶綁定主要是指讀者在騰訊微博或者新浪微博等相關實時通訊中綁定APP,這樣便于用戶時刻的評論或者分享相關的文字信息,目前微信朋友圈玩使用客戶較多,因而可以將相關的綁定側重點集中在電子資源的評論或者分享上,另外可以在模塊中設置最美圖書館的欄目分享互動,通過將圖書館內的環境上傳到網絡上,便于不同讀者之間的相互交流或者學習,同時也能在拉近讀者之間的距離。
2.3 不同應用開發模式的比較
通過對比或者比較可以了解不同開發模式之間存在著很多通過的要點。第一,不同的開發模式中要求移動的終端有較大的不同,例如在基于IOS系統下的蘋果產品,其中最為重要的是Android系統化智能手機的應用。第二,在接入網絡的同時,需要運用3G/GPRS以及WIFI讓訪問的移動網絡資源更豐富。第三,由于當前有著不同的模塊設置,但是圖書館的主體功能中要對相關的資源做好整合,例如可以通過學術資源數據庫的應用,限制當前的訪問權限,在進入資源系統內可以提供身份驗證,輸入準確的節約號碼或者密碼分享全部資源。
三類模式不同的開發主體,相互之間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用戶數目的不同,部分校園資源開發時主要基于移動平臺的基礎開發,因而在公司開發平臺中,大部分的用戶是超星用戶,目前書生公司的使用占比較少,其他類型的公司例如匯文公司,能夠使用的用戶量更少。另外,在很多自主開發的院校中,需要有技術和成本主要的基礎依托,因而當前很多院校能夠自己開發移動圖書系統的數量正在逐年遞增。第二,拓展性各有不同,目前公司開發的移動圖書館模塊比較固定,并且附送電子資源,因而自主開放的模塊系統有著交的靈活性,雖然在設置過程中附帶電子資源,所以在結合自身需求的情況下應添加相關內容,例如南京大學生的“本館導航”中,可以設置館藏書籍的布局狀況。第三,穩定性不同,在移動圖書館訪問的過程中,會出現書面查詢的異常狀況,因而若使用時會出現資源獲取不當,相較而言,超星公司在移動客戶端開發的過程要比APP有較大穩定性,由于后期的客戶反饋及時性較好,同時在自主開發中的移動APP要根據現有的開發主體或者開發技術做相關的技術支持或者判斷,比如現在高校中河南農業大學的移動開發在穩定性方面相較于南京大學更好。
2.4 數字化移動校園APP的建設
2.4.1 課程設置服務
高校學生由于課程學習任務比較多,因而相關的課程軟件都需要設置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很多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容易出現記錯時間的情況,出現這一狀況學生會被按照曠課被處罰,如果能夠在數字化校園移動平臺APP客戶端口中,課程設置表模塊中,為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掌控課堂設置的狀況以及課程的具體安排情況,就要適當的給學生設置定時提醒,這樣學生就能避免上課時時間設置錯誤,錯過正常的課程被處罰。另外,課程設置時需要根據課余狀況做好適度的安排,不但需了解學校組織的各類不同類型的課余活動,更應結合學生的具體喜好,在實現APP客戶終端報名的情況下應填寫信息表,這樣讓學生有著更為豐富的校園活動。
2.4.2 教務公告服務
高校的學生在初期了解學校的消息是依靠板報等傳統形式,后期互聯網普及相關信息的了解需要在網絡基礎上開展,目前只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高校學生想要了解學校的各類信息,就應關注學校的公告專欄。學校結合移動平臺進行APP時時消息公布和通知,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了解學校的動向,并根據教務公告模塊化要求,及時的給教務系統發布動態化公告,比如學校的規章制度、考試設置或者教室安排等環節的設置,因而學生在登陸移動APP客戶端平臺的前提下,可以輕松的掌握學校的實時狀況。
2.4.3 圖書館借閱服務
該模塊設置主要為了方便學生借閱相關的書籍,因而能夠將功能性劃分為移動圖書館的查閱系統,這里不僅需要包括與鏡頭的圖書館網站功能設置,也要設置電子圖書的下載性功能,通過圖書借閱可以提醒學生圖書到期時間,這樣能方便學生的日常查閱。
2.4.4 地圖查詢服務
學生目前需要借助這一模塊直觀的給學生傳遞各類周邊的信息,在輕松了解學校內外狀況的情況下給學生推薦周邊的生活或者服務地點以及主營的各類服務項目,方便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可以開展延伸性業務,給學生設置預約訂餐或者地點分享類的項目建設工程,這樣本校學生可以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3 應用建議
技術的逐年進步,功能的逐年完善,因而不同的開發主體讓移動客戶端APP開始粉墨登場,這是推動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最佳途徑。由于公司客戶端的穩定性較好,因而固定的用戶群體較多,就以超星和書生公司為例,其自主開發或者合作開發的APP,受到技術、成本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用戶量較少,因而移動客戶端APP,由于風格變化多樣性,所以顯示狀況極為良好,主要的功能性模塊可以詳細的分化為OPAC、電子資源、個人中心、讀者互動等環節。目前OPAC的電子資源主要集中在業務方面,這些資源在移動圖書館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種開發模式都要基于APP的思想,其中個人中心或者讀者模塊需要在豐富圖書館內容的情況下,做好相關的訂閱或者書評分享等內容。
網絡知識如同置身于浩瀚的海洋內,因而移動圖書館作為電子資源的一方凈土,要求學習的資源個能偏重于專業化和集中化,在享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情況下,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
3.1 選擇合理化的應用模式
結合上文的分析和比較獲悉,目前高校移動圖書館APP主要的應用模式有三大類,公司開發、自主開發和合作開發,三者之間各有利弊。但總體說來,當前公司開發模式的性價比較高,并且由于該模式的用戶量比較穩定,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優勢展現的比較多,因而是廣大搞下用戶經常運用到的一類應用模式。林外,自主開發的模式能夠自由的添加相關的模塊,并需在靈活運用的前提下,讓個性風格趨向明顯,但這里應突破技術、成本或者時間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因而該模式多為技術條件比較成熟的用戶首選。
3.2 完善移動圖書館客戶端平臺建設
目前移動圖書館客戶端移動APP的平臺建設,需要基于大量的交流工具,這些交流工具主要有微信、微博,通過這些社交軟件能最大限度的縮小讀者之間的距離感,但是這卻容易弱化讀者與圖書館員之間的交流狀況,例如超星客戶端APP,在選擇時應連接用戶與公司技術部門之間的“意見反饋”但是卻沒有重視傳統的咨詢模塊系統,所有移動圖書館應考慮將整個系統全部整合到平臺開發模塊中,例如開展QQ咨詢或者在線咨詢等相關的內容。并在基于公司開發的移動客戶端平臺上面,考慮情況不同高校圖書館的不同類特點,在功能性拓展的前提下,提供更為自由的定制化服務模式,用以追求移動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理念,更好的服務讀者。移動圖書館的穩定性平臺主要是基于平臺的豐富性開展的,故此使用過程中,要結合用的需要、體驗甚至建議,不斷的完善移動圖書館平臺建設。
4 結語
數字化APP平臺的建設,目前已經是傳統計算機平臺化建設的最佳補充形式,可以將靜態的計算機網絡動態系統建設成為App客戶端立體化數字校園網絡化建設系統。在此期間能完善校園建設中的各類不足之處,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和交流,更能在服務質量拓寬的情況下,擴展APP使用者的信息社交范圍,通過各類不同的交流活動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
參考文獻
[1]石中心.基于數字化校園移動平臺APP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3):45-47.
[2]桂楊明.基于數字化校園的移動APP研發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30):78-79.
[3]徐小陽.基于資源開放性角度的我國移動圖書館APP應用現狀分析[J].江蘇大學,2013(14):34-36.
[4]蘇延平,林增坦,蘇樂輝,田謙益.探討如何應用Hybrid混合開發技術為校園開發移動圖書館APP[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09):19-23.
[5]姚飛,姜愛蓉.移動圖書館:從設備到人——2014年第5屆國際移動圖書館會議綜述[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5(01):9-11.
收稿日期:2016-09-06
作者簡介:張曉軍(1978—),男,湖北黃岡人,大學本科,軟件工程碩士,助教,研究方向:web應用開發,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