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佐宜
摘 要 精益生產方式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通過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生產靈活性等手段確保企業在市場的優勢地位。
本文以某公司精密鑄造分廠引入精益生產管理為題,分析了精密鑄造分廠在生產現場、物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浪費,提出了解決方法及方案。從而提升精密鑄造分廠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
關鍵詞 精益生產 6S 全員生產維護
在經濟全球化,客戶要求多種多樣,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那么如何提高用戶滿意度,進一步控制成本,最小化庫存,減少各種浪費是每個生產分廠需要面對并且解決的主要問題。某公司精密鑄造分廠作為一個壓鑄、機加制造的分廠,既要承擔母公司的軍品加工任務,還要面對激烈多變的競爭環境以及不斷壓縮的產品利潤,在這種內外壓力下,精密鑄造分廠引進了精益生產管理,以期最大化消除浪費,提升產品內在質量和價值。本文結合精密鑄造分廠在開展精益生產過程的實踐與經驗進行研究,為精密鑄造分廠的進一步改善活動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指導,從而使精益生產能夠在精密鑄造分廠更深入,有效地開展。
一、精益生產的概念
精益生產就是精簡一切不必要的活動,徹底杜絕浪費。這也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精益生產的浪費原理是:并非所有工作都有價值,超過客戶要求的任何生產所需的設備、材料、場地以及人工都是浪費。
精益生產實施第一步:識別出生產中存在的各種浪費。歸為七種:等待的浪費、搬運的浪費、不合格品的浪費、動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和過量生產的浪費。精益生產實施第二步:做好實施工作的總體策劃。精益生產實施第三步:不斷從生產流程、生產活動,勞動效率等環節來改善。
二、精密鑄造分廠情況簡介
精密鑄造分廠是某公司下屬的事業部制分廠,由壓鑄車間和機加車間整合而成,分廠所生產的多種系列壓鑄、機加零件,應用于消防、電子、紡織、光伏市場等多種行業。目前壓鑄行業競爭已處于非常激烈的狀態,精密鑄造分廠因為生產折舊成本較高,設備利用率較低,浪費較大,銷售渠道拓展不足,已無法與占據穩定銷售市場的同行業企業同等競爭,更不能與低生產成本的本地企業相比,因而必須從生產內部進行改進,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從而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
三、精密鑄造分廠生產現場管理的問題研究
精密鑄造分廠屬于小型分廠,建廠10年來,員工仍然不過二百余人,相應的規章制度,也是根據實際情況逐步而定。分廠在引進精益生產之前,現場6S的管理僅限于地面之類的清潔,6s的管理流于形式。
全員生產維護(TPM)是全體人員參加的生產維修、維護體制。TPM要求從領導到工人,包括所有部門都參加,并以小組活動為基礎開展生產維修活動,涉及到設備終生、各部位的維護保養及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但精密鑄造分廠的整體設備可用率非常低,維護更是不能堅持,設備故障率占到10.2%,效率還有很大的改進余地。
雖然壓鑄生產流程不同于汽車制造行業,但精密鑄造分廠小批量單子越來越多,產品換型頻繁,但是產品生產準備時間達到22.3%,內部動作時間為172分鐘,僅占總時間的26%,外部動作時間比例最高,達到62%,。如果改善了這個瓶頸,對整個流程的改進會很大。
現場物流布局分成兩個區域,由配料區向三個分散的生產線區域分配,原材料在幾個區域間搬來搬去,生產路線長,布局不合理。原材料2區位于生產線1區的后面,離進口處有較長的距離。并且原材料移動的下一區是配料區,其間存在多余的運輸路線。這個格局始于公司建立初始,沒有那么多的庫存,原材料2區尚未使用,為方便倉庫人員運輸原材料與配料作業而成。但現在卻造成了額外的路線,按每天配料10次計算,至少有5次是有多余的往返。
半成品(WIP)也是控制的一個重點。精密鑄造分廠許多半成品早早配出來卻不需要,需要的半成品往往沒有及時配出來。半成品占用了原材料,造成下一個采購的提前,占用了流動資金,降低了存庫周轉率。
由于精密鑄造分廠考慮到部分原材料的采購周期,相應地儲存了一定量的庫存來滿足客戶的交貨周期。倉庫的庫存品種有300種以上,每個品種的數量相差也很大,從幾克到幾噸都有。因為產品是量身定做,所用的原材料相應地也比較特別,大部分并不適合產品間的替換。往往成為呆庫存,占據了一定的庫存比例。
四、精密鑄造分廠精益生產實施方案
精密鑄造分廠根據價值流現狀圖的分析,以及生產現場及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成立了分廠精益推進小組,做好實施工作的總體策劃。并按“點—線—面—體”四個階段、從易到難逐步實施。
針對每項改善做好計算方法,使結果可測量可驗證。同時做好宣傳、教育,鼓勵動員全體員工參與。
首先制定了改進計劃表,并分步實施,按照PDCA循環要求,做到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結果。從3個S做起,對現場所有物品區分出必要的和不必要的,把不必要的物品和設備及時進行清除,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作好標記,并將檢查結果引入考核機制。
其次全面引進TPM,明確了自主維護的重要性,讓作業人員學習了解設備的基礎知識,深入掌握設備的習性,自主維護一預防保養一維護預防的三級維護制度,進而保障設備安全穩定的運行。
改進生產準備操作,由原來的一個人進行所有步驟,改成兩個人配合進行,分出內部和外部動作,最大化地簡化了生產準備流程。
再者為了減少運輸路線,提高生產效率,將生產設備按流水線或U型布置來布局,物流從進口到出口按照一個方向流動。同時調整了配料區域,因配料區域是三條生產線共用的,去除了物料倒流及來回運輸的現象。改善后,去除了配料過程中人員和物流來回倒流的現象,縮短了三個生產線區域的空間差距,減少了工人走動時間,使得工人在操作時能夠兼顧到其它的生產線,提高了生產效率。
還有針對半成品造成的原因,進行了每周發放給倉庫改為每日發放的改進。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班次安排與實際的生產情況,只對24小時內生產的產品作出配料安排,不再提前配好計劃上所有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倉庫對所有配出的原料,作看板管理,標識出相應的方位,批號,以便于生產人員一目了然地知道配料的狀況,做到了最小化的半成品控制,并使現場管理簡單化。
最后進行庫存改進,工藝部門考慮原材料之間的可替換性,對使用量較大的原材料,盡可能找到一個以上的替換品,對采購周期非常長的原材料,尋找貨源穩定,采購期短的替換品;研發新配方時,優先使用現有原材料清單。與客戶確認合同時加入溢短裝條款。因為精密鑄造分廠的產品是散裝材料,可通過配料控制生產量略微低于訂貨額,避免多余產品成為呆庫存。
五、取得成效
通過一年多的改善,經過培訓指導,組織策劃,方案制定,實施驗證,不斷改善,總結再完善的循環過程,推進計劃己基本落實,效果顯著:
生產現場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以前那種到處粉塵飛揚,污水滿地的情況不見了,車間內明朗整潔,員工養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工具定位放置,積極參與問題的發現與解決。
設備可用率提高至72.9%,OEE從46.6提高到55.1%。
生產準備時間也大幅減少,從改善前的663分鐘改進到211分鐘,縮短了將近68%,加上其它流程的改進,產品交貨周期由原來的17天改進到了14天。做到了較快捷地對客戶的需求作出響應,快速供貨,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通過實施安全庫存及供應商篩選,庫存降低了10%左右。成品產出率提高到了97.5%,提高了1.2%。以年產率4000噸,每噸15000人民幣計算,即減少了72萬的材料損失。
優化了作業流程。通過對現場物布局的改進,半成品的管制,改善了運輸距離,節約了資源,給場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空間。
提高了員工的整體技能和素質。通過多能工的培訓落實,設備自主維護等活動的展開,員工掌握更多的技能,積極參與到改進中來,更好地愛護公司資源。
六、結語
在推行精益生產過程初期,精密鑄造分廠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進行全員培訓,讓員工有充足的時間逐步認識精益生產,并通過現場培訓,使得員工從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最好的落實、在實施改善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必要時調整原訂的計劃步驟使得改善實際可行。可以說,改善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在實行精益生產的過程中,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精密鑄造分廠的管理層對精益生產非常重視,引入相應的績效制度,對員工的成就給予正面肯定,對于精益生產的順利推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