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已經走進大數據時代,利用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得出具體參數結構和運行框架,而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智能電網項目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能使現在整體電網結構的框架升級,也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提高智能電網運行質量,值得技術負責人員認真思索。本文針對智能電網大數據發展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對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的內涵以及發展路徑展開了集中的闡釋,旨在為智能電網技術運行人員提供有價值的論述觀點。
關鍵詞:智能電網 大數據技術 內涵 發展
中圖分類號:TP31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0-0255-02
1 智能電網大數據發展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呈現出高速運行的態勢,特別是從內部運行結構分析,智能電網的大數據操作流程可以細化為結構數據分析機制以及非結構數據分析機制。前者是對數據庫內的數據組成進行統計,實現對電力系統中數據運行形式的整合,在運行過程中相應的技術運行參數較為完整和健全。后者是近幾年比較新興的技術結構,由于非結構數據的特異性,要利用數據庫二維編輯才能建立視頻數據監控框架和圖形圖像處理數據,特別要注意的是,由于非結構數據比重在不斷增多,也就要求相關管理人員提高認知和管控措施[1]。
2 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內涵
2.1 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之大數據處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經濟結構中對于數據的處理機制在不斷深入,特別是對大數據的統計機制和運行框架,只有提高其重要的管控價值才能在實際經濟推進過程中起到有效的助力作用,另外,大數據的發展在不斷進步,企業之間甚至是國家之間都在利用數據建立新型的競爭關系。數據的存儲和處理能力只有得到有效的升級和處理,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得到優化普及和推廣。另外,目前較為常見的大數據處理措施主要應用于智能電網中數據計算平臺的可靠性和擴展性,在降低其運行成本的同時確保數據管理和設備檢驗項目都能得到優化運行和發展。其次,在大數據多元化發展的當下,只有從根本上提高數據挖掘技術和數據處理要求,才能建立大數據復雜且較為混合的計算模式,真正實現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突破傳統的數據局限性,實現更加優化的發展路徑[2]。
2.2 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之云計算結構
在云計算欲行結構建立健全的過程中,只有提升智能化電網大數據參數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參數符合大數據發展機制,運用存儲管理模式和信息實時監控機制提升數據的可靠性和應用價值,從而實現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項目的優化處理,確保云計算結構的完整和科學化。傳統電網運行過程中,因為對人工依賴較強,因此,整體資源參數和運行效率并不理想,實際利用價值也并不理想,也就導致項目發展進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將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融合在云計算結構中,不僅能提升整體資源管理結構,也能優化資源運行模式,真正從層次設計角度升級了項目的運行框架和結構,最大化的發揮了項目的實際價值。另外,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云計算和互聯網運行的實效性,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云計算平臺的普及價值,真正實現了智能電網的跨越式發展。
3 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路徑探索
3.1 優化運行大數據傳輸和存儲技術
在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提升管理機制和管理框架,確保運行參數和項目分析結構符合時代對互聯網的要求。在智能電網建設中,要保證電力系統各個參數環境得到有效建立,從而提升數據記錄和設備運行狀態記錄的時效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要收集的參數在逐漸增多,這就對監控設備的運行結構和存儲參數產生了制約,相關設計人員要利用電力智能化數據運輸措施升級網絡數據的傳輸量,強化文獻系統的分布式運行優勢,真正提升系統的存儲工作[3]。另外,對于數據存儲結構和運行軟件,管理人員要確保存儲工作以及系統操作的優化分析處理,利用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促進數據傳輸和存儲,保證實時運行結構在參數性能和要求分析的過程中,能優化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保證實時性要求能得到有效踐行。
管理人員要利用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就要對數據的性能和分析措施建立對應的基礎要求,順利實現存儲數據的有效分類,保證核心業務數據得到收集和統一整理,并且健全完整的數據庫系統,不僅能對歷史數據進行回顧和分析處理,也能對新數據進行集中的分類,以確保數據整體框架穩定,加之非結構化數據數量的增多,利用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能保證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優化建立。如圖1所示。
由于云平臺對于電網檢測數據的接受程度和實效性價值有一定的需求,只有保證數據接入結構和信息的集成過程符合參數框架,才能發揮前置機的應用價值。并且對智能電網通信技術的報警信息以及檢測數據進行統一的回復,確保實時響應以及結構升級,真正提高數據長期存儲以及暫時性存儲的價值。除此之外,在對智能電網數據和格式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綜合管理傳統數據和商業化數據之間的關系,切實維護系統自身的關系和自身特點,確保項目生成速度和存儲力度得到有效的研究,實現后續數據分析以及計算運行參數結構的優化[4]。
3.2 優化運行大數據實時分析和整合技術
在對數據庫進行分析和處理的過程中,社會各界對于數據庫的內存結構關注度越來越多,只有建立完整的內存數據庫,才能保證數據內存參數項目中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結構的優化。對于數據內存和磁盤進行項目比較會發現,運行速度在不斷升級,要優化提升性能框架的同時,順利升級電力系統的內存數據庫處理機制,保證實時性分析項目有科學性處理機制。在對數據分析過程中,利用實時性分析機制,能提升智能電網系統運行技術中各個環節和用戶數據的有效性,并且利用集成技術和整合技術確保智能電網中數據結構的實效性。另外,在電網調度中,電網調度控制結構和控制模型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小型的發電系統會產生一些無法預知的波動狀態,甚至是無法預知的,這就需要管理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新型電網監控設備和運行框架,提升電網實時系統動態的有效了解和認知,建立對比系統和對應的預防系統[5]。
除此之外,管理人員要利用云計算平臺對海量數據進行測量和分析檢測,確保實時性數據整合機制得到優化,真正實現消費機制和效果的優化,提高用戶數據和用戶信息的實效性。
3.3 優化運行大數據源異構處理技術
在對智能電網系統運行數據進行技術分析的過程中,要提升對未來智能電網發展的預測,不僅對發電以及輸電系統進行分析,也要對用電環節進行深度剖析,確保各個運行環節能得到有效的貫通,提升信息采集技術和信息流暢性,確保信息處理機制的貫徹落實,真正優化管理部門對于數據異構的處理,從而確保數據得到大規模的調度和控制,保證傳輸參數和數據規模得到有序的管理,提升基礎設施的管理力度,確保數據運營中心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6]。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智能電網大數據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利用有效的管理機制和管控措施不僅能升級信息的處理層級,也能保證信息和數據整合項目的完整性,強化技術操作的成熟度,確保系統操作框架和操作機理的時效價值。因此,在技術升級時,相關管理部門要提升對大數據技術研究的專注度,進一步推進我國智能電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杰,奚后瑋,韓海韻,等.面向智能電網的數據密集型云存儲策略[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3,36(12):66-70,100.
[2]劉文軍,王棨,張宗萍,等.TD-LTE智能電網中數據安全協議算法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4,29(07):90-93.
[3]魏三強,任環,楊威,等.保護隱私的智能電網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03):714-721.
[4]李雪梅,金燊,趙慶凱,等.智能電網中數據管理和信息安全要求[J].電子技術應用,2015,29(z1):143-144,146.
[5]彭小圣,鄧迪元,程時杰,等.面向智能電網應用的電力大數據關鍵技術[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5,34(03):503-511.
[6]邵蘇杰,郭少勇,邱雪松,等.基于加權隊列的無線智能電網通信網采集數據流量調度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25(05):1209-1214.
收稿日期:2016-09-01
作者簡介:艾文淵(1970—),男,漢,湖北孝感人,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變電站運維及智能電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