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葉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傳染科,河北 石家莊 050082)
50例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護理體會
楊紅葉
(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傳染科,河北 石家莊 050082)
布魯氏桿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所致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病畜為該病癥的主要傳染源,在國內環境下,傳染源大部分為羊,其次為牛,在少數區域內豬為傳染源。由于傳染源的特點,感染者大多數為與牲畜有直接接觸的牧民、獸醫、屠宰工人等,以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主要臨床表現。正常掌握布魯氏桿菌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指導患者合理活動及對癥護理,解除患者不良情緒,有助于促進患者機體康復。
布魯氏桿菌病;護理
布魯氏桿菌病(brucellosis)也稱之為波狀熱,簡稱布病,其主要病因是因為感染布魯氏桿菌,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中一種,屬于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疾病,傳染源主要是病畜。病畜為該病癥的主要傳染源,在國內環境下,傳染源大部分為羊,其次為牛,在少數區域內豬為傳染源。由于傳染源的特點,感染者大多數為與牲畜有直接接觸的牧民、獸醫、屠宰工人等,其臨床表現以長期發熱、多汗、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等為主。本病涉及器官繁多,易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近年有上升趨勢,且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我科在2015年2月~2017年4月共收治布魯氏桿菌病患者50例,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50例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8~74歲,其中,30例為農民,家中養羊,有羊羔密切接觸史。45例有進食牛羊肉史。3例為一家人喝了沒煮熟的新鮮羊奶所致。平均住院天數21天,經過消炎、殺菌、保肝、提高免疫力治療后,好轉出院。
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本病可導致發熱、關節疼痛,病情反復、病程較長、久治不愈,常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我們應該多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布病的相關知識,就患者心中的疑惑進行詳細的解答,與患者保持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保持持續的關注以及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
2.2 發熱的護理
發熱時囑患者臥床休息,多飲水,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體溫≥38.5℃及時報告醫生,高熱時可給予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冰袋冷敷時注意觀察冷敷部位皮膚有無青紫及凍傷,及時更換冷敷部位及冰袋。藥物降溫后密切觀察并記錄用藥后體溫變化,協助患者多飲水,出汗后及時擦干汗液,更換病服及床單,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室溫保持在18~22℃,濕度50%~60%,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清新。
2.3 疼痛護理
2.3.1 50例患者中均有關節疼痛、神經痛癥狀,關節痛可累及1個或多個關節,主要為骶髂、髖、膝、肩、腕等大關節,急性期呈游走性,痛呈錐刺狀。
2.3.2 急性期囑患者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局部保暖,緩解疼痛,必要時遵醫囑應用止疼藥物。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時,可采用支架護理損傷關節,防止受壓,協助患者翻身、按摩及肢體被動運動;睪丸腫大者,可選擇采用“十”字吊帶托夫。
2.3.3 在慢性期階段,指導患者進行放松措施,譬如深呼吸、聽音樂等放松活動,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對于特殊情況,可選擇使用紅外線照射或用5%~10%硫酸鎂熱敷。
2.4 藥用護理
2.4.1 應向患者介紹布病常用的藥物及療程,用藥途徑及副作用,囑患者堅持按療程服藥,定期復查。50例患者中均用強力霉素及利福平口服,15例肌注鏈霉素治療。
2.4.2 利福平餐后口服稀釋濃度,固應晨起空腹服用,服用后可出現尿、便、淚液及汗液呈橘紅色;強力霉素服后可出現惡心、嘔吐、腹部不適等消化道反應,指導患者飯后半小時口服;肌注鏈霉素后可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等副作用,出現副作用應及時告知醫生,酌情調整治療。
2.4.3 用藥期間要密切觀察病情,定期復查肝功。
2.5 健康宣教
2.5.1 由于此病具備病程較長的特點,患者體內諸多臟器均受到影響,因此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少患者的機體消耗,減輕病損器官的負擔,降低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飲食上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詳細講解布病的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防護措施,本病的主要癥狀、治療方案、護理措施,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能夠安心養病,主動配合治療。宣傳布氏桿菌病的防治知識,特別是牧民,要加強個人防護及進行預防疫苗。
2.5.2 向患者介紹及時聯合用藥可避免或減少復發及慢性化。
2.5.3 出院后仍應增加營養、避免勞累、定期復查。
布魯氏桿菌病是一種復雜的具有全身變態反應性疾病,病畜為該病癥的主要傳染源,在國內環境下,傳染源大部分為羊,其次為牛,在病畜的分泌物、血液、骨髓、乳和尿中含有該病菌。一部分布病患者由于治療不及時易轉成慢性,導致臨床癥狀反復發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我們醫護工作者應該做好布病的健康宣教,教導家中養羊的農民不喝生奶、不吃生肉、在接羔、剪毛后洗手,不食用可疑畜肉,特別是對養殖、屠宰、熟食加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做好個人防護,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布病患者應該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同時做好發熱護理、疼痛護理、用藥護理及心理護理。使布病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和護理,有利于早日恢復健康。
[1] 姜順求.布魯氏菌病防止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 鄭 紅.一例布氏桿菌患者的臨床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15.
[3] 韓 彬.傳染病防治知識(十)[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04.11.10.
[4] 梁春麗.布魯氏菌病的臨床護理體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09.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
B
ISSN.2096-2479.2017.34.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