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花,馬 蘭
(利辛縣人民醫院,安徽 毫州 236700)
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關系
徐雪花,馬 蘭
(利辛縣人民醫院,安徽 毫州 236700)
目的 對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管理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探討“醫護一體化”模式提升農村Ⅱ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雙盲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6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護理和隨訪,給予觀察組患者“醫護一體化”管理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和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糖尿病知識總掌握率、自我管理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93.48%vs63.57%、95.65%vs65.22%,P<0.05),干預結束后的FBG、TC及HbAl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自我管理行為水平的高低,因此應當加強對于患者的知識教育,“醫護一體化”模式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
農村;Ⅱ型糖尿病;知識;自我管理;醫護一體化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92例為對象,通過分組給予患者不同的護理方式,分析探討了“醫護一體化”模式提升農村Ⅱ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Ⅱ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出現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癥狀且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均在11.1 mmol/L以上或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在7.0 mmol/L以上;均屬于新農合病人且正在接受藥物治療;排除生活不能自理、有溝通障礙的患者以及拒絕接受教育的患者。依據隨機雙盲原則對患者分組,觀察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1.23±4.76)歲;對照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2.03±5.0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診療、健康教育、出院指導及出院后回訪。
給予觀察組患者“醫護一體化”管理護理:首先,成立“醫護一體化”管理小組,由科室副主任為管理小組組長,負責工作的指導及監控;護士長為管理小組副組長,負責溝通、協調及護理工作的督查,成員由醫療二組醫生及護理二組的責任護士組成。其次,制定工作職責和工作流程,職責明確,分工合作,各自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共同討論制定治療及護理方案;最后,落實護理管理,向患者提供系統、一致的診療、健康教育、出院指導及出院后回訪,幫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疾病的水平。
1.3 主要技術方案
(1)確定3名責任護士為訪談、宣教護士,并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包括糖尿病專科護理知識、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動問卷表的正確評定、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交流方式、隨訪的注意事項等。
(2)對每例入組的患者建立護理檔案。并確定隨訪時間,在患者出院后1周、1個月、2個月進行電話隨訪,然后每隔1個月進行電話隨訪,出院3個月家庭隨訪一次,以了解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及自我監測血糖的情況等,并記錄。
(3)由課題負責人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對整個實施過程給予必要監控。試驗組出院后按照上述要求進行出院隨訪、記錄。
(4)擬選取內分泌科治療一組的92例農村2型糖尿病病人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診療、護理及出院隨訪。內分泌科治療二組的92例農村2型糖尿病病人作為實驗組,給予“醫護一體化”的診療、護理、健康教育模式,護士與醫生對應管理一組病人,共同進行查房、討論,參與制定治療方案和出院后隨訪。出院時兩組都建立個人檔案,同樣給予出院后隨訪,電話咨詢,出院時和出院后6個月收集相應的資料。本課題將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和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動問卷,在研究前與6個月后各進行一次測評,比較兩組之間的效果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總掌握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表[n(%)]
2.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有效率達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5.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血脂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變化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FBG、TC及HbAlc水平均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值得到有效降低,明顯區別于本組治療前(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值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血糖控制情況是影響糖尿病患者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有效的血糖控制是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研究證實[4],對于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患者知識掌握程度越高,則自我管理行為越優秀,而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患者血糖控制有效率的高低,因此,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程度的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也將得到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可因此得到改善,值得推廣使用。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TC及HbAlc水平變化比較表(±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TC及HbAlc水平變化比較表(±s)
組別 FBG TC HbAlc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n=46) 8.5±1.3 6.0±0.8 6.9±1.3 5.4±0.7 9.9±2.5 6.1±2.0對照組(n=46) 8.4±1.2 7.9±1.1 6.8±1.4 6.3±1.8 9.8±2.8 8.7±2.5 t 0.383 -9.474 0.355 -3.161 0.181 -5.508 P值 0.702 0.000 0.723 0.002 0.857 0.000
“醫護一體化”指將患者的醫療和護理全過程看成是一個統一有機體的護理模式,強調護理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尤其重視對于患者院后的教育和護理。有學者[5]提出,將“醫護一體化”應用到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可有突出效果。本次研究支持上述結論,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糖尿病知識總掌握率、自我管理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干預結束后的FBG、TC及HbAl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研究結果提示,“醫護一體化”模式是農村Ⅱ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此外,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管理行為之間呈正相關,即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則其自我管理行為的有效性便越高,同時,隨著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的提高,患者血糖水平可得到更好控制,與以往相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模式可有效提升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隨著患者疾病知識掌握
[1] 陳冬梅,邢鳳梅,張小麗,等.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知識掌握情況與自我管理行為的關系[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5):2764-2766.
[2] 趙 燕,錢葉紅,劉 靜,等.家屬參與教育模式在農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9):122-123.
[3] 李建坪,馬建玲.農村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調查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03-103,104.
[4] 董勝蓮,邢鳳梅,吳保平,等.農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識與自我管理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2):240-241,245.
[5] 耿愛香,梅會靜,趙英暉,等.對農村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并發癥體驗的效果觀察[J].天津護理,2016,24(1):55-5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4.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