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萍+左振華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摘 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搖籃。搞好專業群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已成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專業群構建的必要性出發,闡述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專業群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實踐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等方面。
【關鍵詞】地方院校;專業群;構建
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面臨著深刻變革,各地區為實現經濟社會集約式發展,走產業集群化道路已成為必然趨勢,產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是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搖籃,要在產業結構和高等教育理念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抓住機遇,融入區域經濟與主導產業發展的布局,真正做到產、學、研一體化,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專業素質過硬的人才,就必須發揮自身辦學優勢,以地方主導性、支柱性、新興產業發展為依托,圍繞產業鏈進行專業群建設。
一、產業集群視角下的專業群構建必要性
(一)產業群與專業群的函義
關于產業集群的含義有不同的見解。邁克爾.波特基于鉆石模型提出產業集群是某一特定區域下的一個特別領域,存在著一群相互關聯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和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也有很多學者把產業集群定義為在地理位置上高度集中,基于地緣關系、產業技術鏈、價值鏈、供應鏈等合作關系的產業群落。但產業集群應具備地理位置相近、群內企業數量多、群內企業存在競爭和縱向合作關系、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群具有較強的競爭性等特點。
許多學者關于高校專業群的研究都是基于產業集群的相關理論來展開的,對于專業群的概念界定各有不同,形成了2種觀點。一種觀點強調的是專業群內各專業所屬學科、技術、工程對象等的相近性質,來作為構建專業群的基礎。而另一種觀點是“合力論”,認為專業群的劃分取決于高校人才培養及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通過核心專業的帶動和專業間的依賴、促進,形成合力,組成的專業集合。
(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專業群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集約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大格局,區域間的經濟一體化協作成為趨勢,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謀融入,籌規劃,在經濟結構實施供應側改革中,地方政府不斷調整本地區的產業結構。積極扶持新經濟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支柱型產業,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日新月異的態勢。
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基于過去依托學科設置專業,各學科專業間保持相對獨立,各專業的課程設置知識面相對狹窄,過分強調專業能力,忽視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客觀要求,人才培養效果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無法達到企業的要求。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須從社會的人才需求出發,清晰辦學定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培養應用型人才。以地方戰略性、支柱型產業為依托,圍繞產業鏈關聯的職業群進行專業結構性調整,打破專業設置單純依賴于學科限制,實施多學科專業協同,構建服務于產業發展的專業群,適應地方經濟社會需求,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促進辦學特色形成。由此可見,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專業群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二、地方應用型院校構建專業群的優勢
(一)構建專業群能更好的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要求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打造地方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搖籃,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對于各產業的滲人和重塑,地方經濟由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行業的出現,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挑戰。地方高校為適應產業發展需要,勢必要不斷進行專業的優化調整。熱門專業的出現與冷門專業的淘汰,帶來的是專業課程的重置、教學設施的更迭和師資隊伍的調整等,這不僅會造成教學資源的閑置,而且會導致新專業的教育資源基礎薄弱,難以形成專業競爭力。而專業群是依托地方產業發展,以某一核心專業為主干,集聚共同專業主干課程、實踐項目和師資等的相關專業的集聚。在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時,可以依靠專業群的共享資源優勢進行滾動發展,避免因專業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導致教學資源的閑置。
(二)構建專業群有利于降低實踐教學資源的投資成本
地方高校基于過去培養學術型人才的思維慣性,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習慣于強基礎、寬口徑,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實踐的驗證性。學生動手能力弱,缺乏實戰經驗。在促進地方本科院校積極轉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開始將關注點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重視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以及實踐設施設備的投入,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然而實踐教學設施設備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對于高校而言,投資是巨大的。如果專業與專業之間是相對獨立的,為各專業配備的設施設備自成體系,就會導致利用效率低下、教學資源閑置的現象。如果以某一核心專業為主干,構建專業群,在實踐教學設施備投入時,可以圍繞核心專業需求進行系列化建設,專業群內的相關專業可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了專業群實踐設施設備的利用率,降低了學校的投入。
(三)有利于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
由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普遍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建設“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舉措。地方高校可依托地方產業發展,積極對接企業,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式,共同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學校應建立定期選派教師下企業鍛煉機制,使專業教師在企業從事專業群內相近相關的工作,獲取實踐經驗,嘗試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進而形成在學校是教師、在企業是專業技術人才的教師隊伍。同時,學校聘請企業高管與技術人員作為校內外企業導師,參與專業理論教學和指導學生下企業實踐。構建校企共建式“雙師型”隊伍,既降低高校辦學成本,又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需求;既密切了校企合作關系,又構建了具有產業背景的專業特色師資隊伍;既增強專業群內各專業的競爭優勢,又體現了專業群人才培養的應用型本質。
(四)有利于培養適應產業發展要求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隨著國民經濟上行速度的放緩,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畢業就面臨失業的的陰霾壓力也有日益放大的趨勢。國家也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來促進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然而不論是擇業還是創業,畢業生都面臨著及其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來源于外界經濟形勢,更來源于學生自身的專業素養。現階段,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依然是以傳統的學科之間的聯系來設置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體現的是學科背景。如學電商的不懂物流,學物流的不懂人力等,導致在擇業和創業時只能選擇自己對口專業的崗位。一方面壓縮了自己的就業空間,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業的用人培訓成本。專業群的構建,有利于按照崗位需求,將相近專業的理論、實踐課程、師資進行集聚,使學生不僅能掌握自己核心專業的知識,也能覆蓋與自己專業相近的相關專業領域的技能,成為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從而適應產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結論
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專業群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推進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競爭力,促進特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何搞好專業群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已成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簡介:羅雪萍(1977—),江西南康人,江西科技學院科研處,講師職稱,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左振華(1965—),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與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2015年江西科技學院教育教學類重點課題“產業集群視閾下江西省民辦高校管理類專業群建設機制研究”,(課題編號ZDZB1504)。
【參考文獻】
[1] 張向華,馬正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專業群建設的背景、緣由及思路[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院報,2015,28(03):75-79.
[2] 劉麗梅. 基于經濟學視闕下的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J].對外經貿,2014,(10):144-145.
[3] 蘇志滿. 專業群對接產業集群的探索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報,2013,29(4):86-87.
[4] 謝冬. 基于產業集群的江蘇省高職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3):123-125.
[5] 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 [M].New York: Free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