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柳蔭,黃鳳秋
(廣西省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腹部外科,廣西 河池 547000)
?腫瘤科護理?
分析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術后護理
廖柳蔭,黃鳳秋
(廣西省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腹部外科,廣西 河池 547000)
目的分析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術后護理。方法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法分為常規組(29例,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和干預組(29例,術后給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將干預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常規組比較,干預組顯著低于常規組,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對降低并發癥,提高手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采納和深度普及應用。
橫結腸癌根治術;腹腔鏡;術后護理
結腸癌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隨著近年來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等逐年變化,該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其對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的威脅不容忽視。以往臨床多采用開腹結腸切除術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大量臨床實踐證實,此種治療方法手術創傷大、術后易出現并發癥,且恢復慢。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與完善,腹腔鏡結腸手術為結腸癌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效果確切,但依然需要高度警惕術后并發癥,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對護理效果進行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患者5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法分為常規組(29例)和干預組(29例),常規組男16例,女13例,患者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7.8±10.1)歲。干預組男17例,女12例,患者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58.5±10.2)歲。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統計處理,結果未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常規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加強病情和生命體征觀察,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休息環境,進行基礎宣教指導等。干預組術后給予護理干預:①基礎護理:術后予以心電監護,對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脈搏、呼吸、體溫等)進行嚴密觀察;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給主治醫生,協助其進行針對性處理;②早期活動鍛煉:由于手術過程中創建的CO2氣腹會導致內壓升高,易導致下肢靜脈回流發生障礙,加之術前需要長期禁食,血液粘稠度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隨即形成。所以護理人員在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需指導其盡早進行活動,被動活動四肢,并逐漸下床下活動過渡,以促進下肢血液正常回流。③強化呼吸道護理和引流管護理:實施腹腔鏡手術多選擇氣管插管全麻方法,同時胃管的不良刺激,會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咽喉不適感,引起咳嗽、咳痰等一系列癥狀。術后可通過霧化吸入的方法,對痰液進行稀釋,協助患者進行拍背,促使痰液快速咳出。腹腔鏡術后需要常規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等,需要對引流物性質、顏色、量等進行密切觀察,發現腹腔引流管中出現鮮紅色引流液時,且患者血壓顯著降低,脈搏明顯加快,需要高度警惕腔內出血,并即刻告知醫生,以便盡早處理;④并發癥觀察及護理:術后5~7天是腸瘺的高發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觀察,發現患者出現發熱、腹痛癥狀,且引流液出現糞便樣,則需要警惕腸瘺;給予常規胃腸減壓、禁食及腸外營養支持,采用腹腔引流管對腹腔進行沖洗。術后24~48 h需做好腹腔內出血預防。
1.3 觀察指標
對護理期間兩組患者傷口感染、腹腔感染、皮下氣腫、腸梗阻等并發癥進行觀察和統計,組間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包SPSS 22.0處理得到的相關數據,并發癥發生率以(%)進行表示,x2檢驗兩組比較,P<0.05表示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
常規組29例患者中出現傷口感染、盆腔感染各2例,腸梗阻1例,皮下氣腫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48%;干預組29例患者中出現皮下氣腫2例,傷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34%,組間進行統計比較,常規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干預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x2=6.3156,P=0.0120)。
橫結腸癌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正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不斷發展而逐年升高,且男性患者數量明顯多于女性患者。發病初期,患者并無典型臨床癥狀,待病情發展至中晚期后,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腹部腫塊、腹痛、糞便性狀改變和排便習慣改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發病原因,分析可能與社會環境、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結直腸息肉史等相關因素密切相關。
腹腔鏡的發展與應用為廣大橫結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福音,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其具有微創、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恢復速度快等優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術后并發癥的問題依然未得到妥善解決,且發生率較高。對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實施護理干預,通過基礎護理,可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危險期;加強引流管、呼吸道護理,可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通過并發癥觀察及預防,可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縮短住院時間。
根據本組研究結果,干預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由此充分證明,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術后實施護理干預,對降低并發癥,提高手術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采納和深度普及應用。
[1]李粉玉.腹腔鏡下橫結腸癌根治術術后護理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2(19):243-244.
[2]羅燕群,陳燕霞,夏霞芬,等.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8):1173-1175.
[3]遲培環,趙琪琴,遲培芳,等.老年人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1):33-35.
[4]郭朝霞.腹腔鏡下37例結腸癌根治術的護理體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09(2):158-159.
[5]趙 優.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35(14):343-344.
本文編輯:王 琦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33.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