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候
(江蘇省海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六病區,江蘇 海門 226121)
圍手術期康復功能鍛煉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隱性失血的效果分析
李盈候
(江蘇省海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六病區,江蘇 海門 226121)
目的 分析在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實施康復功能鍛煉,對隱性失血預防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實施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的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圍術期治療方式不同分成用藥組和聯合組,各38例,用藥組患者單純采取利伐沙班片治療,聯合組則在用藥組基礎上進行康復功能的鍛煉,觀察患者隱性失血處理效果。結果 聯合組患者患者總失血量、隱性的失血量、術后的輸血率、人均的輸血量與用藥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小于用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實施康復功能鍛煉,能夠降低患者隱性失血量,值得應用。
圍手術期;康復功能鍛煉;全髖關節置換術;隱性失血
近幾年,國內逐漸進入老齡化的社會,并且髖關節的疾病發病率也不斷上升,髖關節的置換術(THA)逐漸變成強直性脊柱炎的關節強直與股骨頭的壞死等疾病的治療方法[1]。然而,臨床研究中指出,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后容易出現隱性的失血,使得患者肢體腫脹與嚴重貧血,導致患者功能康復受到嚴重影響。對此,本次研究把在我院實施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的患者76例作為對象,研究在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實施康復功能鍛煉,對隱性失血預防的效果,現作以下陳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實施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的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圍術期治療方式不同分成用藥組和聯合組,各38例,用藥組患者單純采取利伐沙班片治療,聯合組則在用藥組基礎上進行康復功能的鍛煉。用藥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74~49歲,平均(59±2.34)歲。聯合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48~75歲,平均(61±2.17)歲。兩組研究對象各項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用藥組患者單純采取利伐沙班片治療,生產于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計量為10 mg,口服,治療1次/d,持續服藥2個星期。
聯合組則在用藥組基礎上進行康復功能的鍛煉,維持一個月,具體如下:在手術前的1個星期,通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實施簡單肌力的訓練,科學的使用便器、抬臀與翻身,重視強化患者雙上肢與健側下肢肌肉的力量,以便患者掌握扶拐行走的方法,術后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體位,防止側臥,禁忌盤腿,盡可能采取中立位。在手術以后,通過專業康復師鍛煉患者系統性的功能,包含股四頭肌的等張與等長功能的鍛煉。采取患者的仰臥位,在初始時實施屈膝與屈髖的訓練,將患者膝關節與髖關節交替抬高。伴隨患者耐受性與肢體功能提高,需要按照患者肌力情況實施負重的鍛煉,強化直腿抬高的訓練,伸直膝關節,維持腘繩肌與股四頭肌處于收縮的狀態,緩緩抬腿到45°,過一段時間以后,緩緩放下,保證肌肉維持持續性張力。如果患者不能適應,需要適當縮短抬腿的時間,并在患者耐受前提下漸漸延長,把安全作為前提,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需要及時停止,一天鍛煉時間在4~6 h之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失血的情況,對比患者術后的輸血率、總失血量、人均的輸血量以及隱性的失血量,隱性的失血量等總失血量減去術中的失血量減去術后的引流量加上輸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用藥組患者總失血量是(1 2 1 0.5 4±8 6.4 3)m L、隱性的失血量為(651.75±54.19)mL、術后的輸血率為21.05%(8/38)、人均的輸血量為(305.46±32.40)mL;聯合組患者總失血量是(1011.42±78.43)mL、隱性的失血量為(516.83±43.72)mL、術后的輸血率為5.26(2/38)%、人均的輸血量為(209.41±22.75)mL。聯合組患者患者總失血量、隱性的失血量、術后的輸血率、人均的輸血量與用藥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小于用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長期臨床研究,全髖關節置換術主要優勢是術后的并發癥少與關節的活動比較好,在髖關節病癥患者治療中效果顯著[2]。然而,在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會激活機體纖溶系統,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加大出血量,尤其隱形出血因為發現難度較大,容易被醫者忽視[3]。目前隱性失血確切的發生機制還不夠明確,臨床研究認為和紅細胞損傷、溶血以及抗凝藥物使用等因素相關。在臨床上會采取利伐沙班來治療,這種藥物可以對凝血酶的產生以及血栓形成進行抑制,在關節置換手術后的抗凝治療中應用比較廣泛,尤其聯合圍術期的功能鍛煉效果更為顯著[4]。近幾年,圍手術期的功能鍛煉也廣泛應用于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功能的恢復中,能夠顯著降低患者隱性出血量[5]。本次研究中顯示,聯合組患者患者總失血量、隱性的失血量、術后的輸血率、人均的輸血量與用藥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小于用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實施康復功能鍛煉,能夠降低患者隱性失血量,可推廣。
[1] 曹 紅,秦 菲,徐愛華.早期康復護理對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4,23(30):93-93,94.
[2] 羅寶鳳,林麗芳,謝春梅.間斷夾管聯合冰敷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16):83-85.
[3] 何 梅,陳曉莉.康復訓練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1):71-77.
[4] 方漢萍,劉洪娟,詹 雪.功能鍛煉信息核對卡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4,16(4):39-42.
[5] 陳 志,李金龍,于浩達.快速康復理念運用于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有效性評價[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7):586-590.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