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玲,肖 玲
(四川綿陽市骨科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復雜肱骨髁間骨折的護理體會
文琴玲,肖 玲
(四川綿陽市骨科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目的 探討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復雜肱骨髁間骨折的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通過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復雜肱骨髁間骨折患者1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護理康復實踐,總結護理體會和功能鍛煉方法。結果 10例全肘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肘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并未出現無嚴重的不良并發癥。術后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16個月,根據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判斷優良率。優4例,良4例,中2例,優良率為80%。結論 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對于全肘關節置換術的成功至關重要。
全肘關節置換術;復雜肱骨髁間骨折;護理;功能鍛煉
在人體之中肘關節是最為復雜的關節之一,上肢的生物力學作用與功能之中進行比較,腕關節和肩關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工全肘關節置換術通過生物材料亦或者是非生物的材料進行關節假體的制作,植入人體能夠有效的替代患者病損的關節結構的手術方法,全肘關節置換術后絕大多數功能有明顯改進,疼痛明顯緩解,近些年來,因此生物工程材料的快速發展以及手術技巧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工關節手術被廣泛地應用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手術治療之中,和人工膝關節進行比較,人工肘關節是一種更新的關節置換術。肱骨髁間骨折一直以來都是創傷骨科的治療重點和難點,通過切開復位和牢固的板釘進行內固定,使患者能夠更快的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以此保障患者能夠獲得較佳的療效[1-2]。肘關節的骨性結構復雜且通過的血管神經較多[3],早期正確的護理指導以及練功活動指導,可以使患者的肢體功能更快的恢復,減少臨床并發癥的發生,對提高臨床療效起著重要作用。對此,對我科通過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復雜肱骨髁間骨折患者10例臨床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通過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復雜肱骨髁間骨折患者1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例,女3例,年齡38~69,平均57歲,選入該組患者無明顯手術禁忌癥及合并肺部感染、腦梗塞等病史。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全肘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復雜肱骨髁間骨折患者由于病程長,療效慢或由于手術創傷較大,無應急心理準備,使患者產生心理負性刺激,造成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對此,作者所在科室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過程、方式及注意事項,為了方便患者了解相關資料,護理人員通過圖片進行展開,通過成功病例進行分析,讓患者了解建立起戰勝疾病的決心,并且加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2.1.2 手術之前護理
術前應注意營養支持,增強患者抵抗力,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利于手術順利進行。術前2~3天訓練臥床解便,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遵醫囑完善術前各項檢查,術前晚遵醫囑禁食、禁飲,給予安神鎮靜藥物,保證充足睡眠。術日晨清潔皮膚,術區備皮,減少感染的可能。常規進行藥敏試驗,根據病情備血,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2 手術之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需要密切的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傷肢遠端皮膚顏色、溫度、感覺、腫脹、運動等變化。患者遠端皮膚顏色是否有發白或青紫,有無麻木感,是否有橈動脈搏動消失和減弱等血管神經損傷情況,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2.2.2 體位護理
術后采用平托法,專人保護患肢,按手術要求去枕平臥位擺放。患肢抬高與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患者取平臥位并且將肘關節屈曲60°~90°,這樣方便保障患者患肢功能位。在患者進行起床活動時,需要通過肩頸腕托帶進行固定,避免出現脫位。
2.2.3 引流管護理
護理人員需要將引流管進行固定,并且需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性,需要定時進行擠壓出,避免引流管出現堵塞,嚴密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色、質及量。發現異常時報告醫師,及時處理。
2.2.4 疼痛護理
術后注意觀察患者疼痛情況,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質、程度、作用時間。術后常規經靜脈病人自控鎮痛1~2 d,對于單純性傷口疼痛患者遵醫囑予以鹽酸曲馬多片,美洛昔康分散片。如果止痛效果較佳,則患者在服用之后不會出現呼吸抑制、惡心、感覺遲鈍、嘔吐、排尿困難以及過敏等副作用。復合疼痛患者匯報醫生及時處理,做好觀察記錄。
2.2.5 并發癥的護理和觀察
2.2.5.1 感染護理。感染是全肘關節置置換術而言視是最為嚴重的臨床并發癥,對感染的治療費用也高[4]。因此,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對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待病情平穩后再予以手術,術晨清潔皮膚,術區備皮,做好藥敏實驗。手術之后,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清潔病房,并且為患者將床鋪清潔干凈,并且保持好病床的干燥。臨床敷料保持干燥,并且按照相關的操作進行。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負壓引流管的通暢性,護理人員主要注意引流液的顏色、質量,有效的避免引流液會出現倒流,致使逆行感染。手術后的傷口可能會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或者是靜息痛,如果患者的體溫大于38.5℃且出現波動,則有可能是因為患者的深部出現了感染,并且需要及時的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平常多飲用溫水,以此增加患者的尿量,保持會陰部的清潔,避免出現泌尿系感染,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則需要合理使用。本組患者中1例出現體增高為38.3℃,予以對癥處理后體溫恢復正常。
2.2.5.2 肘關節不穩定的護理。肘關節不穩定(脫位或半脫位)是全肘關節置換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如果關節囊并沒有愈合,則可能和患者進行粗暴搬動,翻身和體位均不正確,早期功能鍛煉不當等原因,造成脫位的發生率為0.2%~6.2%[5]。需要和患者、家屬進行解釋,讓患者了解正確體位的重要性,患者手術完畢之后在搬運的過程之中,需要把患者的患肢平抬平放,患肢保持屈曲60°~90°,4周內禁止向患側臥位,半年至一年禁止抬取重物,加強防范意識,指導患者正確的功能鍛煉方法。
2.2.6 功能鍛煉
手術之后的早期功能鍛煉,并且需要保持好肌肉張力以及關節的穩定性,避免患者出現患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避免和減輕后遺癥。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向患者反復強調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術后當天即可指導患者用力握拳,充分屈伸五指以練習指間關節活動,進行肱二、肱三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3次/d,10~20 min/次。術后1~3天指導患者肘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方法,被動伸展或屈伸小于30°。術后4~14天肘關節活動小于90°,做主動輕微旋前及旋后運動。以患者不感到疲勞,患處無疼痛為原則。術后半年至一年避免提取重物。
2.3 出院指導及康復
全人工肘關節置換患者病程長,除了3例家庭情況較好的患者持續堅持我院進行康復治療外,康復多在出院后家里進行,因此出院指導尤為重要。指導出院后注意保護患肢,避免外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進行肘關節的功能鍛煉,以防術后瘢痕攣縮,粘連,關節僵硬。 術后6周內不提物,6周后逐步進行主動屈肘被動伸肘訓練。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進行復查。
10例全肘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肘關節恢復良好,無嚴重并發癥發生,10例患者術后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6~12個月,根據Mayo肘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判斷優良率。優4例,良4例,中2例,優良率為80%。
本次研究的10例嚴重肱骨髁間骨折患者均接受了全肘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手術之后,10例患者的肘關節功能均恢復較佳,并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夠自理,這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我科對患者積極開展專題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并且由護士指導術前、術后的護理干預與康復鍛煉,有效的保障了護理服務的個性化、人性化。
[1] 黃 雷,張 波,王滿宜,等.肱骨髁間骨折的手術治療.中華骨科雜志,2001(21):158-162.
[2] 王思群,吳建國,夏新雷,等.重建鋼板固定和尺神經前置治療肱骨髁間骨折.中華骨折雜志,2003,23:474-478.
[3] 陳建新,肘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康復療法現狀[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02):183-186
[4] 王 芳,蔡 潔,陳莉莉.人工全肘關節置換術10例圍手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1).
[5] 朱建英,葉文琴.現代創傷骨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2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