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莉
(青海省人民醫院干保科,青海 西寧 810007)
1例氣管切開患者并發套管周圍皮膚壓瘡的護理體會
張建莉
(青海省人民醫院干保科,青海 西寧 810007)
目的 探討氣管切開患者并發套管周圍壓瘡的個案護理體會。方法 選擇氣管切開患者并發套管周圍壓瘡的患者1例,在積極治療護理的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患者出院后的居家照護的帶教工作。結果 患者在出院前壓瘡基本愈合,氣管套管未脫出,未引起氣道阻塞、窒息等嚴重后果。結論 針對臨床收治的氣管切開患者并發套管周圍壓瘡的患者,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對患者進行創面護理、營養支持、減壓措施、功能鍛煉等護理措施,取得家屬的支持配合,促進壓瘡愈合。
氣管切開;套管周圍皮膚壓瘡;護理
壓瘡主要是指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壓瘡受摩擦力、壓力或剪切力的影響,壓瘡通常發生在身體的骨隆突處。由于老年人皮膚松弛、彈性差、皮下脂肪薄,在老年人群體中發生率較高[1]。大多數居家照顧者缺乏相關護理知識和專業的護理技能,對潛在壓瘡發生的的警覺性不夠,不能及時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我科2017年1月收治一位氣管切開患者并發氣管套管周圍皮膚壓瘡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和護理,患者壓瘡部位基本愈合,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性,90歲,于入院前3月余受涼感冒后出現咳嗽伴咳痰,咳黃色黏痰,痰黏稠不易咳出,以“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積液“收住青海省交通醫院,給與抗感染、胸水引流及氣管切開等治療,好轉后帶氣管套管出院。今日患者再次出現咳嗽、咳痰,咳黃色黏痰,門診以“肺部感染”于2017-1-12收住我科,平車推入病室,患者意識呈淺昏迷狀,體型消瘦,左側鼻腔帶一鼻飼管,全身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查體不能合作,頸前氣管切開,氣管套管口有少量黃色痰液咳出,套管固定良好,氣切周圍有紗布覆蓋,左右兩側鎖骨內側端各有一處壓瘡,面積各為1×1×0.1 cm,皮膚潰爛,創面有少量膿性分泌物,為二期壓瘡。入院后給與抗感染、營養、補充蛋白等治療。
2.1 全身評估
患者意識呈淺昏迷狀,體型消瘦,全身關節僵硬、肌肉萎縮,查體不能合作,患者對壓力感受能力消失,患者壓瘡風險評分:10分,屬壓瘡高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評分:0分,屬重度功能障礙患者。患者既往患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腔積液等,并行氣管切開術,因居家護理不當,患者兩側鎖骨內側端長期受固定帶壓迫及痰液浸濕。輔助檢查:血常規示:白細胞:7.1×109/L,血紅蛋白:90 g/L,白蛋白:28 g/L.
2.2 局部評估
患者頸部氣管切開處套管固定良好,套管周圍無血性液及膿性分泌物物,套管口有痰液咳出,氣切口兩側鎖骨各有一處二期壓瘡,面積各為1×1×0.1 cm,皮膚潰爛,創面有少量膿性分泌物,壓瘡上長期有氣管套管固定帶固定。
2.3 影響因素評估
①年齡:患者男性,年齡90歲,極度消瘦。
②活動:患者意識呈淺昏迷狀,長期臥床,無自主運動,并且骨隆突處長期受壓,加上家屬缺乏護理知識,固定帶下無敷料保護,有發生壓瘡的危險。
③營養:患者長期給予鼻飼飲食,肢體活動少,胃腸蠕動減慢,消化吸收差,導致機體營養不良、極度消瘦、蛋白降低等,均能增加了壓瘡的發生機率。
④環境:患者氣管套管處經常有痰液咳出,周圍皮膚長期處于潮濕、被污物浸漬狀態,增加了發生壓瘡的幾率。
⑤家屬知識缺乏:患者家屬缺乏相關護理知識和專業的護理技能,對潛在壓瘡發生的的警覺性不夠,不能及時采取正確的預防措施。
3.1 創面護理
根據濕性愈合理論即保持傷口局部的濕潤,不會形成結痂,也不會形成潮濕的愈合環境,過量的滲出液會造成肉芽組織過度生長,并造成傷口周圍皮膚浸漬〔2〕。為防止雙側鎖骨處壓瘡創面長期被污物浸漬,給予傷口周圍碘伏消毒,創面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并涂銀杏霜,覆蓋減壓貼,以保持傷口濕潤,減壓貼還可以緩解局部皮膚長期受壓情況,每2天換藥1次,入院2周后觀察創面有很少量分泌物,創面紅潤、邊緣縮小,面積約0.8×0.8×0.1 cm,繼續給與創面清洗消毒,銀杏霜和減壓貼持續應用。及時清理氣管套管口痰液,保持套管周圍皮膚清潔衛生狀態,防止瘡面被痰液等污物長期浸漬,而難以愈合。于2017-3-22壓瘡基本愈合。
3.2 減壓護理
調整固定帶的松緊度,避免過緊或過松,并隨時保持氣管套管周圍皮膚清潔衛生狀態,每日定時給予固定帶放松減壓4次,10~20 min/次,以緩解壓瘡創面的持續壓力,減壓過程中保證有醫護人員或家人陪護,以防氣管套管脫出,甚至氣道阻塞等意外發生。
3.3 飲食護理
①患者因長期鼻飼,故請營養科會診制定飲食處方,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營養液300 mL鼻飼,3次/d。②每次鼻飼前回抽胃內容物,觀察有無胃潴留現象,并聽胃內有無氣過水聲,確認鼻飼管位置在胃內,方可進行鼻飼。③鼻飼前后注入少量溫開水,以沖洗胃管,2次鼻飼間隔時間應大于2 h,中間可適當注入少量溫熱果汁或蔬菜汁,以補充維生素,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況。
3.4 功能鍛煉
四肢及頭頸部進行關節被動鍛煉,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部位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及頭頸部前屈、后仰、旋轉等運動,以改善關節僵硬及肌肉萎縮現象,促進肢體及頭頸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缺氧、缺血狀態。長期臥床患者還應定時給與翻身,拍背護理,促進痰液咳出,預防肺部感染,預防骶尾部等部位壓瘡發生。
3.5 健康教育
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肢體被動功能鍛煉及給患者鼻飼飲食等過程中,責任護士積極邀請患者家屬參與,指導家屬進行患者全身皮膚及壓瘡處的評估、肢體被動功能鍛煉的方法、鼻飼飲食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氣切護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向家屬講解痰阻窒息、套管脫出等意外情況的防范及處理措施,為患者出院后的居家照護奠定基礎。
在本例氣切患者并發套管周圍皮膚壓瘡治療護理過程中,患者通過使用銀杏霜保持創面持續濕潤,使用減壓貼降低創面與固定帶間的摩擦力,定時對創面處固定帶進行減壓措施,對肢體及頭頸部進行被動功能鍛煉,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了創面愈合。在整個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考慮到家屬缺乏相關護理知識和專業的護理技能,對潛在壓瘡發生的的警覺性不夠,故邀請家屬積極參與配合,做好家屬的帶教工作,為患者出院后的居家照護打下基礎。
[1] 胡碧花,李 慧,危香蓮,等.延續性護理對老年高危壓瘡病人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26):3269-3271.
[2]朱 紅,蔡蕰敏.高齡不可分期壓瘡2例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6,33(6):3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A
ISSN.2096-2479.2017.20.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