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曹曉梅,許 莉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NICU暖箱內早產兒肩胛下體溫測量時間與體重關系的探討
李 佳,曹曉梅,許 莉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 通過對NICU暖箱內早產兒背部肩胛間體溫測量所需時間與早產兒體重的關系的探索,探討暖箱內不同體重患兒測量體溫所需的最佳時間。方法 采用自身對照的方法將108例符合標準的患兒納入研究,分別將體溫計放于右肩胛下5 min,左肩胛下10 min,直腸內3 min,比較三組患兒體溫測量的結果差異以及和體重的關系。結果 三組患兒體溫測量結果均有統計學差異,體重<1500 g的患兒,測量10 min的結果與肛溫之間無統計學差異;體重≥1500 g的患兒,測量5 min的結果與肛溫之間無統計學差異。結論 暖箱中的早產兒體溫測量時間取決于患兒體重,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10 min,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5 min。
早產兒;暖箱;體溫測量;方式;時間
體溫作為五大基本生命體征之一,是臨床護理人員衡量機體身體狀況的可靠指標。臨床上暖箱的使用對于維持早產兒適中溫度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暖箱內的早產兒特殊的生理特點使得其體溫測量的工具、部位和時間與成人有較大的區別[1]。國外的研究主要是注重測量工具的更新[2-3],國內的研究注重測量部位。專家推薦對于暖箱中的新生兒測量體溫可以選擇肩胛下測量,測量時間為10 min[4]。但是對于暖箱內的早產兒,特別是低出生體重、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體溫測量10 min是否能準確反映患兒的真實體溫有待于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主要是通過觀察體溫測量的時間與患兒體重之間的關系,探討對于暖箱中的早產兒最恰當的測量時間。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呼和浩特市某三甲醫院NICU病房住于暖箱內的早產兒。納入標準:①體重<2 kg,住在暖箱內的早產兒②肩胛部皮膚完好③肛門、直腸無測量體溫的禁忌④第一診斷為早產兒⑤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診斷為體重過低或已發生新生兒硬腫癥的患兒②發熱或升溫過程中的患兒。符合標準的患兒共108例,男50例,女58例;胎齡位于28 w到37 w,平均胎齡(33.6±4.78)w;體重位于1.02 kg到1.99 kg,平均體重(1.53±0.22)kg。
1.2 研究方法
由同一名護士同時測量同一名患兒的左肩胛下、右肩胛下的體溫、直腸部位的溫度,左肩胛下測量5 min,右肩胛下測量10 min,直腸測量3 min。具體操作過程包括:①對體溫計進行校正,誤差在0.1℃以上,玻璃管有裂痕的棄去。②避開患兒擦浴、哭鬧、喂奶和其它醫護操作,并于30 min后測量。③手消后輕輕打開箱門,給患兒取去枕仰臥位,分別將兩支體溫計經左頸和右頸下插入脊柱與肩胛之間的斜方肌部位,插入長度為4.5~6.5 cm,另一只體溫計潤滑后插入肛門1.25 cm,并握住肛表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將雙臀輕輕捏攏固定。3 min后取出肛門處體溫計并記錄,5 min后取出左肩胛下體溫計并記錄,10 min后取出右肩胛下體溫計并記錄④消毒體溫計。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溫度測量結果比較
三組體溫測量結果經方差分析后結果有統計學差異,LSD法兩兩進行比較,結果均有統計學差異。
2.2 體重<1500 g的早產兒溫度測量結果比較
體重<1500 g的早產兒溫度測量結果比較有統計學差異,LSD法兩兩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背部體溫測量10 min的結果與肛溫測量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2.3 體重≧1500 g的早產兒溫度測量結果比較
體重≧1500 g的早產兒溫度測量結果比較有統計學差異,LSD法兩兩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背部體溫測量5 min的結果與肛溫測量結果無統計學差異。
人體溫度作為人體生命體征之一,是反應人體身心狀況的可靠指標,是危重癥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住在暖箱中的早產兒,由于其自身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體溫過高與過低都不利于患兒的病情好轉,所以準確的體溫測量方法對于重癥監護室暖箱內的早產兒病情的觀察和治療有著重大的意義[5]。本研究結果顯示暖箱內患兒溫度測量時間與患兒體重有關,即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10 min,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5 min。這為暖箱內早產兒體溫測量的時間提供參考。本研究的不足是沒探討體重<1000 g患兒以及體溫不在正常范圍內患兒的體溫測量時間,需進一步探討。
通過本研究發現,暖箱內患兒肩胛下溫度測量的時間與患兒體重有關,即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10 min,體重≥1500 g的患兒需測量5 min,而體重<1000 g患兒以及體溫不在正常范圍內患兒具體測量時間需要進一步研究。
[1] 李 楊,彭文濤,張 欣,等.實用早產兒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0-72.
[2] Jarvis M, Katelyn J, Konig K, et al. Accuracy of infrar ed thermometer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 impact on newborn behavioural state[J]. 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3,49:471-474.
[3] Robin B, Knobel, Levy J, et al. A pilot study to examine matur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control in preterm infants[J]. JOGNN,2013,42(5):562-574.
[4] 李小寒,尚少梅,等.基礎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216.
[5] 李 晶,李 飛.早產低體質量兒的體溫管理進展[J].護理學報,2007,14(6):28-3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15.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