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媛,熊亞琴,蔡小敏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心胸外科,廣東 中山 528400)
食管癌切除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
李麗媛,熊亞琴,蔡小敏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心胸外科,廣東 中山 528400)
目的 探討食管癌切除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原因,并制定并發癥護理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科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食管癌手術患者的術前與術后資料,了解食管癌切除術后肺部并發癥原因。結果 80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發生肺部并發癥的幾率為5.0%,此種并發癥與患者術前高血壓、年齡、吸煙及心肺功能訓練等密切相關。結論 對高齡、吸煙、高血壓、肺部功能減弱等高危患者開展食管癌切除術時,必須綜合評估患者營養狀況,引導患者進行心肺功能訓練;術后加強心電監護、供氧并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產生。
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癥;原因分析;臨床護理
食管癌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由于手術治療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而且術后缺少營養供給,容易導致術后產生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嚴重時將危及患者生命。本次主要回顧探討食管癌切除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原因,并針對性的提出護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本組80例食管癌患者中,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齡在40到74歲,年齡均值(60.7±8.0)歲;食管癌部位:胸上段13例,胸中段42例,胸下段25例;經左胸型食管癌切除與胃代食管胸內吻合60例,經右胸、腹部及頸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與胃代食管頸部吻合16例,經左胸、頸切口行食管癌切除、胃代食管頸部吻合術4例。年齡超過65歲25例,術前吸煙60例,心電圖異常者20例,肺功能減退者4例,重度減退者1例,高血壓13例。出現肺部并發癥。
2.1 年齡
很多患者年齡較大,術前伴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導致術后分泌物增加,容易產生各種肺部并發癥。本組80例患者中25例年齡在65歲以上,其中4例出現術后并發癥,并發率為16%[1]。
2.2 吸煙
吸煙是一種對人體危害較大的因素,容易刺激患者氣管與支氣管纖毛柱狀上皮磷化,而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難以排除,降低了患者呼吸道抵抗力;同時吸煙還增加了患者術后感染機會,嚴重時將導致患者出現呼吸衰竭。
2.3 合并肺功能減弱與心血管疾病
患者開展食管癌手術時,受手術高強度操作影響,導致患者外周與心肌供血灌注不斷減少,直接損害了患者肺功能,容易產生多種肺部并發癥。本組80例患者中,3例均合并出現高血壓、心率失常及肺功能減弱等疾病[2]。
臨床護理時必須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一般對高齡、心肺功能減弱與吸煙患者,受以下因素影響:(1)術中淋巴清掃,支氣管分支受損降低咳嗽反射,直接影響了患者支氣管分泌能量;(2)吸入阿片類鎮痛藥與麻醉劑殘留在患者體內,抑制了呼吸中樞,影響了體內纖毛運動,產生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難,呼吸中樞控制肺功能變化,出現肺功能或活力減低,導致肺部血流/通氣比例失調等問題,進而產生肺部并發癥。(3)術中麻醉插管與手術刺激了患者肺部組織,導致交感神經興奮,產生較多的乙酰膽堿,刺激體內分泌物,如果患者咳痰無力,痰液堵塞呼吸道,導致呼吸道不暢就會出現低氧血癥,此種原因已經成為肺部并發癥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上必須強化呼吸道管理,避免產生肺部并發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操作[3]。
3.1 術前護理
手術前對患者開展圍術期教育,引導患者主動咳嗽或開展深呼吸鍛煉。
第一,心理護理。食管癌患者得病后會出現進食困難問題,而且機體營養狀況較差,缺少術后知識,直接影響了臨床手術治療,在此種情況下,患者容易出現焦慮與恐懼等心理,直接影響了患者的睡眠,嚴重時患者將不配合治療。因此臨床護理人員必須結合患者情況開展針對性護理,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危害及手術治療的作用,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自信心,減輕不良心理反應,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性,引導患者認真配合治療。
第二,戒煙。吸煙是一種危害他人及自身健康的行為,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向患者講解吸煙的危害,并引導患者開展呼吸道感染護理,合理排痰,必要時可引導患者服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第三,鍛煉呼吸功能[4]。開展呼吸功能鍛煉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患者肺活量,改善患者肺功能,減少肺部并發癥產生。通常術前訓練療效明顯優于術后訓練。呼吸功能訓練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操作:(1)室外運動訓練,練習上下樓,并利用呼吸功能訓練器進行深呼吸訓練;(2)咳嗽咳痰訓練。咳嗽咳痰組訓練一般可通過兩種方式操作,一種是發聲咳嗽,引導患者深吸氣并張口咳嗽,另一種爆破性咳嗽,讓患者正確坐位,放松四肢,深呼吸后關閉聲門,胸腹部收縮,并用力沖出氣體,此種方法既可以幫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還可以促進患者術后肺復張。同時要求患者家屬配合,提高患者的自信心。(3)深呼吸訓練,首先讓患者做深呼吸,然后停留1到2秒緩慢呼吸,每天進行三次,每次十分鐘。同時還要對患者的肺部情況進行觀察。
第四,加強營養。患者患病后體質非常弱,因此必須在手術開始前給患者補充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的食物,同時以流質與半流質進食為主,結合患者進食狀況及時向患者補充營養,糾正患者負氮平衡與貧血,并調節患者各臟器功能,讓患者以良好的狀態進行手術治療。此外還要開展口腔護理,可引導患者利用淡鹽水漱口消毒口腔[5]。
3.2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從圍手術期開始,主要進行心電與血氣檢測,減少低氧血癥發生,避免產生肺部并發癥。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操作。
第一,術后監護。手術完成后72小時連續進行術后心電監護,患者返回病房后及時進行氧氣吸入、心電監護,并密切觀察患者情況,了解血壓、心率、呼吸與脈搏等變化情況,并認真做好交班。如果患者出現異常狀況,必須找出原因,幫助臨床醫務人員了解患者肺部特征,并給早期治療與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第二,加強呼吸道護理。麻醉后未清醒的患者取仰臥位,讓頭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并發癥。麻醉清醒后,及時向患者講解呼吸道護理的作用,并引導患者咳嗽排痰。本組1例患者術后第二天出現呼吸困難,肺部聽診伴有痰鳴音,血氣分析發現,在吸氧狀態下PaO2<60mmHg,經針對性處理后,及時進行吸痰及吸氧,氧化霧化氨溴索等化痰藥物,并幫助患者咳嗽排痰,待患者排出黃色痰液后病情穩定,再次聽診雙肺呼吸音均勻,血氣分析指標正常,術后病人正常出院。
第三,鎮痛護理。術后麻醉解除后患者容易出現疼痛,直接對病人睡眠與休息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時患者不能用力咳嗽與呼吸,容易出現換氣不足與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等問題,進而誘發了肺部炎癥,增加了氣道阻力,產生了多種術后并發癥。因此術后必須做好疼痛護理,結合患者情況制定有效的鎮痛方式,加快肺功能恢復。
第四,管道護理。術后維持胃腸減壓管通暢,并觀察引流量及引流物的氣味與顏色,長期擠壓胃部,避免因胃擴張造成肺臟擠壓。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的患者要維持胸腔閉式通暢,及時觀察引流量顏色、性質與液體積存情況,避免出現肺不張與肺部感染。
第五,營養供給。術后食管癌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失衡問題,容易出現胃腸減壓、電解質失調等問題。因此術后必須結合患者各方面情況,及時給予患者營養供給,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減少肺部并發癥[6]。
第六,早期活動。給患者講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并引導患者開展。按照以下方法操作:拔出氣管插管后引導患者開展下肢屈伸運動;患者可開展上舉、觸碰頭頂與對側耳朵訓練等練習,同時引導患者手握患側手腕進行上舉,根據患者病情狀況適當增加運動量,以病人耐受力為限,避免因活動量較多或較少影響患者病情,并保證患者睡眠充足。
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癥與醫生、護士及患者具有很大聯系,臨床上應該積極開展預防與防治工作,結合患者病情狀況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并加強臨床護理。為了減少不良因素的產生,術前必須加強圍術期健康教育,并引導患者進行心肺功能訓練;術后讓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并進行鎮痛,滿足患者早期活動與營養供給,避免產生肺部并發癥,促進患者的康復。
[1] 朱儒紅.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醫學雜志,2016,22(18):2206-2207.
[2] 孫曉文,于航娜,孟照英.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肺部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5,12(16):3179-3180.
[3] 崔允華.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對策[J].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15,2(08):34-35.
[4] 高新紅.食管癌術后肺部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5,2(02):157-15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9.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