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華,張春苗,劉 麗,劉 陽*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我國兒童早餐營養狀況及營養不良研究進展
郭愛華,張春苗,劉 麗,劉 陽*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目前,我國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居高不下,營養不良問題不容忽視。為了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應行動起來關注兒童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把合理的營養知識納入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之中,積極動員社會的廣大力量,為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和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保障。
兒童;早餐營養;營養不良
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對兒童營養狀況及健康的重要作用是其他餐次無法替代的[1]。早餐及早餐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兒童營養攝入水平及生長發育,還會對其認知及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兒童早餐及營養不良狀況進行綜述,以便為研究、制定和實施效能高、成本低、效益高的營養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對學習的危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2]:早餐占全天能量的30%,以保證上午學習和工作的需要。進食早餐及早餐營養配比好的兒童,其精力、短期記憶及思維敏捷度均明顯優于不進食早餐的學生。
1.2 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研究表明,不吃或不規律吃早餐將會影響人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同樣,兒童及青少年發育遲緩或營養不良對其認知能力也有負面影響。
1.3 對生長發育的危害
研究證明維生素的攝入水平與貧血關系密切[3]。長期不吃早餐會導致兒童貧血及維生素的攝入貧乏,使其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接踵而至。疾病又會加重機體對營養素的消耗,繼而加重營養不良發生,形成惡性循環。
1.4 對生命的危害
孕產婦及兒童營養不良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貧困的農村地區已成為我國兒童及青少年營養不良的主要集中地區。
2.1 兒童進食早餐比例
賈麗紅[4]通過對373名沈陽市兒童早餐情況調查,發現經常吃與不經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別為92.8%和7.2%。晏渠如對江西3~5年級2257名小學生調查,發現每天吃早餐、經常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比例依次為9.1%,82.5%和6.3%。可見早餐的食用狀況有待提升。
2.2 早餐食物種類
小學生經常吃的食物為蔬菜、水果、粥、米粉、泡飯、面條、饅頭、花卷、油條、餅干、面包、蛋糕、雞蛋、豆漿、奶及奶制品等。賈麗紅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早餐品種單一,有的僅吃糧谷類,蔬菜水果幾乎不攝入或攝入的過少。王賽妮[5]等調查小學生早餐情況,發現城市小學生早餐種類比農村小學生豐富。
2.3 零食及保健品食用情況
賈麗紅調查顯示小學生大多喜歡吃零食,以餅干、糖果、膨化食品為主。也有不少的小學生經常吃保健品和健腦類的營養品,以補充鈣、鋅、鐵為主。
兒童及青少年不吃早餐所導致的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居高不下,楊小君[6]研究發現,我國13~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是未來營養不良學生的重點干預群體。未來幾年,雖然我國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發生率有望下降,但問題依然嚴峻,仍然是全社會需要共同關注與解決的問題。
4.1 加強兒童疾病的管理
積極發揮兒童保健網絡優勢,及時發現與糾正兒童期的各種疾病。秦新紅[7]等研究發現,經常患病是兒童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通過發揮網絡保健的管理優勢,對兒童期各種疾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各種疾病對兒童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4.2 改善家庭環境因素
鑒于兒童營養不良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所以制訂合理的干預措施尤為重要。(1)開展健康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2)普及科學的、營養的育兒方法。(3)鼓勵父母兩人都學做飯,親自為孩子準備早餐。
4.3 加強學校干預措施
除了營養宣傳與教育,學校營養干預也是一個有效解決兒童不吃早餐的辦法。學校每天開展課間餐計劃,在課間規定的時間發放營養早餐。學生及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營養餐”、“營養奶”活動。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學生陽光體育”活動,號召學生每天鍛煉1 h,增強體質,預防肥胖。
4.4 調整飲食結構
調整飲食結構,兒童在增加運動量的同時,應盡量控制快餐、糕點、油炸等高脂肪低營養的食物的進食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多吃纖維素和礦物質含量高的薯類和粗雜糧。
4.5 引導對美的正確認識
部分兒童女生以苗條身材為美,不敢吃葷,不吃早餐,營養攝入不足,因此,老師應引導學生建立以“健康勻稱的身體為美”的正確的形體美觀念。
4.6 發揮媒體宣傳在大眾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媒體宣傳的正面效應,杜絕非科學宣傳,讓兒童避免受有關煙、酒、毒品及垃圾食品等不良廣告的影響和傷害。
4.7 建立和加強兒童營養立法制度
目前,我國制訂的《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1~2020年)》,將進一步指導我國兒童營養改善工作的進行。胡小琪和左嬌蕾等[8]指出,國家和地方層面的法律法規是保證兒童營養改善計劃有效實行的關鍵,然而我國關于兒童營養改善的法律法規建設工作相對滯后,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因此,建立健全的營養保障法律法規,是改變目前我國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根本所在。
為了廣大兒童的身體健康,兒童、家長及學校都要積極行動起來,通過科學安排膳食,提高早餐質量,推廣學校營養餐(早、午餐),及加強體育鍛煉等方式,積極預防和減少兒童早餐營養不良的發生,提高身體素質。
[1] 晏渠如,鄒小暉.小學生早餐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11):2128-2131.
[2] 蔡美琴.醫學營養學[M].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07,247-255.
[3] 劉永芳,龔 敏,陳 立,等.重慶市巴南地區學齡前兒童維生素A營養狀況與紅細胞生成素水平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0,32(13):1456-1458.
[4] 賈麗紅,董幼丹,白英龍,翟玲玲,秦學艷,張 梅.沈陽市某小學兒童早餐零食及保健品補充情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8):722-723.
[5] 王賽妮,李蘊成.大理市小學生早餐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8,32(2):40-42.
[6] 楊小君,許 良,王豐效.我國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未來5年發展趨勢預測[J].第三軍醫大報,2011,33(1):1056-1060.
[7] 秦新紅,李麗英,孫桂平,鄔雪山.學齡兒童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0):1874-1883.
[8] 左嬌蕾,胡小琪.我國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營養狀況及干預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9):1035-1038.
本文編輯:孫春宇
R591
A
ISSN.2096-2479.2017.01.185.02
劉陽,主管護師,婦產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