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艷
(楚雄州楚雄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云南 楚雄 675000)
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
李文艷
(楚雄州楚雄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云南 楚雄 675000)
目的 探究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自然分娩初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施行常規的陰部神經阻滯麻醉,而研究組則運用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術,對比兩組效果。結果 研究組產婦的會陰完整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自然分娩初產婦中采用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能夠有效提升產婦的會陰完整率,并降低其疼痛,安全性較高,可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初產婦;自然分娩;應用效果
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婦的疼痛,確保胎兒的順利娩出。而會陰無保護助產則能夠對胎兒娩出速度予以控制,降低會陰裂傷,確保母嬰安全。本文主要研究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的自然分娩初產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6.8±3.35)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2±1.14)周。將其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陰部神經阻滯麻醉助產,而研究組采用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施行的是常規的陰部神經阻滯麻醉助產,具體為:對產婦會陰部進行消毒,并在第二產程胎頭外露3~4 cm時,助產士用左手食指、中指深入到產婦陰道,在觸及坐骨棘、骶棘韌帶后,用9號細針頭在兩側坐骨結節下方用2%的鹽酸利多卡因10mL進行垂直進針,再依據會陰無保護助產法予以助產。
研究組采用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具體為:于產婦第二產程胎頭露出3~4 cm時,由助產士用左手的食指及中指深入產婦的陰道,觸及坐骨棘和骶棘韌帶之后,右手用9號細針頭于兩側坐骨結節的下方使用2%的鹽酸利多卡因10 mL進行垂直進針,進針深度要控制在2.5~3 cm左右,在抽吸沒有回血現象之后,注入3 mL利多卡因阻滯陰部神經。而在適度的退針后,向左邊的恥骨下支前緣進行3 mL利多卡的注入,以便更好的對會陰神經進行阻滯。注意右側的操作方法跟左側一樣。在通過神經阻滯麻醉后,將剩余的4mL于會陰正中處女膜內的1 cm予以進針,并沿著下肌層與陰道黏膜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同時,向外陰兩側皮下與大小陰唇進行麻醉。同時,還要對產婦進行會陰無保護助產,其中,第一產程主要以消除產婦心理顧慮,助其樹立分娩信心為主;而第二產程則要指導產婦進行正確用力,在產婦會陰張力增加,且主訴會陰撕裂感時,要讓產婦適當的頭向后仰,并進行哈氣、喘息式急促呼吸,來降低腹壓,并在宮縮間隙期讓產婦短促、多次用力,以促使胎兒迅速娩出。
1.3 效果評定
記錄兩組產婦的會陰完整度,會陰完整率=(總例數-會陰側切數-會陰裂傷)/總例數×100%。其中,會陰裂傷分為四個等級:會陰皮膚及陰道入口黏膜撕裂評定為Ⅰ度;裂傷達會陰體肌層,累及陰道后壁黏膜,且裂傷不規則,存在出血癥狀評定為Ⅱ度;裂傷已達到肛門外括約肌評定為Ⅲ度;肛門、直腸及陰道部貫通,直腸腔外露評定為Ⅳ度。同時,記錄兩組產婦的臨床指標、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軟件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會陰完整度對比
研究組產婦共發生會陰裂傷7例,會陰側切4例,會陰完整度為63.33%;而對照組共發生會陰裂傷11例,會陰側切7例,會陰完整度為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產婦子宮收縮乏力1例,胎盤滯留0例,軟產道裂傷1例,產后出血0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產婦子宮收縮乏力3例,胎盤滯留2例,軟產道裂傷1例,產后出血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6.67%。
會陰裂傷、側切為產婦自然分娩中最為常見的損傷,容易出現肛門括約肌損傷及切口愈合不良從而誘發感染等,會對產婦的心理與生理造成較大的傷害,并增加了產婦的疼痛感。因此,在自然分娩產婦中,就需要進行適當的鎮痛處理,并以無保護助產輔之,以提升會陰完整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陰部神經位于陰部內動靜脈上方,由于絕大多數產婦的陰部神經分布存在明顯的個體化差異,在胎頭著冠后,其會陰有高度膨隆現象,無法進行準確的定位,因此一般的陰部神經阻滯麻醉鎮痛不能達到最佳效果。
而對傳統的麻醉方法予以改良,并以坐骨結節下方作為垂直進針部位,可以有效減少陰部內的動靜脈血管損傷。同時,雙側陰部神經與會陰神經阻滯麻醉,對于松弛盆底肌肉效果更為明顯,能夠大大延伸陰道會陰彈性,降低盆底組織對胎頭所造成的阻力,而讓胎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通過陰道。而進行外陰部的多點局部浸潤性麻醉,能夠增強陰道黏膜、肌層以及會陰體和雙側大小陰唇的麻醉效果,讓會陰組織更好的松弛下來,降低會陰裂傷。但需要注意的是,適當的會陰無保護助產,能夠降低分娩難度,避免會陰部的裂傷。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研究組產婦會陰完整度要顯著的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將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應用于自然分娩初產婦中,可以有效提升產婦的會陰完整度,并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可在臨床上推廣與應用。
[1] 黃 愛.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4):3733-3734.
[2] 陳久紅,劉蘭萍.無保護助產技術在低危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02):1-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