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韜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 武漢 430071)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采用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的護理配合
孫 韜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湖北 武漢 430071)
目的 研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臨床上應用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CTA)對其診斷的護理配合。方法 選取2016年期間我院疑似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CTA進行診斷,與此同時加強護理配合。結果 以上所有疑似患者均順利完成整個檢查過程,無一例發生變態反應或者對比劑滲漏等并發癥。結論 臨床中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應用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中護理配合可以提升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符合臨床要求、降低呼吸偽影的幾率,全方面的護理配合尤其重要,能進一步為患者爭取救治時機、治療方向的意義重大。
動脈瘤;主動脈夾層;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護理;配合
主動脈基層動脈瘤發生的原因與解剖學、病理學以及血流動力學等密切相關,主要為主動脈血流自內膜撕裂口逐漸進入主動脈壁,促使內膜發生分離,分離后主動脈壁發生血腫的疾病[1],近些年來,通過CTA對其進行診斷的過程中,因具有無創性,完全可利用對比劑注射顯影技術將主動脈夾層的血管變化狀態進行清晰地顯示,而該種方法診斷準確性已經得到充分的認可,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積極有效的配合可以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控制患者的血壓以及心率,對患者順利完成整個檢查過程的意義重大,為此筆者將對疑似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在實施CTA檢查的整個護理配合措施進行詳細的闡述,其目的是為后續的工作中提供借鑒和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期間我院疑似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9~83歲,平均年齡(62.5±2.1)歲;以上所有疑似患者均進行CTA檢查。
1.2 儀器
儀器:①64層螺旋CT機;②高壓注射器;③留置針;④非離子型對比劑;⑤注射液:⑥碘普羅胺(370 mgI/mL),劑量:1.5 mL/kg,注射速度:3.5~4.0 mL/s。
1.3 CTA方法
①當患者在實施CTA檢查前,必須醫囑患者禁食禁水時間>4~6 h,且無對比劑禁忌,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對并實施靜脈穿刺留置靜脈套管針:18~20號;③同時對患者實施對比劑過敏試驗,過敏試驗需要對其觀察5 min,當患者無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后,才可以實施CTA檢查;④受檢者在等待試敏結果的期間內,同時對患者給予相關的護理配合措施,以此同時著重觀察是否存在變態反應;⑤待CTA檢查全部完畢后,需要保留留置針30 min,以此來預防發生遲發性變態反應[2]。
(1)所用疑似患者在整個檢查過程中,均能按照醫囑要求做準確的屏氣動作操作;(2)另外掃描的圖像清晰,符合影像診斷需求;(3)其中1例受檢者在CTA檢查過程中發生輕微變態反應:惡心,但是對其進行靜脈地塞米松藥物,劑量:10 mg靜脈注射后,癥狀顯著緩解;以上所有受檢者無一例發生對比劑滲流或者嚴重變態反應。
在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實施CTA檢查的過程中,只有細致的護理配合才是提升掃描的成功率以及減低意外狀況的發生幾率的保障。
3.1 護理配合
3.1.1 心理配合
積極與受檢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充分了解受檢者的心理狀態,要主動細致的講解整個CTA檢查的過程、相關知識等,同時講述和告知實施CTA檢查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對出現不良心理(緊張、不安、恐懼)的受檢者,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盡快消除不良心理,穩定心理狀態、控制血壓水平,使其增加依從性,積極配合后續的整個檢查過程;在對受檢者進行講述的過程中,應告知發生對比劑變態反應的幾率較小,使其增加安全感;同時盡快的取得受檢者的信任,為保障整個檢查的順利實施。
3.1.2 檢查前準備
當受檢者準備檢查前,必須明確詢問是否空腹,同時到達空腹時間的要求,避免在檢查的過程中出現嘔吐,引發窒息;對于高度懷疑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應及時的詢問過敏史情況、肝腎功能等對比劑禁忌等[3];在對受檢者實施試敏前應簽署之情同意書;留置針穿刺應選擇彈性良好且直的血管;在實施過敏試驗后,需要對其進行5 min觀察;另外需要檢測受檢者的血壓,著重觀察是否存在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
3.1.3 檢查過程中護理配合
①仔細詢問在過敏試驗后是否存在不適感,如無不適感可以實施CTA掃面;②醫囑受檢者將上身存在的金屬物全部清除;體位:平臥位,指導將兩手做上舉動作后,將掃描位置和留置針充分的暴露后;③將對比劑抽取到高壓針筒中(使用高壓注射器),加熱對比劑溫度(使用自動加熱裝置)使其溫度升高至體溫(目的:減少血管刺激和過敏反應);④吸取生理鹽水(另一針筒),同時連接Y型管,待排氣后應用;⑤連接留置針與高壓注射器延長管后,以速度為:4.0 mL/s左右,向其注入生理鹽水20 mL;密切觀察在留置針周圍的皮膚否出現腫脹、滲漏的情況,需要再次確認患者的靜脈血管保持通暢情況,目的:預防當對比劑不斷注入后,引發劇烈疼痛、腫脹疼痛等;告知受檢者在對比劑注入后全身會產生發熱的狀況、口腔內出現苦味,屬于正常現象;如有不適應立即舉手示意;密切觀察是否發生過敏反應,如存在過敏反應后,應立即停止所有操作(注射和掃描),同時立刻給予抗過敏藥物如:地塞米松(10 mg)或者異丙嗪(25 mg)肌肉注射治療,如出現呼吸困難或者胸悶等情況立即給予吸氧治療[4];另外告知受檢者,屏住呼吸動作是掃描成功的關鍵,因此要求在掃描時一定要緊閉口鼻,促使體內各個臟器保持靜止,同時減低發生掃描呼吸偽影的幾率;對于年齡偏大或者不配合的受檢者,嘴巴不能張開呼吸,可以要求家屬按照要求捏住受檢者的鼻子,待掃描完畢后可以松開鼻部進行呼吸。
3.1.4 掃面后護理配合
通常情況下,受檢者在掃描完畢后需要將留置針保留時間為30 min以上,如未發生遲發性變態反應后,在拔除,對其針眼按壓10 min后,預防針眼部發生滲血或者水腫;以上情況特殊患者除外,當掃描完畢后,叮囑可以攝入食物,防止因為低血糖引發的反應誤以為碘過敏反應[5];告知掃描完畢后盡量多喝水,目的:①促進對比劑的快速排出;②減低對比劑的毒副反應;如當檢查結果確診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后,應立即通知醫生給予下一步相應治療和檢查,防止耽誤救治的最佳時機。
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技術因具有無創性、迅速性和準確性的優勢,越來越多的受到臨床的信賴,但是在提升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符合臨床要求、降低呼吸偽影的幾率,全方面的護理配合尤其重要,能進一步為患者爭取救治時機、治療方向的意義重大。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93-1597.
[2] 時元麗.主動脈夾層動脈瘤49例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136.
[3] 張 紅.數控注射器在CT增強時的護理操作體會[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2):33-34.
[4] 尚玉真,王 莉.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檢測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護理配合[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6):732-734.
[5] 趙國華,姜 洪,于蘭英,等.主動脈夾層急診CT增強檢查的護理配合[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116-111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1.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