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娟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藕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無錫 214153)
社區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研究
吳敏娟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藕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無錫 214153)
目的 探討社區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康復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腦梗死后遺癥康復出院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采用常規康復護理措施,觀察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則采用社區康復護理。在護理后1、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的功能評定量表和改良巴氏指數評定表。結果 觀察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MBI評分和FCA評分較對照組患者有明顯的改善(P<0.05)。結論 社區康復護理能夠有效確保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康復效果,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社區康復護理;腦梗死后遺癥;效果
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心血管意外事件,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腦梗死患者在經過臨床積極治療和護理后,能顯著改善患病情。但由于疾病造成患者腦組織的局部缺血缺氧,在系統治療后仍殘留肢體功能障礙、認知障礙和語言等功能障礙的后遺癥[1]。隨著醫學技術的更新與進步,部分腦卒中患者在治療中保留住性命,但如何有效的降低腦梗死后遺癥對患者生活的影響是腦梗死患者治療和護理中的關注重點。社區康復護理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康復訓練和家庭護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和語言等功能[2]。本研究選擇我院腦梗死康復出院的患者60例,對其中的30例患者實施社區康復護理,取得較為滿意結果,現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腦梗死后遺癥康復出院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56~74歲,平均年齡(65.35±5.14)歲,病程15~85天,平均年齡(50.11±4.27)天。將其按照完全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統計學上比較年齡、性別和病程上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在出院康復中應用常規措施,觀察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在出院后采用社區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創造家庭康復訓練環境:家庭康復環境的改善注重細節,去除門檻,保持地面清潔干燥,開關、門把手置于一定高度上,在床周圍留出一定空間,廁所換成坐便式,廁所樓道設置扶手等。②成立社區康復護理小組:社區康復護理小組成員應包括社區醫師、內科醫生、神經外科醫生、護士等。護士、醫生共同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和相應的評價標準,社區護士定期進行上門隨訪,按照制定的康復護理方案實施護理措施和專業的培訓,做好各種并發癥的預防措施,例如血栓、深靜脈血栓以及壓瘡等。所有康復護理小組成員均進行專業康復培訓,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③康復訓練護理:康復訓練的內容根據患者的生活能力、病情恢復情況以及目前的心理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在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先從簡單的單音節開始,逐漸從詞語到短語過渡到句子的組合訓練,適當通過詩歌、短文、兒歌等進行練習。由家庭照顧者耐心陪伴患者練習,糾正發音,鼓勵長期堅持。肢體功能的訓練循序漸進,從輔助患者坐穩到患者獨立坐穩,采取獨立坐起的方式,調整患者平衡能力。進行站立負重、鼓勵患者主動進行髖、膝、踝關節的運動。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逐漸進行獨立行走訓練。
1.3 療效判斷
采用BMI測量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FCA綜合功能評定量表分為軀體功能和認知功能,其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綜合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軟件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為MBI和FCA評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在康復護理后1、3個月的FCA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康復護理后1、3個月的FCA評分分別為(56.42±13.05)分、(71.36±12.38)分,較對照組患者護理后1、3個月FCA評分(43.25±12.07)分、(59.63±12.56)分有明顯的提高(P<0.05)。
2.2 兩組在康復護理后1、3個月的MBI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康復護理后1、3個月的MBI評分分別為(62.08±15.71)分、(74.29±13.01)分,較對照組患者護理后1、3個月的MBI評分(51.04±12.61)分、(63.41±12.51)分有提升(P<0.05)。
腦梗死后遺癥出院后進行社區康復護理,以社區作為基礎,將患者、家庭和社區視為整體,對患者進行肢體功能、語言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區功能,盡可能恢復患者的生活能力。腦梗死患者在急性期過后,其漫長的恢復時間均在家庭治療中度過?;颊咴诔鲈汉蟮目祻颓闆r取決于出院后的康復訓練[3]。本研究中采用的社區康復護理通過專業的醫護人員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護士在定期隨訪中幫助患者解決康復中出現的問題和苦難,促使患者的康復護理質量得到一定保障。鼓勵家屬和社區人員參與到整個康復中,優化社會支持系統,提高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和積極性。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在采用社區護理康復后其FCA、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社區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保障康復訓練質量,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
[1] 張 靜.腦卒中后遺癥家庭康復護理模式[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21):2578-2580.
[2] 胡秀香,黎 華.社區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6,15(5):26-30.
[3] 邱靜雯.腦卒中后遺癥家庭康復的護理干預[J].醫學信息,2013,26(5):281-28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31.1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