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紅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四川 成都 610075)
由護士主導的呼吸龜行功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謝曉紅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四川 成都 61007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COPD)是全球范圍內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基于肺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實施有計劃的肺康復護理,促進由護士主導的肺康復治療在呼吸科病房的開展。
肺康復關鍵;呼吸訓練;傳統中醫康復
COPD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續存在的氣流受限,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肺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急性加重和并發癥的出現直接影響患者預后。COPD在各類致死病因列第4位。據統計,在我國成年人中, 40歲以上人群的慢阻肺發病率為8.2%[1]。COPD的治療是一個持續長久的過程,不能僅僅側重于急性發作期,有效的管理穩定期,減少急性加重次數也是COPD管理的重要階段,肺康復護理對于COPD管理至關重要。慢阻肺全球倡議在201l版慢阻肺診斷治療和預防策略中提出:似乎所有的COPD患者都獲益于肺康復和體力活動的維持(A類證據),運動訓練是肺康復的核心。西醫學上的COPD康復治療已有20年歷史[2],中醫學肺康復近年也得到較大發展,我科由護士主導的呼吸龜行功有兩年,成立了由病房護士組成的肺康復團隊,制定了規范的肺康復流程,對慢阻肺患者進行了計劃地肺康復訓練。
1.1 呼吸氣流受限、肺過度充氣和氣體交換障礙
氣流受限主要在小氣道,小氣道狹窄變形造成氣道等壓點上移,呼氣過程中氣道失去有效支撐而過早關閉,引起呼吸受限,逐漸肺內氣體不能完全排出,造成動力性過度充氣[3]。進一步會降低肺氣體交換能力,導致低氧血癥、二氧化碳潴留。
1.2 呼吸肌疲勞
呼吸肌包括肋間肌,膈肌,腹壁肌等,慢阻肺患者膈肌明顯下移,不能正常做功,而其他呼吸肌不能代替膈肌,從而呼吸功降低,患者出現呼吸困難。
《肺康復實踐指南》中推薦的肺康復計劃包括:運動訓練、呼吸訓練、營養支持、患教、心理和行為干預及效果評價。其中下肢運動推薦級別為1A,呼吸肌訓練為1B。目前肺康復有呼吸訓練、全身呼吸體操等,具有中醫特色有八段錦、龜形功等。
3.1 中醫特色肺康復--呼吸龜行功的開展
我科自2014年3月開展中醫特色肺康復-呼吸龜行功,訓練區設立在呼吸科大廳,緊鄰呼吸科病房及護士站,方便其他患者觀摩,起到導向作用,方便護士站人員觀察,可緊急轉移不能耐受患者。并有講解海報和設備可循環播放呼吸龜行功視頻。由專業護士4名負責教授指導和觀察應急,每周一至周五每天進行一次訓練。
3.2 篩選患者
參照中華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4],穩定期患者,自愿接受肺康復訓練,有一定依從性,無視聽力障礙、精神障礙者。
3.3 呼吸龜形功訓練
呼吸訓練:包括縮唇功法:吸氣用鼻,呼氣時用口唇縮小呈口哨樣,盡量將氣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深吸慢呼,每分鐘7~8次,每日訓練2~3次。龜息功法:雙腳分開,微微屈膝,雙手對掌,雙肩放松,吸氣,雙手外展分開逐漸匯聚于前方,掌心向下呼氣收回;雙手上移,到胸前推出,身體微下沉呼氣,雙手分開吸氣,擴胸,雙手從耳后上舉呼氣,手心向內握拳,屈膝,雙拳從腋下竄出,上身前屈略微下蹲,雙手變掌由下向上收于胸前,翻掌上舉過于頭頂,雙手繞環,重復。
運動訓練:米字功法:配合呼吸,頭部在空中畫米字,放松頸部肌肉,緩解頸椎壓力。肩部功法:配合呼吸,活動肩背部,配合擴胸、含胸。轉身功法:配合呼吸,左腳邁開一步,右手撘于左肩,左手放于右肘部,左側旋轉,之后還原,右側同法,鍛煉肋間肌。
龍行功法:縮唇呼吸配合全身肢體運動,左腳邁開一步,吸氣雙手打開,仰望天空,呼氣收回,再次邁開左腳,頭左側,左手附于左側髂前上棘出,邊吸氣邊循左側腹、左脅向上,然后隨呼氣向下循;左腳邁開一步,雙手向外伸展手心向上,指尖放于雙肩上同時吸氣,放下呼;左腳邁開一步,屈膝握拳置于身體兩側,左手出拳吸氣,收回呼;雙手叉腰,左膝抬高吸氣,放下呼;左手自然置于左側大腿,左腳邁開身前傾吸氣,收回呼。以上左右側交叉進行。運動鍛煉可增強呼吸肌,改善胸廓活動度,增加肺活量,從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難、提高生活質量。
3.4 疾病教育
對于患者多鼓勵、多引導,進行相關疾病健康教育至關重要。我們每周定期開展患教講堂,對疾病知識及生活方式,呼吸鍛煉等進行溝通和教育,根據傳統中醫藥調護、營養膳食等理論進行指導。
呼吸龜行功以腹式呼吸為主,要求呼吸運動協調勻稱、柔和深長。腹式呼吸可以增加潮氣量,減少功能殘氣量,提高肺泡通氣量,降低呼吸功耗,緩解呼吸苦難癥狀,改善換氣功能[5]。中醫傳統功法易使患者接受,提高依從性,在本科室參加呼吸龜行功的患者依從性達90%以上。
在呼吸科病房開展呼吸龜行功,加強了醫護患的溝通,同時活躍了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患者活動的增加,有助于循環改進,有助于降低血栓風險,促進消化道功能。呼吸龜行功是慢阻肺肺康復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提高活動耐量,是否可縮短慢阻肺住院日尚需進一步觀察。院外穩定期開展呼吸龜行功的鍛煉有助于減少患者急性發作/入院次數。隨著醫療康復學科不斷進步,醫療從診治到康復呈現高一體化,為提高病房護理團隊優質服務質量起到一定促進作用。我國老齡化已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隨著社會醫療及養老機構的發展,肺康復理應得到大力推廣,有資質的呼吸專科肺康復護士應該成為改善慢阻肺等相關呼吸疾病的主力軍,使得患者更多的受益。
[1] 柳 濤,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修訂版)介紹[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1-12.
[2] 夏本芳.慢性阻塞性疾患臨床與康復[J].現代康復,1998,2(6):600-603.
[3] 蔡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0-50.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5] 李賓賓.呼吸訓練對呼吸系統疾病康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6-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A
ISSN.2096-2479.2017.31.194.02
吳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