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婷婷,冉中濤
(南陽工業學校,河南南陽473000)
中職學校校企共建實訓室的現狀分析
理婷婷,冉中濤
(南陽工業學校,河南南陽473000)
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職業學校的根本任務,而實訓基地、實訓室是中職學校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教學資源。隨著國家教育部對職業學校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各中職學校都能通過不同途徑得到各種建設項目,完善實訓基地、實訓室。但要切實提高實訓室建設水平和實訓室的利用率,就必須充分認識和發揮專業教師在實訓室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專業教師應盡可能地參與到實訓室建設的全過程中,與企業人員共同完成實訓室的建設。
中職;校企合作;培養;綜合型人才
(1)以學校為主導,根據教學安排指定所需實驗實習設備。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實訓室都是從學校教學計劃培養角度出發,注重理論性驗證,缺乏實踐性訓練。目前學校為了節約成本,實訓過程多以驗證實驗為主,不能真實反映現實生產的工作條件,缺乏前沿性和實際生產意義,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用途不大。另外由于資金的限制,許多設備存在老化甚至是嚴重與社會脫節,設備更新換代普遍較慢,不能及時與社會銜接,造成一定的技術空檔期。
不過該模式最大優點是生產過程、教學實訓安排完全由學校掌握,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計劃自主安排,隨時根據社會的需求對教學計劃進行整改或者進行新的開發,自主性強,方便靈活。缺點是一次性資金投入較多,加上缺乏企業技術骨干的指導與管理,教師實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最終會造成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不夠規范。
(2)以企業為主導,由企業業務員推銷。以企業的思路進行實驗實習設備的設計和生產,結合了當前的一些市場需求。該模式雖然和社會當前需求所接軌,但是由于是企業起主導作用,產品設計缺乏與學校的銜接環節,另外大部分該類實訓室沒有相應的配套實訓任務,最終容易與學生的實際理論學習情況脫軌,實踐性過強,但理論性明顯不足。由于設備采用商品推銷模式,缺乏相應的技術人員做指導,設備的功能開發和后期利用嚴重不足。此外,設備維護成本高,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做依托,一旦出現問題將可能導致設備癱瘓,無法使用。
(3)形式上的校企共建模式。目前校企在實訓共建方面,主要是以下3種形式:①企業以贈送的形式將企業實際設備投資給學校;②企業幫助學校規劃實訓室,使實訓室設備規劃盡可能貼近企業實際生產流程;③學校將實訓基地、實訓室建在企業里面,與企業共享實訓資源。
該模式主要是校企訂單合作辦學,學校為企業培養急需的技能人才,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建設實訓室,教學計劃則按照企業的實際要求進行以教學過程即包含了理論知識,同時也融合了實際需求。該模式雖然從學校和企業層面來說,達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但是該模式仍存在以下弊端:①教師沒有參與設備的開發,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完全深入了解設備并使其與教學進行銜接,造成實踐訓練同理論教學不同步;②教師沒有直接參與設備的建設,對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沒有深刻的認識,導致在以后的教學中不能更好的利用;③教師缺乏對設備的升級和改造能力。當新設備使用一段時間后,也會導致設備在一定時間后脫離市場需求,甚至變成廢品;④在服務教師科研方面,實訓室建設未發揮應有的作用。
鑒于以往校企共建實訓室存在的各種弊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問題,讓校企共建實訓室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得到鍛煉,讓教師在共建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不斷提高科研的積極性,我認為新的校企共建實訓室應該從以下3方面去做:
(1)共建前期階段。企業研發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在共建初期進行全面的社會調研,廣泛深入社會各行業,認真了解當前市場的專業需求以及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最終結合我國國情,教育方針制定學校和企業所需要的實訓項目,建設雙方需求的實訓室。雙方共同建設實訓室,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企業,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
(2)共建過程階段。經過調研分析后,企業學校雙方人員共同參與設計建設實訓設備以及實訓室的建設,在設計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協作,不斷地優化改進共建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教師轉換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當成企業的工人,全程參與設備的裝調。
(3)設備使用過程階段。教師全過程全方位的參與到實驗室建設中,一方面鍛煉了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彌補了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扎實而實踐動手能力較差的短板,教師的科技研發能力也大大得到了提高,增強了教師的信心,在后期還可以根據社會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的實訓項目甚至是對設備的改造升級。另一方面,教師參與到實驗、實訓設備建設過程,了解設備工作原理和結構,可以縮短企業對設備使用的培訓時間。在設備使用過程中,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參與建設的專業教師可以自行解決。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適應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將豐富中職的教學內容,推動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校企緊密型產學結合之路,無論對人才培養,還是對企業創造財富,都將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理婷婷(1988-),女,主要從事機電、數控方面專業課教學以及電子實驗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