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傳莉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延邊分校,吉林 延吉 133001)
科技創新一直是我國生產力及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戰略支撐,需要將其放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推動科技進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已經成為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發展戰略。在國家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中,計算機技術起著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學生,也是屬于創建我國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而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隨著我國開始邁入信息社會,社會上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需求更大,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認可度也更大,用人單位急需創新能力很強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將計算機專業學生培養成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改革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的要求,也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
在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進行業務培養時,要求學生既掌握與專業知識相關的理論知識,也需要進行計算機應用的相關訓練。在創新模式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相關教育活動還很不足,主要表現為沒有合理劃分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學習比例等,直接導致學生的創新精神極度缺乏,將來走上社會后對崗位的適應力很差。因此需要在校內積極展開關于創新能力的宣傳。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保證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要想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僅僅依靠學校行政職能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全校都需要提升專業培養的認識。另外,學校的各部門要很好地協調自身的工作,做到齊心協力,牢固樹立新型教育觀念,從而在校園內實現有關創新環境的良好氛圍。學校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學術自由,使其在學習活動處于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在課堂上的選擇權以及自主權,并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進行鼓勵,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利用這種方式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思路得到最大程度拓展,還能使學生對自身的潛能充分挖掘。在課堂上需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養成對結論質疑的習慣,鼓勵學生對現有結論反復求證及思索,使學生在不斷思考中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作為前沿性學科,也應該對學科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充分應用,使學生的校園文化得到豐富,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激發,使個人在校內擁有廣泛的舞臺空間。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人才培養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是學生進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主要引導者,也是課堂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習的主要推動者。因此,課堂上開展的任何教學改革都與老師的付出有顯著聯系。教師是一線教育工作者,也是最接近學生的群體,對學生的各項情況可詳細地進行了解,可依據學生的反饋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及時進行調整。另外,通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總結分析,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體系。因此,要想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教師也得具備相應的創新精神。①需要建設具備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教師創新意識是創造力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可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新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接受老師傳輸的知識內容后,也會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因此教師需要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提高。只有對學生在課堂上關于各種問題的探究欲望進行激發,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②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構建相互理解的師生觀。傳統應試教育的遺留使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與教師不處于平等地位。一直以來,教師都是以長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可見教師在學生心中崇高的地位。雖然學生對教師的這種態度充分表達了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及敬愛,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度對教師地位及尊嚴進行強調反而不利于在課堂中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應保持平等,要利用老師的創新精神及創新思維帶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應該在課堂中遵循平等的師生觀。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反映,創新思維不僅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進行揭示,最主要的是可以產生新穎的成果。相較于其他專業學生來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頭腦中表象內容較少,對書本中知識的發展過程進行展現,這也體現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就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學來看,多仍是采用注入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作用是主導的,限制了學生們的主體作用發揮。另外,這種教學方式也多注重學習結果,而對學習過程的關注不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缺乏,就很難說對學生創新思維可進行很好地培養。要想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中以創新思維培養為契機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如對學生的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刻苦鉆研、勇于實踐精神能力進行培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創新教學的主要要素有主體性、歸納性及發現性等,這就要求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的同時,采用創造性教學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提供條件。研究性學習就是基于這一目的設置的課程方案,其創新教育典型功能發揮十分具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實際生活中確定需要進行研究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取相關知識,并解決相應問題。一般有查閱資料、社會調查及現場觀察等等方式。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學習,學生在課堂中接觸的都是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了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進入新世紀后,人們生活已經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發生巨大變化,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熱門不可缺少的必備素質。計算機技術也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工作的各領域,在未來擁有十分廣泛的發展空間。而是否具備計算機技術能力及創新能力是企業選擇人才的重要標準。因此,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來說,尤其需要對計算機技術專業能力及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1]靳瑞霞,徐久成,尹清爽,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師計算機專業創新能力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7,(12):70+74-76.
[2]李向華,張自力,陳薇薇,等.面向創新型研究生教育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6):188-192.
[3]吳春明,鄒顯春,杜云,等.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5):240-243.
[4]寧彬,谷瓊,袁磊,等.基于學科競賽的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軟件導刊,2015,(4):171-172.
[5]付小晶,張國印,武俊鵬等.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8):27-29.
[6]韋韞韜.計算機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下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5,(8):52-53+56.
[7]史曉楠,賈澎濤,羅曉霞,等.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以西安科技大學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1):30-32.
[8]熊蕾.競賽平臺在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4,(10):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