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明生
2017年,衡陽市農機局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機局部署要求,通過行政推動、補齊短板、機藝融合、創新驅動等綜合舉措,切實加快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步伐,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加快躍升,工作初見成效,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50.1%,其中水稻、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74.8%、57.1%。一是堅持多維度發力,力求精準施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加快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納入市委《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勢的若干意見》加以部署推進,明確要求縣政府和相關市直單位加強組織領導,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市財政預算安排專項工作資金支持提升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農業機械化。進一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行差別化分類調控,重點突出主要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對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的農機具實行上限頂格補貼,薄弱環節裝備水平快速提升。2017年全市共使用補貼資金3902萬元(其中報廢更新補貼61.5萬元),補貼重點機具3650臺,全市農機總動力達601.5萬kW。二是堅持多層次推進,確保技術到位。強化部門協作和措施幫扶,開展品種、栽培、機具和加工等技術集成探索,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形成糧油全程機械化生產推廣合力。7個農業縣市都建立萬畝連片的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解決水稻主產區的機械化機插、無人植保、機烘技術和秸稈還田的示范推廣,打造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成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專家組,負責決策咨詢、技術指導、培訓交流等工作,組織相關專家組開展“技術巡診”活動,分組赴7縣市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巡診。全年共開展農機技術培訓121期,培訓8850人次。三是堅持多要素聚集,攻克薄弱環節。針對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薄弱環節,組織開展了以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為主題的“補短板、推全程”系列活動,先后召開“三一”技術育秧、水稻機插秧、高效植保機械化、油菜免耕直播和機械化烘干等系列現場觀摩會,重點展示演示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各個環節的新技術新裝備,全市各地共舉辦相關活動超過50場次。四是堅持社會化服務,激發主體活力。以實施“千社”工程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機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