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烏蘭察布市農村林業改革發展管理站,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全市自2008年以來,共爭取中央投資項目5個,其中大青山自然保護區1414萬元,岱海濕地自然保護區2個,分別為300萬元和2336萬元,黃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650萬元,察爾湖濕地公園300萬元。2017年又向自治區林業廳申報3個投資項目,分別是岱海、黃旗海退耕還林濕地和霸王河濕地公園建設,計劃投資7282萬元。
(1)對全市林業系統管理的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有林場開展調查摸排工作。對能夠立即開展整改工作的問題,立行立改,組成兩個禁牧督查組對全市11個旗縣區的禁牧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全市各級森林公安機關共立案查處38起,收回林地191.16hm2。
(2)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工程管理辦法和技術標準執行,實行合同制、招標制、監理制和驗收報賬制管理,既保證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2017年,全市計劃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5.02萬hm2,其中國家林業重點工程1.58萬hm2,地方重點區域綠化1.13萬hm2,義務植樹0.31萬hm2、700萬株,退化林分改造計劃任務1.33萬hm2,森林撫育計劃任務0.67萬hm2。目前,共完成造林2.64萬hm2,其中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完成1.24萬hm2(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0.82萬hm2,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0.28萬hm2,天然林資源保護公益林建設工程0.14萬hm2),占年度任務的79%;自治區重點區域綠化項目完成0.8萬hm2(通道綠化0.33萬hm2,城鎮及周邊綠化0.41萬hm2,村屯綠化0.04萬hm2,廠礦園區綠化約0.03萬hm2),占年度任務的71%;義務植樹完成0.59萬hm2、栽植各類林木750萬株。
(3)全市濕地普查工作已經結束。待自治區出臺《全區濕地保護名錄》后,按照統一安排部署再制完《烏蘭察布市濕地保護名錄》。察右前旗黃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南區)已開始確界工作并完成了10km的圍欄圍封工程。
(1)對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不夠重視。自治區林業廳已經設置專門機構對濕地和野生動物進行保護管理。目前,烏蘭察布市尚未成立正式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從事該項工作,從市級到旗縣全部使用兼職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時間和效率均難以保障。林業系統各類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建設監管主體責任不落實。原來經當地政府批準成立的岱海、黃旗海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由于未經市編辦審批,近日已經撤銷。其他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均未成立機構、組建專業技術隊伍,基本上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
(2)重“設立”輕“保護”問題突出。林業系統管理的7處各級自然保護區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探、采礦企業的侵入和破壞,其中大青山、紅山、蘇木山情況較為嚴重。另外還有旅游項目未得到審批擅自進入保護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破壞自然景觀,如大青山、蘇木山、岱海、黃旗海。
(3)建設與保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全市只有大青山、岱海、黃旗海、察爾湖爭取到近5000萬元的中央投資,其他保護區各級地方政府均未投入建設與保護資金。
(4)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執法的主要依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內蒙古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對于烏蘭察布市濕地資源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相矛盾的現實,這些法律和條例對破壞濕地和危害野生動物的定罪標準尚未明確說明,且執法剛性弱,難以有效監管濕地引進的旅游項目和企業,對打擊相應的違法犯罪活動無法可依、無據可查。
(1)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參照其他盟市的做法,除大青山自然保護區以外,盡快組建其他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保護管理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隊伍;蘇木山、紅山、馬頭山也可采取與國有林場兩牌子一套人馬的方式,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建設、保護、監管等工作責任和任務;同時要求各旗縣林業主管部門也要組建或明確濕地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工作的機構,爭取市編辦下文予以明確。
(2)要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資金項目。加快全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的基礎建設,確保集寧霸王河、興和察爾湖、卓資紅石涯等三個濕地、生態公園在五年后通過國家林業局的驗收,取得正式命名資格。
(3)要加快立法步伐。力爭在2018年完成岱海、黃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立法工作,并盡快啟動蘇木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立法工作。
(4)要督促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盡快組織開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的確界立碑和濕地資源名錄的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