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迪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當前高考人數正在逐年減少,各本科院校也在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使得高職院校招生更加困難,無法達到預期的招生計劃,這種情況使學校的快速發展被制約,并且各企業更愿意選擇本科院校的學生,使高職院校的就業難度加大。如果就業率比較高,就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選擇該院校,對于鐵路類高職院校,由于鐵路和地鐵等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用人需求量比較大,就業率較高一些,招生人數也隨之增加,因此,可以看出就業問題直接影響著院校的發展。
(1)學生專業技術水平低。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低,并且院校也過于注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掌握的不牢固,學到的專業知識并不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培養出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要求,使得各企業更愿意選擇本科院校的學生。此外,高校雖然重視學生實踐技術能力的培養,但是受實訓基地、師資、設備儀器等因素的影響,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專業技能。
(2)學生自身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由于高考分數不理想而來到高職院校,他們自身的管理能力比較低,并且高考成績比較低,導致他們存在自暴自棄的心理,這些因素使得他們對自身未來工作崗位沒有方向,即將畢業依然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他們就業問題。并且大部分學生存在“眼高手低,看不上”就業崗位的情況,學生也因為地域和單位問題,部分選擇回家鄉工作放棄外地的較好待遇,部分選擇薪酬較低的國有企業,放棄報酬較高發展前景好的民營企業,使他們本可以找到崗位就業,卻變成了沒有工作單位可去。
(3)用人單位招聘存在不公平。當前崗位競爭激烈就業難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也一直被社會所關注。高職畢業生遭到了不平等的就業待遇,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遭到破壞,使高職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一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會依靠父母的地位、權勢、金錢以及掌控的資源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并非學生的真實實力,這種“論出身”找工作的情況使高職畢業生找工作的積極性被打擊。還有一些用人單位“論性別”和“論戶籍”,在招聘時歧視女性和外地畢業生,人為的設置門檻,提出一些比較苛刻的要求,阻礙了人才的交流。
(1)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各高職院校必須明確,只有優秀的技術型人才才受各企業的歡迎,因此,各院校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結合院校實際情況擴建實訓基地,增添新的設備儀器,也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深造完善自我,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對考核評價體系也要創新考核模式,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出的學生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2)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高職院校首先應該在新生入學分好專業后,以報告會的形式為學生未來工作崗位進行一下規劃,讓學生明確自身未來可以去什么崗位工作,根據自身喜歡的崗位向著目標奮斗。各高職院校也應該安排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定期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也要鼓勵學生勇于去外地工作,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也要讓學生明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注重是否具有發展上升空間,將學生“眼光高”的錯誤思想進行轉變,對剛工作的學生來說要求不能過高,要懂得不斷學習完善自我,對學生找工作面試、簡歷等也要進行指導教育。
(3)平等對待共同發展。對于各企業必須明確人才不論出身和性別,要平等對待高職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在人才招聘時要共同考慮,高職院校培養出的是技術型應用人才,同時也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要以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為目標,善于發現人才和用人,人才之間不分等級同等對待,只有這樣才能夠聘請到更多有用人才,推動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從根本上找尋就業率低的原因,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解決,培養出的學生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只有學生比較優秀,才會有更多的企業主動來招聘與其合作,學生就業難問題才會被解決,也能夠推動企業和院校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