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亮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裝備制造技術分院,吉林 吉林 132000)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祖國的大國工匠,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實用型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師既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即“雙師型”教師。而事實上,現在絕大多數高職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缺乏實踐技能與經驗,而從企業引進的能工巧匠,大部分缺乏教育教學經驗及扎實的理論基礎。
目前國家從國情實際出發出臺各種規程,大力發展高職院校教育模式,以期培養滿足社會用人需求的大國工匠。但是根據各個行業相關調研情況看,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工作距企業用人單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知識文化層次普遍較低,相關專業的知識點漏洞過多,缺乏基本的分析問題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獨立上手工作;②企業崗位工作經驗缺乏,部分領域幾乎空白;③責任心不強,做事懶惰,缺乏毅力,組織紀律性差;④價值取向有偏差,心高手低,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不成熟,對自我認識不夠清楚;⑤外語(日語/英語)能力缺乏;⑥自我學習能力較差,需要大量的培訓。學生自我素質普遍偏低,對高職院校的教學運行及育人質量產生較大影響,這也對高職院校的教師的執教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高職院校的學生是傳統教育體制模式下的失敗者,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依然是本科院校的教學手法,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不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學生知識漏洞過多,無法銜接,導致厭學情緒重,喪失了學習信心,所以必須要對目前的教學方式進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改革的核心即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德智并舉,其中職業素養的培養對于教學質量有決定性作用,表現形式為課堂5S模式的實施。
5S管理模式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素養這5個詞的縮寫,這是日本企業獨特的一種管理辦法,正是因為豐田大力執行5S管理模式,從而創造了日本汽車工業的世界奇跡。
職業院校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必須與社會的用人職位相吻合,鑒于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出口定位及企業5S管理模式的巨大優勢,根據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等,將5S管理模式引入職業院校并結合課堂教學、塑造學生的心靈及進行教學領域的教學改革,配合行動導向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法等,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前接觸企業文化,用企業的管理模式約束學生的行止,規矩學生的作為,完成任務時不止用腦,而是腦、手共同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手腦統一”,通過行為的引導與心靈的塑造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勝任企業需求。課堂5S管理是當今世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完美組合,也是各種先進職業教育技術的集中體現,開創了全新的現代職業教育的完整體系。通過這些教學革新與設計,職業院校的教師執教能力與育人能力也將得到長足發展,學生職業素養及育人質量顯著提高。
課堂教學引入企業5S管理模式,在改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保障授課效果、營造高質量教學氛圍以及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等方面有顯著效果:①整齊、清潔、干凈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神清氣爽,長此以往培養學生干凈整潔的意識,提升道德素質,提升學生歸屬感;學生從身邊小事的變化上獲得成就感,對自己的工作與學習易付出恒心與耐心。②提升學習效率,學習物品擺放有序,不用花時間尋找,老師榜樣學生,學生獲得正能量,逐漸約束不規矩行為,改變做事與學習態度。③保障學習效率與聽課效果,學生上下自發形成學習講究的風氣,品質自然有保障,開小差溜號現象逐漸減少,良好的習慣既節省空間又節約時間。
教學改革就是人改,一切出發點就是為了雕刻學生、塑造心靈、約束行止、培育大國工匠。好老師是心靈的呼喚者、情感的支持者、環境的營造者、內容的選擇者、有效的組織者、學習的參與者。高職院校教師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塑造人的涵養,樹立人的正氣,改變學生面貌,約束學生行止,規矩學生行為,升華學生三觀,培育祖國的大國工匠。
[1]楊宏強.5S 管理的概念、特點和實施[J].科技與管理,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