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勇
(福建省閩侯縣竹岐鄉農業服務中心,福建 閩侯 350107)
如何通過智能設備實現農村生產力機械化水平提高
鄒志勇
(福建省閩侯縣竹岐鄉農業服務中心,福建 閩侯 350107)
科技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帶動人工智能的發展,作用于生產上,簡單重復的勞動正在逐步被機械化、科技化的人工智能所取代,智能設備的發展能為生產力帶來新變革。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生產力水平、農業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在于農業機械化的實現程度,智能設備的使用代替手工作業,能夠提高勞動生產力。
智能設備;農村生產力;機械化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農業的機械化,農村生產力水平的高低也在于農業機械化實現的程度。近年來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生產機械化水平提高的作用上,智能設備的應用幫助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質的飛躍,降低了勞動生產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智能設備的使用是實現農村生產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措施,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生產力水平的內在動力。
隨著建設智能電網的開展,迫切需要研制智能設備,使現有電氣設備具有自我檢測、自我診斷和自我控制功能,以適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從而使之成為智能電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眾所周之,所謂智能化就是指使對象具備準確的感知功能、正確的思維與判斷功能以及行之有效的執行功能而進行的工作。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生產力成本上升等問題的凸顯,再加上科技進步后的工業機器人性價比臨近拐點,接受度漸增,工業機器人在不少領域已隱隱形成替代人工的趨勢,而在工程機械行業這一趨勢或許同樣適用,智能化已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的主要趨勢和方向發展,而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對我國工程機械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工程機械面對市場經濟、參與全球競爭,先進的制造技術與高端產品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村生產力提高上也無法忽視智能設備的重要作用。
農機裝備整體呈現信息技術智能化趨勢。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機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機工業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與發達國家相比,整體水平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大馬力拖拉機、大功率聯合收割機、采棉機等大型、高端農業機械等仍依賴進口。但我國農機行業也在致力于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裝備能力升級,促使農機裝備不斷向智能化、高端化靠近,逐漸縮小與國外的差距。農業現代化發展與農機智能化發展息息相關,我國農業現代化經過1.0到3.0的演進,如今正向4.0邁進。在農業4.0新時代,將呈現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全新現代化農業形態。裝備技術創新是基礎“堡壘”,想要在國際市場上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業生產的地位,必須加快發展智能農機裝備技術,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提升農機裝備的供給能力,縮小與國外產品差距。支撐現代農業發展,保障糧食和產業安全,既是農機人的歷史機遇,也是農機人的歷史挑戰。在呈現科研領域農機化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才能談互聯網+、智能化、電商平臺、農機新能源、農業新技術、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廣義的農機化概念,為推進現代化農業出謀劃策。
2016年-2021年農機裝備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表明,農機裝備智能化工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發和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傳感器、采集器、控制器,推動傳統設施裝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大田種植、品種區域試驗與種子生產、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設施和裝備的智能化水平上來。深耕深松、播種、施肥施藥等作業機具配備傳感器、采集器、控制器,聯合收割機配備工況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和定位系統,大型拖拉機等牽引機具配備自動駕駛系統。水肥一體機、濕簾、風機、卷簾機、遮陽網、加熱裝置等配備自動化控制裝備。設施化畜禽養殖的通風、除濕、飼喂、撿蛋、擠奶等裝備配備識別、計量、統計、分析及智能控制裝備。水產養殖增氧機、爆氣裝置、液氧發生器、投餌機、循環水處理裝備、水泵、網箱設備等配備自動化控制裝置。
(1)用智能高效掌好智慧農業的“船舵”。未來種田靠“數據”,智能農機的發展需要更有效地通過數據服務來利用農業資源。“高效、可靠、舒適、通用”是未來農業機械發展的方向,農業機械必然走向智能化,基于智能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政府部門可以實現農機作業實時全局監管,通過年度、季度作業數據統計分析,補貼發放依據和政府決策管理,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準確掌握農機作業進度;合作社和農戶可準確掌握農機作業進度,實時查詢農機投入和地理分布情況,作業過程中完成測畝,節省人力開支和時間成本;農機企業可以建立龐大的用戶信息庫,通過大數據智能商業分析、科學指導生產銷售和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提高農機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用戶粘性。
(2)戰略聯盟。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發展現代農機就是要實現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相融合,做到“四化”同步推進:一是農機政務管理高效化,提高辦事效率、整合行業資源、輔助政府決策;二是農機生產智能化,通過科技融合帶領農業發展;三是農機服務便捷化,做到更便利、更精準、更高效;四是農機營銷網絡化,實現市場全球性、資源整合性、資本流通性。搭建一個開放共贏的農機與三農“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積極培訓和指導農村作業提供者開通手機APP客戶端,網上申請農機深松作業遠程電子監測,即時查看農機作業面積;積極培訓指導鄉鎮農機管理人員登錄深松作業遠程電子監測平臺,運用平臺加強農機深松作業網絡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機使用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信息系統的智能化是網絡建設的重要發展趨勢,基于目前智能科技的進步和農業對現代高科技的迫切需求,通過數字化或智能化農機工廠的設計更新,更好、更快地規劃高效的生產線及進行老生產線改造,縮短新產品的上市周期,減少新產品的開發成本和風險,優化產品設計以利于加工,通過智能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利用,促進農村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水平提高,實現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
[1]杜江,王雅鵬.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2005,(3):17-19.
[2]廖桂平,肖芬.智能化農業信息系統與農業推廣[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4-7.
[3]尹鋒.智能化農業信息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情報學報,2001,20 (3):317-322.
How to Improve the Mechanization of Rural Productivity through Intelligent Equipment
ZOU Zhi-yong
(Fujian Provincial Agriculture Service Center,Minhou,Fujian 350107,China)
The fas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which has an effect on production.Simple repetitive mental labor is gradually replaced by mechaniz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device can bring new change to productivity.Our country is agricultural country,rural productivity level and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Intelligent equipment can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which can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smart devices;rural productivity;mechanization
F323.3
A
2095-980X(2017)04-0012-01
2017-03-07
鄒志勇(1976-),男,福建閩侯人,大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提高農村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