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云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臨安 311300)
多元化農業推廣體系問題及對策研究
章云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臨安 311300)
隨著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戶增收多元化的訴求,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農業推廣體系傳統的性能和作用面臨挑戰,以政府推廣體系為載體的壟斷局面,正被供應主體多元化打破,多元化的農業推廣服務逐步成為革新開展趨向。
農業;農業推廣;多元化
我國農業推廣始終是以政府推廣體系為主體。以中央、省、縣、鄉為主的四級農業推廣網于20世紀5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改革開放后,農村家庭承包制的實行,四級推廣體系逐漸瓦解,逐步建立了“五級一員一戶”的推廣體系,建立了中央、省、市、縣、鄉五級農技推廣機構,村級設立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農業行政部門主管、組織、協調、實行各項推廣任務。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漸建設起來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有著明顯著的“為短缺經濟服務的”印記,其傳統功用面臨著挑戰。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多層次化、農民需求的多元化,以政府推廣體系為載體的壟斷場面,正被供應主體多元化打破。政府主導的農技推廣體系穩固開展。同時,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及涉農企業等多元化農技推廣逐步發育起來,形成了農業推廣組織多元化的格局。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國家對農業支撐保護的重要組成是農業推廣體系。一般是指承擔整個國家農業推廣工作職能的組織機構的總稱。多元化新型農業推廣體系是指以中央、省、市、縣、鄉(鎮)五級農業推廣機構為依靠,農業院校、科研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和涉農企業等多元化主體普遍參加的農業推廣體系。該體系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由多個社會主體獨特形成,雖然它們各自職能定位不同,但相互之間關系嚴密、互為補充,不可替代。
(1)政府主導型農業推廣面臨的問題。①政府主導的農業推廣辦事進程決策機制和利益資源調配機制遵照的是由上而下的過程,這種機制決定了推廣資源的分布是倒三角形,處于基層的推廣人員和推廣對象農民很難取得相干的資源和利益。②基層農業推廣定位不清,導致農技推廣沒有成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主要工作。認識不夠導致經費投入不足,人員培訓不足以及農業推廣的條件和保障滯后。③行政區劃與自然生態區域不一致,推廣效率不高,推廣資源浪費。農業消費是自然再生產的進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特征,在同一生態區域范圍技術的一致性強。但現行農業推廣機構按行政區域設置,人為地將生態區域割裂。一方面造成農業推廣機構不必要的重復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推廣的內容有可能違背生態區域的自然規律。隨著市場經濟的展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依附行政手腕進行農業推廣的作用日益弱化,市場對農民生產方式的引導和對科技資源的配置起著根本性作用。
(2)企業帶動型農業推廣的問題。①企業以追逐自身利益為準則,其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服務農民相悖,服務意識不強,導致服務不能滿足農民的要求,容易轉嫁風險,使農民利益損害。②企業帶動農民的合同約束力不強,影響雙方的交易過程,對合作關系有負面的效應。③企業在協作中掌握著合作的市場開辟和內部管理,占主導位置,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和管理權,可能會制訂有利于本人的利潤調配計劃,容易造成企業全面把持的局面,不利于民主管理與制度標準,很容易造成其剝削農民的現象。
(3)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分析。①在市場需求及國家政策激勵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迅速開展。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加入專業合作社農戶數量相對較少、覆蓋面低、規模不大、入社農戶占農村總戶數的比例小,合作緊密性不強。②市場競爭力不強,帶動能力弱。目前各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多以松散型為主,以產權關系結成的專業合作社少;帶動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在合作內容上局限于技術、信息等服務方面,功能不足;依靠龍頭企業、發展大戶的比較多,依賴政府支持較多,真正能夠在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具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大型專業合作社少。③規范發展不足,制度和內部治理不健全。一是在社員的管理上渙散,程序規范化不足;二是在產權的劃分上,權屬含糊,關系不明,歸屬界定不明晰;三是在民主管理上,盡管都擬定了章程,成立了監事會、理事會等組織機構,但運作和事務管理上隨意性較大。合作社內諸事民主少。
(4)農業高校或科研院所面臨的問題。農業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服務對象是龍頭企業和農戶。工作目標是教育性或推廣其社會及經濟成果,是由農業教育或科研機構通過項目、基地、企業和合作組織等媒介,把教育機構的科研成績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內驅力不足和資金不充足是實際運行中的兩個問題。無效供應和短缺的資金阻礙了農戶和涉農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和成果的獲取。
(1)政府。政府無論實在服務還是在宏觀管理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多元化服務的狀況,應建立起相應的組織管理機制,加強政府與各供給主體間的協作與配合,實現政府公共機構改革與其他主體的互補。政府應不斷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為推行體系提供制度保障。
(2)涉農企業。以涉農企業為紐帶,政府服務部門以及科研院校的專家參加。雖然涉農企業最終得到的是產品,然而,產品生產過程以及進入市場涉及到政策、人才、技術和管理層面,與政策管理部門、人才培養部門、技術研發部門以及市場的監管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這種關系是圍繞著企業的生產需求,是以利潤和效益為目的(當然也包括參與部門的效益),合作各個方面都有內在的推動力。涉農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要保障“從土地到餐桌”的生產過程安全,必須推行一整套的標準體系,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所以圍繞龍頭企業推行農業標準化戰略,是目前地方實施農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方式。
(3)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政府服務部門、科研教育組織以及企業的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其技術力量的薄弱,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來自政府的政策扶持、科研院校的技術和人才力量支持。這種合作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需求為中心,供需對接緊密。科研人員和大學老師參與或被邀請幫助農民的組織,有兩種內在動力:一是受到重視和認可;二是通過這種參與合作可以掌握科研、教學需要的第一手材料,是發現研究問題的直接渠道。政府部門的參與和幫助,也有它內在的動力:一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政府做好農村工作的平臺;二是農民專業協作組織效益放大,是政府工作成績的亮點。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成為農業推廣服務合作的紐帶和平臺。
[1]夏敬源.發展多元農技推廣服務現代農業建設[J].中國農技推廣,2010,(4):4-7.
[2]夏敬源.準確把握農業發展變化趨勢,大力促進農技推廣改革創新[J].中國農技推廣,2011,(11):4-8.
[3]陳錫文,趙剛,陳劍波,等.中國農村制度變遷6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Problem 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iversifi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ZHANG Yun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Zhejiang 311300,China)
With the chang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demands of diversification of farmers'income,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and rol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established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system is facing the challenge,and the government promotion system is in the monopoly situation,which is broken by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in body.A wide rang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innovatio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extension;diversification
F323.3
A
2095-980X(2017)06-137-02
2017-05-08
章云(1992-),女,浙江杭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