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慧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及研究
陳 慧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循證護理用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隨機將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15例。常規組運用常規護理法,而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運用循證護理法,并觀察和對比兩組患兒效果和護理的滿意度。結果實驗組中總有效率是93.33%,常規組中總有效率是73.33%,實驗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患兒家長的滿意度對比中,實驗組的滿意度是93.33%,而常規組則是66.67%,實驗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運用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護理中能夠取得顯著的效果,值得應用與推廣。
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循證護理;效果;研究
新生兒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原因是新生兒在圍生期出現窒息情況,從而導致了新生兒腦部發生缺氧缺血性的損傷問題[1]。這種疾病在嚴重的情況會導致對新生兒發生死亡以及致殘等問題。通過臨床研究表明,新生兒中發生這種疾病,需要及時地接受治療,同時采用有效的護理方式干預,能夠促進患兒較快康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3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隨機將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各15例,實驗組男10例,女5例,平均孕周(40.02±0.38)周,其中輕度患兒8例,中度患兒5例,重度患兒2例;常規組中男9例,女6例,平均孕周(40.10±0.40)周,其中輕度患兒5例,中度患兒8例,重度患兒2例。兩組患兒的孕周、性別以及病情等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運用的是常規護理方法,而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增加循證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如下:①制定護理計劃,醫院兒科中需要成立循證小組,并由護士長作為帶領人,負責搜集我院患兒信息和產婦資料等情況,并對患兒的情況進行整理與評估,然后根據醫院現有的資源而制定出有效的護理計劃;②貫徹護理計劃,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兒的血糖、血壓、呼吸、血脂以及心率[2],并保證患兒處于一個較為舒適性的體位中,提升患兒的呼吸通暢性;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促進家長提升自己對疾病知識的掌握能力,緩解家長的緊張以及焦慮情緒等,同時能夠贏得家長支持,促進護理工作順利開展;③刺激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在患兒的病房中播放一些悠揚、輕柔性的音樂,這能夠對患兒聽覺帶來一定的刺激,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在患兒病房中懸掛不同顏色的氣球,這能夠對患兒的視角產生一定的刺激性,防止患兒出現聽力以及視角障礙等后遺癥;④護理評估與總結,通過采用循證護理干預的方式,護理人員需要注意其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把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其他護理人員、醫師等進行討論,同時借鑒他人的成功方法,及時總結護理經驗[3],不斷提升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中兩組患兒的護理總有效率和患兒家長的滿意度進行分析。其中顯效是患兒所出現腦水腫、意識障礙以及肌張力異常等癥狀基本消失;而有效則是患兒意識障礙、腦水腫以及肌張力異常癥狀明顯改善,仍未完全消失;無效是患兒依然存在意識障礙、腦水腫和肌張力異常癥狀或者是出現加劇的情況,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滿意度情況則運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收集,分成滿意、較為滿意和不滿意三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中患兒的顯效是10例(66.67%),有效是4例(26.67%),無效1例(0.40%),總有效率是93.33%;常規組中患兒的顯效為8例(53.33%),有效為3例(20.00%),無效4例(26.67%),總有效率是73.33%,通過比較可知,兩組患兒的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中滿意為11例(73.33%),較為滿意為3例(20.00%),不滿意為1例(4.00%),滿意度是93.33%;常規組中滿意5例(33.33%),較為滿意為5例(33.33%),不滿意為5例(26.67%),滿意度是66.67%,實驗組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新生兒中發生缺氧缺血性腦病較為常見,并且這種疾病對新生兒產生較大的危害性,如沒有及時救治,極有可能導致新生兒發生死亡、致殘等情況[4]。此外,在接受治療之后,還需要加強護理,這可以幫助患兒有效恢復健康。護理人員采用循證護理的方式,能夠在科學方法指導下,有效幫助新生兒恢復健康,同時對緩解家長的不良情緒也具有重要的價值[5]。
在此次研究中,通過實驗組和常規組進行比較可知,實驗組運用循證護理方式,得到的總有效率是93.33%,而常規組通過一般的護理方式,得到的總有效率是73.33%,顯然,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實驗組的滿意度是93.33%,常規組的滿意度是66.67%,家長滿意度的對比可知,實驗組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運用循證護理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促進患兒恢復健康,同時也提升了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此護理方式值得臨床運用和廣泛推廣。
[1] 劉明珍.循證護理在產科新生兒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4):1915-1916.
[2] 呂 婧,田瑞華,李秋云,等.循證護理在新生兒采血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6):9-10.
[3] 陳崢崢.循證護理在新生兒游泳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16,6(27):258-259.
[4] 岳彩芹.循證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0):265-265,266.
[5] 覃敏捷.循證護理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8):120-121.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4.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