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引弟
(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平衡火罐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
楊引弟
(山西中醫學院第三中醫院,山西 晉中 030619)
目的 介紹平衡火罐中醫護理技術,發揚中醫護理特色。方法 應用前予以理論、操作培訓,制定操作流程、評分標準;充分發揮骨干作用,以點帶面,全員掌握;臨床實施以辨病施護。結果 護士能認真運用平衡火罐技術,實施未病防病、辨證施護,使醫生與患者滿意。結論 平衡火罐中醫護理技術創造出具有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的應用模式,使平衡火罐技術得到傳承和發展,符合中醫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提高了中醫護理質量。
拔罐;護理;中醫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于中醫護理骨干培訓項目的要求,本人完成了全國七個基地的輪轉學習,提高了中醫護理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技能,主要掌握了七個基地的中醫特色護理技術:耳穴埋豆、藥物竹罐、雷火灸、熱敏灸、引陽入陰推拿氣息導引改善失眠、神闕穴熱敷、平衡火罐、腹部按摩、腕踝針、刮痧等,能較好地應用中醫藥知識開展護理工作,并能將所學知識與技術及時有效地應用到臨床。現將平衡火罐的應用與推廣介紹如下。
1.1 理論培訓
自9月份在廣東省中醫院學習平衡火罐技術后,經過護理骨干查閱資料、整理文獻,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我院護士西醫院校畢業占46.5%,她們雖經過中醫培訓,但仍存在中醫理論及技術薄弱的問題,給平衡火罐的應用與全面開展帶來困難。在此基礎上,護理部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戰略,組織各科護理骨干到已開展平衡火罐的科室學習,感受開展平衡火罐的濃烈氣氛及患者的反映,然后開設理論培訓班,為平衡火罐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 操作培訓
護理部組織平衡火罐技術操作培訓班,由全國中醫護理骨干擔任示教老師,對全院護士進行操作培訓。采用互為患者的方式,親身體驗,使其對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流程都有更深切的體會,為下一步地臨床實施作了鋪墊。同時將廣東省中醫院的操作光盤下發至各個科室,以便隨時學習。并且在培訓結束兩周后,予以考核,對考核不合格者進行二次培訓,直至合格為止,確保安全。
1.3 規范操作行為
護理部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護理人員中醫護理技術使用手冊》,結合本院實際制定并實施《平衡火罐技術操作規程》《平衡火罐技術操作流程》,規范了全體護士的操作行為。同時為保障平衡火罐技術安全、全面、有效的實施,護理部實行了二級護理質量控制管理,隨時掌握平衡火罐技術的實施現狀,每月各科室上交中醫特色護理質量評價表,詳細記錄本月平衡火罐實施情況并進行分析總結。
平衡火罐是利用閃、揉、游走、抖、留罐等不同的罐法循經拔罐,以陰陽學說為基礎,以神經傳導學說為途徑,以自身平衡為核心,作用于人體的一種自然平衡療法。
通過平衡火罐的治療,能提高患者滿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淺談如下。
2.1 平衡火罐的臨床應用
平衡火罐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根據,反射性的引起中樞神經向應激狀態轉變,有效激發經氣,使各經脈氣血運行通暢。臨床上除孕婦、出血病癥外、對痹證、虛寒痛癥均適宜,利用閃、揉、游走、抖、留罐等不同的罐法循經拔罐,效果明顯。
平衡火罐技術適用于濕熱體質的健康人。既能治病也能防病,充分符合中醫的“治未病”理論。在《黃帝內經》中率先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是通過積極的預防或提前干預手段,阻止疾病的發生、發展。一是通過積極調養、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通過積極干預,阻止疾病的發展;三是避免疾病的復發。
2.2 平衡火罐的實施
遵醫囑選取拔罐部位,一般為局部與背部膀胱經,可選取玻璃火罐,選用5號大小即可,先進行閃罐,待罐體發熱后迅即揉罐,而后行游走罐。先沿大椎-至陽穴的督脈進行推罐(上下往返7~10次)后,再沿脊柱旁開1.5寸的兩側足太陽膀胱經推動各臟腑俞穴,其走罐的吸力以患者可耐受為佳,注意吸力不要太小,以免對經絡穴位的刺激力度不足,不能達到驅邪排毒之功。隨罐體移動,其相應臟腑俞穴可出現明顯的罐痧,可循經推罐數次至皮膚潮紅即可。推罐后,進行抖罐,頻率在100~120次/min,最后于穴位上留罐5 min左右。
2.3 平衡火罐的中醫護理
平衡火罐的中醫護理主張在護理患者時要考慮護理對象的整體性,注意季節、氣候、社會環境及情志因素對患者的影響。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實施全面的身心整體護理,以辯證施護為基本的處理手段。若患者吸拔后有明顯罐印,且紅而鮮艷,多提示氣陰兩虛或陰虛甚至陰虛火旺;若罐印有水泡,則提示體內有很重濕氣,若水泡內有血水,則提示有熱濕毒;若罐印為散紫點且深淺不同,多提示氣滯血瘀;無罐印或啟罐后即消失、恢復常色,則病邪較輕;若罐印紫黑而黯,多為血瘀,多見于痛經、行經不暢、心臟供血不足等癥狀。
2.4 平衡火罐實施中的注意事項
在護理過程中應采取合理體位,選擇肌肉較豐滿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發較多處不宜拔罐。避開有水泡、疤痕和傷口的位置拔罐,防止燙傷。點火的酒精棉球要夾緊,酒精要擰干,以防脫落燙傷病人皮膚。拔罐時,動作要穩、準、快,起罐時切勿強拉。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要視患者的皮膚情況而定,避免造成患者皮膚的過度摩擦。起罐后,如局部出現小水泡不必處理,如水泡較大,消毒局部皮膚后,用注射器抽出液體,覆蓋消毒敷料。拔罐時,火切忌在患者上方。
平衡火罐的推廣中,護理部作為醫院護理行政和技術管理部門,能夠迅速有效的接受新鮮事物,學習全國優秀中醫院的先進經驗,在全院創造良好的學習和開展平衡火罐技術的環境和氛圍,實施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管理模式。護理骨干在科室及醫院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她們對科室中醫護理工作進行理論培訓,并指導中醫護理技術的有效開展和安全實施,使科室乃至醫院形成了濃厚的中醫文化氛圍,使護士的自我價值得以體現和提升。平衡火罐的經濟收入實現了從無到有,并呈穩步上升的趨勢,患者的滿意度由實施平衡火罐技術之前的98.2%提高到98.5%。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 黎娟蘭.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護理應用的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1.
[2] 張秀英,王文秀,張艷媛,等.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現狀[J].全科護理,2015,02,20.
[3] 閔俊英.中醫護理規范化培訓及中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的現狀與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07,23.
[4] 鄧春梅.整體護理觀在平衡火罐操作中的運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1:1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248
B
ISSN.2096-2479.2017.04.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