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常見病之二十一——頸椎病
(接11月上)
頸肩痛及牽涉痛不是手術適應證,部分原因是由于目前對頸痛的病因學、生物化學和生理學缺乏認識。雖然椎間盤退變可引起明顯癥狀,但椎間盤退變導致的疼痛常不足以采取手術治療,并且非手術治療療效明顯。如果頸肩痛及牽涉痛和頸椎不穩、畸形或神經壓迫有關,此種繼發性疼痛則有手術適應證。
總體來說,頸椎病的手術適應證為:①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宜早期手術治療。②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以劇烈疼痛難忍為主,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者或病變所致某一肌肉運動障礙者,可早期手術。③頸椎病其他各型,經非手術綜合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鞏固而反復發作者。
術后護理 ①手術后返回病室要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動病人,頸部制動兩側用沙袋固定。②患者術后由于全麻插管和牽拉關系,可出現咽部不適,吞咽和呼吸困難,癥狀輕的病人一般都能自愈。常規霧化吸入以解決痰液黏稠和咽部刺激。③頸前路患者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呼吸頻率、節律,發現異常,及時通知。④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不要打折和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⑤術后每兩小時給予患者更換體位一次,預防壓瘡。⑥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術后半天即可坐起,鼓勵咳痰。術后一至兩天即可下床走動。每日數次進行上肢、下肢和手的小關節活動,保持各關節良好的功能位。下床時可以帶頸托。⑦出院后加強上肢、下肢的功能鍛煉,睡眠時注意枕頭的高度,不可過高,術后定期復查。
曹鐵民說,頸椎病癥狀近似于中醫的“痹證”、“痿證”、“頭痛”、“眩暈”、“項強”等范疇。《癥因脈治·痹證論》曰:“痹者閉也,經絡閉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疼,或凝結關節,或重著難移,手足偏廢,故名曰痹。”《醫林改錯·痹癥有淤血說》:“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總名曰痹癥。”
發病機理,肝腎虧虛為其本。腎主骨,肝主筋,若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無以充養骨髓、腦竅,則見頭昏、頭痛、耳鳴、耳聾、眩暈、甚者昏厥、視物模糊。肝之陰血不足則筋力不健,運動不利,頸項僵硬或疼痛,轉側不利。
風、寒、濕外邪侵襲為其標。《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外感風寒濕邪痹著筋骨絡脈,致筋骨受損,絡脈瘀阻,臨床表現為畏寒,怕冷,頭痛遇風尤甚,頸項僵直或疼痛,肩背部酸痛,陰雨天加重,而病程纏綿,則與“濕性黏滯”特點相符。
本病病位在頸部筋骨,病理重點為肝腎虧虛,筋骨受損,氣血瘀阻。病理性質為正虛邪實或虛實夾雜。總之,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發生,外因責之于外感風寒濕邪,內因責之肝腎虧虛,若肝失藏血,腎精虧虛,致肝腎虧損,氣血瘀滯,筋脈失于濡養,腠理空虛,更易招致風寒濕邪客于筋骨經脈而發病。本病大多以眩暈、肢麻、頸僵為主訴就診。
所以辨證論治當詳審其性質,程度及伴隨癥狀,判斷屬于哪種類型的頸椎病,靈活治療。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