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 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湖北 武漢 430022)
舒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防治中的作用探討
占 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湖北 武漢 430022)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14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71例,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術后疼痛情況及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結果兩組術后1 h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天、3天VAS評分比較,試驗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與試驗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經對比,試驗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膝關節置換術后運用舒適護理可有效防止疼痛,提高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使用和積極推廣。
術后疼痛;膝關節置換術;舒適護理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治療創傷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常用關節功能重建術,其主要利用假體關節替代出現受損較嚴重的關節,以達到減輕膝關節疼痛、提高膝關節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但術后疼痛會延長患者臥床時間,增加并發癥危險,影響機體康復效果[1]。基于此,臨床護理人員需要高度重視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問題。舒適護理具有實用性、個性化等特點,其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模式,實施舒適護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患者心理、生理以及靈魂、社會等方面的愉悅性或對患者不愉悅程度進行降低[2]。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142例予以分組研究,現對護理效果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14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71例。參照組男36例、女35例,年齡62~87歲,平均年齡(73.6±4.2)歲。其中右膝33例,左膝28例,雙膝10例。試驗組男39例、女32例,年齡63~88歲,平均年齡(74.1±4.1)歲。其中右膝38例,左膝24例,雙膝9例。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作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觀察、并發癥預防等。試驗組給予舒適護理,包括如下內容:(1)術前護理:明確患者出現不舒適感的具體原因,選擇針對性護理方法幫助其減輕精神壓力和不良心理,盡可能滿足其合理要求,使其保持最佳身心狀態。全面評估患者身心整體狀態,觀察患者有無不舒適感,做好預防措施,提升患者舒適感。因為客觀評估患者的不舒適感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感受和體驗,運用體態手勢、面部表情、軀體活動等非語言行為對患者舒適程度進行預測,待確定誘發原因后使用恰當的方法將其消除。(2)術后護理:①心理干預:術后立刻告訴患者手術很順利,舒緩其緊張、擔憂的心理,對其呼吸、氣色等進行密切觀察,交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給予患者心理指導,使其保持放松、平和心態,介紹本院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使其樹立康復信心。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關懷與尊重,維持醫患之間的友好關系,積極幫助患者解答相關疑問,使其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②飲食指導:囑患者保持健康合理的飲食方案,選擇脂肪、鹽分含量低的食物,禁食所有生冷或辛辣等刺激性飲食,補充營養物質,堅持少食多餐的基本飲食原則。③疼痛護理:積極幫助患者提高對疼痛信念的認知,對其術后疼痛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同時對傷口出血情況加強護理,若患者疼痛較嚴重,可遵醫囑服用鎮痛藥物;若疼痛較輕微,可通過讀書看報、聊天、播放輕音樂等轉移患者注意力;囑其合理選擇舒適體位,以便對手術傷口進行更好的保護。④出院指導:將復診時間告訴患者,囑其定期回到醫院檢查,以便對其預后情況充分了解,交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要點,防止出現其他意外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情況:應用VAS(視覺模糊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②膝關節功能:依據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對患者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進行評定,其中評分95~100分,膝關節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復正常為優;80~94分為良;60~79分為可;<60分為差[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不同時間的疼痛評分
試驗組術后1h VAS評分為(3.32±0.11)分,術后1天VAS評分為(2.83±0.36)分,術后3天VAS評分為(2.48±0.23)分,參照組分別為(3.28±0.24)分、(3.12±0.27)分、(2.73±0.58)分,組間比較,兩組術后1h 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術后1天、3天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
試驗組優、良、可差分別為38例、30例、3例、0例,優良率為95.8%;參照組優、良、可差分別為32例、26例、11例、2例,優良率為81.7%,經統計比較,參照組膝關節功能優良率低于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膝關節置換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可幫助患者有效矯正關節畸形、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術后疼痛是該術式的常見現象,加強圍術期臨床護理,可顯著提高手術成功,縮短膝關節功能恢復時間[4-5]。
舒適護理將現代護理觀念作為指導思想,其基礎框架是護理程序,在臨床實踐中合理運用護理程序系統,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在膝關節置換術中應用舒適護理,可提高患者手術過程中的舒適感,滿足其心理方面對安全感的需求,為患者早日康復奠定堅實的基礎[6-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1 h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試驗組術后1天、3天VAS評分低于參照組,其膝關節功能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膝關節置換術后運用舒適護理可有效防止疼痛,提高膝關節功能,值得臨床使用和積極推廣。
[1] 宋 雯,余華晨.術中舒適護理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疼痛
及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6):151-153,156.
[2] 李春榮.舒適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不良反應預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45(16):22-23.
[3] 張月華,鄒延新.舒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防治中的效果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16):59-60.
[4] 賀 靜,魏 威.護理干預對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06-207.
[5] 鄭美瑜,陳培英.舒適護理在膝關節置換術后功能鍛煉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14,12(26):165-167.
[6] 王彥英,楊苗苗.40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舒適護理的應用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6):270-271.
[7] 李至紅.舒適護理對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23):3564-3565.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2.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