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翊
(浦北縣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300)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護理
馮 翊
(浦北縣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 535300)
目的分析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接受普通的護理,研究組接受圍手術期護理。對兩組護理成效進行觀察對比。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等指標差異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值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配合科學的圍手術期護理有助于促進康復、預防并發癥發生。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
直腸癌屬于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傳統開腹手術能夠獲得較好的成效,但是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慢且疼痛水平高,不利于術后恢復。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術痛苦,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1]。但是作為一種有創治療方式,腹腔鏡手術仍然會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在手術治療階段配合科學的護理方式降低應激水平,促進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本文就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一般護理和圍手術期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適應證。排除ASA評分4級以上的患者;排除合并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排除器官功能異常的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4例,研究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52~81歲,平均(63.62±4.36)歲。對照組中有男22例、女12例;年齡50~82歲,平均(63.84±4.90)歲。對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實施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普通的護理,結合科室的護理規程和患者手術流程開展一般護理干預。
研究組接受圍手術期護理,具體方法為:(1)心理護理:首先做好通過全面的檢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身心耐受度。針對患者的合并癥進行治療,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的患者采取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同類疾病恢復情況良好的患者,說明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護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和依從性。
(2)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主動向患者介紹與疾病治療相關的知識,首先向患者發放直腸癌腹腔鏡手術治療相關手冊,讓患者對疾病與治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隨后通過護理人員面對面交流的形式解釋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腹腔鏡治療的優勢與特點等,消除由于擔憂、恐懼情緒而產生的不良心理、消除手術顧慮,幫助患者樹立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從而使患者保持最佳的狀態接受手術治療[2]。
(3)術后護理:腹腔鏡手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較好,但是回到病房之后護理不當仍然可能發生各種危險,因此做好術后護理非常關鍵。加強生命體征觀察,給予多功能監護、吸氧。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與量。做好腹部切口的觀察,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固定,有無滲血等現象。按規范要求認真落實到位基礎護理。(4)并發癥護理①吻合口瘺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后發生吻合口瘺的可能性較高,術后必須保持引流通暢,詢問患者是否出現腹痛、腹脹現象。②出血 腹腔出血大多發生在術后12~48 h之內,手術結束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如果出現引流量增多、血壓降低等要考慮是否出現腹腔內出血,通知醫生及時處理[3]。③腸梗阻 腸梗阻也是發生率相對較高的并發癥,術后長時間不能排氣或排便應當考慮腸梗阻的可能性,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及時給予患者半臥位,協助患者床上翻身,督促患者多活動,促進腸道功能恢復。(5)飲食護理:所有患者在術后常規禁食,進行胃腸減壓,記錄出入量;觀察水電解質變化,排氣之后開始進食少量流質。進食之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以及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生理機能的恢復。
1.3 評價指標
1.3.1 手術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治療指標進行觀察對比。
1.3.2 并發癥發生率
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指標對比
研究組34例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92.52±17.36)min、出血量為(67.46±14.36)mL、腸道排氣時間為(27.53±6.37)h、住院時間為(8.85±1.37)天;對照組34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93.84±16.36)min、出血量為(68.07±12.73)mL、腸道排氣時間為(31.74±7.71)h、住院時間為(11.96±1.85)天。兩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腸道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手術后出現皮下氣腫1例、肺部感染1例,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88%;對照組34例中出現皮下氣腫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瘺1例、高碳酸血癥2例和腸梗阻1例,總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0.59%。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微創技術在直腸癌手術治療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以其安全、創傷小、恢復快以及并發癥少等優點成為直腸癌首選治療方案,受到醫患的信任。但是作為一種手術治療方式,腹腔鏡或多或少還是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因此,針對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給予必要的護理干預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都能夠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同時具有耐心的工作態度[4]。實際應用過程中,盡可能全面考慮患者的身心健康。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各項護理干預,尤其要做好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等。在整個治療和恢復期間加強對患者病情觀察,針對異常的生命體征進行處理,在發現異常情況之后第一時間聯系醫師進行治療,盡可能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同時做好心理護理,向患者介紹與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消除由于認知不正確而造成的焦慮和抑郁等情緒,確保患者能夠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治療與護理[5]。最終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圍手術期護理的研究組患者的術后腸道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術后感染、腸梗阻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相對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應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成效較高,有進一步研究和推廣的價值。
[1] 李 紅,葉建紅,李 瓊,等.老年患者腹腔鏡直腸癌骶前切除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0):1874-1875.
[2] 李顯蓉,楊慶強,徐林霞,等.腹腔鏡手術在老年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圍手術期護理[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150-153.
[3] 呂德珍,趙 玉,苗素琴,等.達芬奇機器人聯合折刀位直腸癌腹會陰根治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研究,2013,27(2):162.
[4] 吳鄧娃,林亞美,朱海英,等.壓瘡預警體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603-5604.D.
[5] 杭 凌,姚 紅,胡夢皎,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保肛根治術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2):117-118.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02.122.02